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

李相博 刘化清 完颜容 冯明 魏立花

李相博, 刘化清, 完颜容, 冯明, 魏立花.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J].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4): 376-382.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76
引用本文: 李相博, 刘化清, 完颜容, 冯明, 魏立花.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J].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4): 376-382.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76
Li Xiangbo, Liu Huaqing, Wan Yanrong, Feng Ming, Wei Lihua. Tectonic properties and post-reformation in Late Triassic, Ordos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2, 34(4): 376-382.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76
Citation: Li Xiangbo, Liu Huaqing, Wan Yanrong, Feng Ming, Wei Lihua. Tectonic properties and post-reformation in Late Triassic, Ordos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2, 34(4): 376-382.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76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76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030105,040105,050108,070103-1)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相博(1965- ),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学研究.E-mail:lixiangbo911@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1.1

Tectonic properties and post-reformation in Late Triassic, Ordos Basin

  • 摘要: 基于60多条地表露头考察及300多口重点探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原理,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构造环境、盆地构造属性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等几个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具有三分性:主体为克拉通坳陷盆地,南(西南)缘具前陆盆地性质,西北缘具裂陷盆地性质,这一格局与鄂尔多斯盆地特殊的地质边界条件以及晚三叠世特殊的受力方式有关;(2)晚三叠世原型盆地主要经历了4期多种方式的后期改造作用,造成盆地面积与改造前相比缩小了约30×104km2;(3)依据残存烃源岩分布,指出除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西缘冲断带下盘外,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相邻的六盘山盆地以及南缘渭河盆地也是今后值得探索的勘探新区域。

     

  • [1] 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杨华,傅强,付金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沉积层序与油气成藏[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3] 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 赵重远,刘池洋.残延克控通内盆地及其含油气性:以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为例[C]//中国地质学会."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10-613.
    [5] 李德生.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学[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1):1-7.
    [6] 刘池洋,赵红格,桂小军,等.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J].地质学报,2006,80(5):617-638.
    [7] 刘池洋,赵红格,王锋,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J].地质学报,2005,79(6):737-747.
    [8] 张光亚,薛良清.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1-5.
    [9] 陈刚.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陆源碎屑成分及其构造属性[J].沉积学报,1999,17(3):409-413.
    [10] 刘和甫,王泽成,熊保贤,等.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J].地学前缘,2000,7(3):55-72.
    [11] 孙肇才,谢秋元,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一个不稳定的克拉通内部叠合盆地的典型[M]//朱夏,徐旺.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12] Rittsa B D.Sedimentary record of Triassic intraplate extension in North China:evidence from the nonmarine NW Ordos Basin,Helan Shan and Zhuozi Shan[J].Tectonophysics,2004,386:177-202.
    [13] 张岳桥,廖昌珍.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鄂尔多斯盆地改造[J].中国地质,2006,33(1):28-39.
    [14] 张国伟.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
    [15] 黄泽光,高长林,范小林.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原型[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1):1-7.
    [16] 余和中,吕福亮,郭庆新,等.华北板块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2):111-117.
    [17] 杨友运.印支期秦岭造山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的影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32(5):7-9.
    [18]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甘肃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19]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陕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0]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1]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2] 杨经绥,许志琴,李海兵,等.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古特提斯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体系[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5):369-380.
    [23] 阎国翰,牟保磊,许保良,等.燕辽—阴山三叠纪碱性侵入岩年代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及意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0,30(4):383-387.
    [24] 邵济安,张履桥.华北北部中生代岩墙群[J].岩石学报,2002,18(3):312-318.
    [25] 邵济安,张永北,张履桥,等.大同地区早中生代煌斑岩—碳酸岩岩墙群[J].岩石学报,2003,19(1):93-104.
    [26] 赵重远,刘池阳.华北克拉通沉积盆地形成与演化及其油气赋存[M].西安:西大学出版社,1999.
    [27] 张景廉,石兰亭,卫平生,等.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2):272-278.
    [28] 蔡学林,曹家敏,刘援朝,等.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楔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J].地学前缘,1999,6(3):181-189.
    [29] 李相博,袁剑英,陈启林,等.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成盆动力学模式[J].石油学报,2006,27(3):6-10.
    [30] 付金华,郭正权,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5,7(1):34-44.
    [31]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32] 马醒华,邢历生,杨振宇,等.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古地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3,36(1):68-79.
    [33] 张进,李锦轶,马宗晋,等.贺兰山三叠纪盆地构造属性再分析[J].地质学报,2009,83(9):1233-1246.
    [34] 赵文智,王新民,郭彦如,等.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源型盆地恢复及其改造演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1):6-13.
    [35] 李相博,王新民,袁剑英,等.青藏高原东北部旋卷(扭)构造变形及其形成地质条件分析:兼评法国地质学家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25(2):120-127.
    [36] Li Xiangbo,Liu Huaqing,Wan Yanrong,et al.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ianhuan Depression and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Late Triassic Ordos[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9,83(6):1136-1147.
    [37] 刘池阳,孙海山.改造型盆地类型划分[J].新疆石油地质,1999,20(2):79-83.
    [38]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山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39] 周新科,许化政,胡宗全,等.豫西地区晚三叠世原型盆地及含油气性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3):211-21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02
  • HTML全文浏览量:  39
  • PDF下载量:  124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12-09
  • 修回日期:  2012-06-01
  • 刊出日期:  2012-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