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黔南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白森舒 彭金宁 刘光祥 王彦青

白森舒, 彭金宁, 刘光祥, 王彦青. 黔南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1): 24-28.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24
引用本文: 白森舒, 彭金宁, 刘光祥, 王彦青. 黔南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1): 24-28.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24
Bai Senshu, Peng Jinning, Liu Guangxiang, Wang Yanq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eature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s in Anshun Sag, Southern Guizhou Depress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3, 35(1): 24-28.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24
Citation: Bai Senshu, Peng Jinning, Liu Guangxiang, Wang Yanq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eature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s in Anshun Sag, Southern Guizhou Depress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3, 35(1): 24-28.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24

黔南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24
基金项目: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项目"黔南坳陷区带评价与优选"(G0800-10KK-137)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白森舒(1961-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南方海相油气地质研究。E-mail:baiss.syky@sinopec.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2.3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eature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s in Anshun Sag, Southern Guizhou Depression

  • 摘要: 基于地震解释和前人研究资料,从分析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类型入手,探讨了研究区潜在成藏类型、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认为:安顺凹陷下组合存在的成藏类型主要有"麻江古油藏"型油气藏;上组合存在的成藏类型主要有"礁滩"型和"不整合面或风化壳"型油气藏组合。同时,安顺凹陷烃源条件较好,油源丰富,且是油气运移长期指向区;发育良好的储盖层,具有区域性保存条件。指出,普定复向斜带是安顺凹陷最有利勘探区带。

     

  • [1] 余开富,王守德.贵州南部的都云运动及其古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意义[J].贵州地质,1995,12(3):225-232.
    [2] 梁秋原,赵泽恒,李小平.贵州黔南坳陷安顺斜坡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J].新疆地质,2010,28(3):311-315.
    [3] 徐政语,姚根顺,郭庆新,等.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解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34(1):20-31.
    [4] 腾格尔,秦建中,郑伦举.黔南坳陷海相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时空分布[J].地质学报,2008,82(2):366-372.
    [5] 王鹏乃,徐政语.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保存有利区评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32(5):36-40.
    [6] 武蔚文.贵州东部若干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J].贵州地质,1989,18(1):9-23.
    [7] 向才富,汤良杰,金之钧,等.麻江古油藏周缘露头层序地层与南方海相油气藏保存条件[J].地质学报,2008,82(3):346-352.
    [8] 彭金宁,刘光祥,潘文蕾.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显示类型及分布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5):575-577.
    [9] 周金钟,韦宝东,周卓铸,等.黔南深井含油气情况研究小结.成都: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分公司,1984.
    [10] 王守德,郑冰.中国南方古油藏与油气评价[J].海相油气地质,1997,2(1):44-50.
    [11] 卫平生,刘全新,张景廉,等.再论生物礁与大油气田的关系[J].石油学报,2006,27(2):38-42.
    [12] 刘春燕,林畅松,吴茂炳,等.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世界地质,2007,26(1):44-45.
    [13] 王生海,范嘉松,KeithRigb J.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J].沉积学报,1996,14(2):66-74.
    [14] 张廷山,姜照勇,陈晓慧.四川盆地古生代生物礁滩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J].中国地质,2008,35(5):1017-1030.
    [15] 徐胜林,尚云志,陈安清.黔南-桂中地区泥盆系沉积体系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7,27(1):7-11.
    [16] 王津义,彭金宁,刘光祥,等.黔南坳陷区带评价与优选.无锡: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2011.
    [17] 周明辉,赵泽恒,吴正永,等.黔中隆起及周缘老井复查研究报告.成都: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分公司,200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30
  • HTML全文浏览量:  28
  • PDF下载量:  134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03-28
  • 修回日期:  2012-11-27
  • 刊出日期:  2013-0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