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第16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吐-哈盆地周缘艾维尔沟、桃园子剖面二叠-侏罗系生油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任战利, 姜洪训, 柳益群, 李文厚
1994, 16(1): 1-9.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01
摘要(520) PDF(321)
摘要:
本文主要对吐-哈盆地周缘艾维尔沟、机园子剖面二叠-侏罗系生油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盆地的沉积相和构造演化,探讨其二叠系油源岩的生油潜力和找油前景.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稠油特性及蚀变作用类型
王屿涛
1994, 16(1): 10-20.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10
摘要(518) PDF(366)
摘要:
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稠油的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通过与国内外稠油类比,发现该区稠油有其殊异的特性,这些特性反映了烃类经长距离运移的地质色层效应作用.同时,根据稠油这些特征,提出该区稠油的蚀变作用可分为生物降解作用、氧化作用、水洗作用和扩散作用等.
扬子及周缘地区晚古生代总体沉积格局与含油气领域的探讨
吴大樊, 徐良发, 曹振秋, 叶德燎, 朱宏发
1994, 16(1): 21-29.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21
摘要(473) PDF(263)
摘要:
晚古生代华南陆块(扬子及南华加里东褶皱带)是古特提斯洋中的一个陆板块,周缘为由早期的陆内断陷,至晚期演变为拉张离散的被动大陆边缘(北缘南秦岭海槽属于陆内拗拉槽).陆块内部则由海西早期的湘洼海盆逐步海侵达到中下扬子,至石炭纪末期的云南运动,迎来了华南区二、三叠纪广覆性海侵,形成周缘为岛链环绕、内部台、盆分异的受限陆表海,类似于今日之南海海盆和加勒比海海盆的地理格局,且规模相当,而南海海盆和加勒比海海盆今日之丰富的油气资源,说明华南,尤其是扬子区二、三叠系受限陆表海盆有寻找大油气田的前提条件.
临清拗陷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西界的恢复及其意义
宋子堂
1994, 16(1): 30-34.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30
摘要(588) PDF(312)
摘要:
本文在地震及钻井资料的基础上,从研究盆他的古构造背景出发,对临清拗陷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西部边界的位置和沉积类型进行了恢复,并指出威县-槐桥一带的盆地边缘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前缘构造浅析
曹伟
1994, 16(1): 35-42.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35
摘要(601) PDF(382)
摘要:
本文分析了逆掩断裂带的动力学、运动学和几何学形变特征,并以川西彭县鸭子河构造为例,重点解剖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前缘的构造特征.提出龙门山中段前缘为一以叠覆双重构造为特征的隐伏冲断构造模式,其主断层末端未波及地表,滑动多转化为顺层滑脱,形成应力消减的前缘三角带,而数条低角度的冲断层形成造成顶、底板主滑脱层之间地层的多次重叠和厚度的剧烈加积.
喇嘛甸油田构造东翼、萨尔图油田构造东北翼水顶下的油层分布
许运新, 谭保祥, 杨明忠
1994, 16(1): 43-52.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43
摘要(1242) PDF(406)
摘要:
本文根据8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重新对油田水顶(油水过渡段)进行划分,得出用岩心资料划分的油水过渡段的厚度,比用电测和试油资料确定的油水过渡段的厚度增加36.6~68.6m,含油饱和度为30~40%,从而为油田增加了新的储量.并据此提出影响油水过渡段增厚的原因,指出电测和试油资料确定油水过渡段的不足和影响因素.
济阳拗陷始新统藻白云岩成岩演化探讨
张玉宾
1994, 16(1): 53-59.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53
摘要(574) PDF(413)
摘要:
本文应用岩石矿物学方法,对济阳拗陷始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上部不同埋深的藻白云岩岩心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层温度的升高,原白云石主要是以排钙和内部晶格调整的方式向理想白云石转变.这个过程产生了晶间孔隙.最后建立了藻白云岩的成岩演化模式.
广西隆林地区二叠纪生物礁微体化石与沉积环境研究
张孝林, 周铁明
1994, 16(1): 60-69.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60
摘要(611) PDF(372)
摘要:
作者以广西隆林二叠系生物礁剖面为代表,系统采集和研究了各门类生物化石,以有孔虫、钙藻的生态为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了12个有孔虫-钙藻组合.从定性及定量分析入手,浅析了生物群落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再造了海域微地貌景观.
前缘盆地砂岩孔隙度预测的一种新途经─—孔隙度与深度关系多数学模型选择法
马立祥, 万静萍
1994, 16(1): 70-77.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70
摘要(551) PDF(326)
摘要:
含油气盆地地下砂岩储层物性的分布规律,是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钻井较少的前缘盆地,利用多种数学模型选择法,建立研究区目的层段砂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最佳数学模型,进而预测储层物性的空间变化.本文以TM盆地为例,简述该方法的可行性.
利用分米波测量岩样中的介电常数
王云山, 刘业厚, 王明吉
1994, 16(1): 78-83.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78
摘要(550) PDF(301)
摘要:
作者根据电磁波中分米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原理,通过HP875 3A自动网络分析仪,测定岩样的S参数,利用ε的联立方程,求解和获得被测岩样的介电常数(ε),为区分油水层提供依据.
岩石退汞效率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
唐仁骐, 曾玉华
1994, 16(1): 84-93.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84
摘要(2638) PDF(476)
摘要:
室内实验研究表明,岩样中枯土成分及其含量、胶结物中可连通的微细孔隙的多寡、岩样表面性质的差异是影响退汞效率的重要因素.从油藏宏观观察,退汞效率随油藏深度的加大呈上升趋势,与岩样孔、渗和水敏性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论自生沸石温度计的不可靠性
夏燕青
1994, 16(1): 94-99. doi: 10.11781/sysydz199401094
摘要(551) PDF(298)
摘要:
沸石在整个成岩作用范围内生成.其种类主要受原始母质类型及水介质性质控制,在分布上常有垂向分带现象.在盐碱湖现代况积中也有横向分带现象.这主要与原始母质差异及水介质物化性质差异有关.温度基本上不影响沸石的生成与分布.自生沸石温度计不可靠,应停止使用.
评《中国天然气地质学》卷一
张义纲
1994, 16(1): 100-102. doi: 10.11781/sysydz199401100
摘要(544) PDF(270)
摘要: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大型天然气地质研究科学巨著.它是由石宝珩领衔主编,包茨、戴金星、戚厚发、杨俊杰、王善书等15位石油天然气地质专家分别负责各卷主编的科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