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32卷  第3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32卷第3期目次
2010, 32(3).
摘要(989) PDF(916)
摘要:
盆地·油藏
中国东北地区断裂系统及其控藏特征
罗群
2010, 32(3): 205-210.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05
摘要(1709) PDF(1316)
摘要:
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应力条件的不同,中国东北地区存在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特征不同的断裂系统,导致其成盆、成烃和成藏的巨大差异,控制了西部海—塔盆地、中部松辽盆地、东部佳—伊地堑及周边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通过剖析和比较海—塔盆地、松辽盆地和佳—伊地堑油气藏分布与断裂关系、断裂活动与油气藏成藏特征,指出了不同地区油气成藏与富集差异的原因是断裂系统及其控制作用不同,并提出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部署建议。
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与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张庆龙, 葛荣峰, 赵立文, 杜彦彦, 慕德良
2010, 32(3): 211-217.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11
摘要(1759) PDF(1149)
摘要:
通过区域性平衡地质剖面的构建与定量恢复,揭示出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中生代初始伸展、古新世-始新世强烈伸展、渐新世右旋张扭改造及中新世以来坳陷萎缩等4个阶段,并计算了每个阶段的地壳伸展量、伸展率、伸展速率等参数,为演化过程提供了详细的定量约束。中央凸起南部倾没端古潜山断裂构造特征指示其可能是起源于晚中生代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派生的次级剪切破裂,但受新生代强烈伸展作用影响,张性增强,提高了油气运移和储集能力。渐新世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派生了新的EW向张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结合该区石油地质特征,推断古潜山表层不整合面上的局部构造高点以及古潜山内幕大断裂端点、拐点、交汇点可能是古潜山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断层对油气的相对封闭性和绝对开启性分析——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百口泉区二叠系油气特征为例
高岗, 柳广弟, 黄志龙
2010, 32(3): 218-222.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18
摘要(1538) PDF(1119)
摘要: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百口泉区夏子街组和风城组断层油气藏油气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断层的封闭性与开启性。对于断层油气藏来说,油气特征在平面上的差异与断层封闭性有密切关系。封闭性好的断层油气藏由于油气重力分异作用,从油气藏底部到顶部,原油溶解气和天然气中甲烷等轻组分含量将不断升高,原油密度和粘度会逐渐降低。而封闭性差的断层油气藏越靠近断层,轻组分越容易散失,从油气藏底部到顶部,原油溶解气和天然气中甲烷等轻组分含量将不断降低,原油密度和粘度逐渐升高。不同断层油气藏的各种成藏条件相同时,由于断层封闭性不同,油气总体特征发生变化。研究区断层油气藏上倾部位的断层在不同部位封闭性有差异,断层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绝对开启性,而封闭性是相对的。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八区夏子街组和风城组油气藏的断层封闭性要好于百口泉区。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张银国
2010, 32(3): 223-226.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23
摘要(1338) PDF(957)
摘要: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突破相对较大的凹陷,是一个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西湖凹陷花港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多个油气源,以平湖组烃源岩为主,储层条件较好,发育区域性盖层。构造圈闭是西湖凹陷花港组的主要圈闭类型,以滚动背斜和挤压背斜圈闭为主,油气藏也主要为这2种类型。在对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花港组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西部以油为主,东部以气为主,主要的油气分布于西湖凹陷中南部的局部构造较发育区。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郭伟, 史丹妮, 何顺利
2010, 32(3): 227-232.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27
摘要(1375) PDF(1100)
摘要:
基于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白豹地区长6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认为长6储层处于中成岩B期阶段。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对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破坏强烈,使物性变差;粘土矿物的胶结作用,使得渗透性变差,但由于绿泥石薄膜的发育,使得孔隙度有变好的趋势;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对物性的改善起到建设性作用。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异常压力分布和演化特征及与油气成藏关系
刘士林, 郑和荣, 林舸, 王毅, 云金表, 高山林, 许雷
2010, 32(3): 233-237.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33
摘要(1813) PDF(1079)
摘要: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新生界地层异常压力的分布和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和四段地层中广泛发育异常压力,且以超压为主。自沙河街组沉积以来,超压系统开始发育;东营组沉积末期,超压系统逐渐增大。渐新世末喜山运动II幕时期,地层抬升剥蚀,发育负压系统;中新统馆陶组沉积时期,超压系统再次迅速增大;直至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达到最大范围和最高值。现今凹陷2 200 m以上地层基本为常压,2 200 m以下开始出现明显压力异常。沙河街组高沉积速率导致的欠压实,引发了该时期超压系统的形成,而粘土矿物脱水和烃类大量生成造成了晚期超压系统的发育。结合油气成藏期次研究表明,东营组末期、馆陶组末期及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超压系统与凹陷的3期成藏期次具有很好的匹配关系,暗示生烃作用是超压的重要成因,超压又是油气运移的良好动力。
澳大利亚波拿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黄彦庆, 白国平
2010, 32(3): 238-241.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38
摘要(1693) PDF(1357)
摘要:
波拿巴盆地是澳大利亚重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富气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和中生代多期裂谷作用和新生代挤压作用,充填了15 km厚的显生宙沉积。垂向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侏罗系Montara组和Plover组;平面上,石油主要分布在武尔坎次盆和西北构造区,凝析油主要分布在萨胡尔台地和西北构造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卡尔德尔地堑和萨胡尔台地。油气地质综合研究表明,该盆地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勘探程度中等的卡尔德尔地堑、莫利塔地堑和皮特尔次盆西北部勘探潜力较大。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张惠, 孟祥振, 郭艳琴, 张晓泉, 杨华, 刘艳, 冯辉
2010, 32(3): 242-246.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42
摘要(1722) PDF(95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线、点—线接触,孔隙和薄膜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中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渗透率小于3×10-3μm2,为特低渗储层和接近致密储层。研究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夏东领, 尹伟, 李治
2010, 32(3): 247-251.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47
摘要(1446) PDF(983)
摘要:
烃源岩及构造演化历史控制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的成藏与演化。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时期—核一段沉积末期,油气小规模充注,形成早期古油藏;廖庄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油气大规模充注,形成中期南部陡坡油气聚集带,是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原生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新近系凤凰镇组沉积末期,晚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导致部分早、中期古油藏遭受破坏与调整,是形成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时期。总体而言,早、中期隆起背景控制南部陡坡带的油气富集,晚期构造调整决定南部陡坡带的油气分布。南部陡坡带浅层系发育的小规模隆起构造、大型隆起构造翼部发育的岩性圈闭及基岩裂缝型圈闭,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目标。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延长组中段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郭德运, 郭艳琴, 李文厚, 张惠, 李克永
2010, 32(3): 252-257.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52
摘要(1401) PDF(990)
摘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延长组中段长4+5—长3油层组大量钻井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研究,以及沉积体系、沉积相特征的描述,识别出其沉积特征,划分了沉积相类型。白豹地区长4+5—长3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北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且规模较小。研究区三角洲主要为浅水台地型三角洲,缺乏完整的进积序列,在三角洲前缘沉积中,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摆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分流间湾泥质沉积在单井剖面上呈交替出现、反复叠置的特征序列,或者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位于湖相泥岩之上的沉积序列。
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输导体系与新近系油气运聚特征
卢学军, 刘华, 王建瑞, 张永丰, 蓝宝锋
2010, 32(3): 258-261.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58
摘要(1528) PDF(1029)
摘要:
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新近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文安斜坡带的馆陶组地层中,油藏类型为受断层控制的断鼻或断块油藏,油藏的分布受有效输导体系控制明显。该文从油气显示特征及有效通道空间、流体性质、含氮化合物等方面研究入手,分析了文安斜坡区油气有效输导体系及油气运聚的特征、规律,明确了新近系油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的输导体系主要由砂体、断层、不整合等要素组成,油气主要来自霸县洼槽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油气沿沙一上亚段、东营组和馆陶组的砂体、断层和不整合组成的通道运移,随运移距离的不断增加,运移层位逐渐变新,最终在文安斜坡带的新近系地层中成藏。
石油地球化学
南方海相优质页岩的成烃生物研究
秦建中, 陶国亮, 腾格尔, 边立曾, 谢小敏, 付小东
2010, 32(3): 262-269.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62
摘要(1670) PDF(942)
摘要:
在以往海相优质烃源岩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元素分析方法对优质页岩进行成分、成烃生物、形成环境和生烃潜力等综合研究,认为海相优质页岩成烃生物主要有3种类型:1)浮游藻类,包括硅质鱼鳞藻、疑源类(硅质光面球藻、原始硅藻及有机小刺藻等)、蓝藻类(钙质色球藻等)及钙质塔斯马尼亚藻等;2)底栖生物,包括硅质(或钡质或铁质等)藻席、硅质藻孢子囊、硅质藻丝体残片、硅质海绵及原始线叶植物(含粘土)等;3)菌类,包括钙质真菌菌丝(含有机质)、硅质细菌(含有机质)、硫细菌(可不含有机质)、铁细菌(含有机质)及纳米钙质细菌等。通过对不同层位成烃生物组合特征结合能谱元素数据,初步分析了优质页岩形成时的水体环境。现代藻类热压模拟实验和含单一成烃生物的实际油页岩样品热解实验研究表明,浮游藻类相当于Ⅰ型干酪根生烃潜力,底栖藻类相当于Ⅱ型干酪根生烃潜力。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李志明, 余晓露, 徐二社, 蒋宏, 席斌斌, 杨琦
2010, 32(3): 270-275.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70
摘要(2365) PDF(1533)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有效烃源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和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并含少量黄铁矿、膏盐、石盐以及钙芒硝,表明这2套烃源岩沉积于半深湖及深湖相咸化、碱性、强还原水体;伊/蒙混层矿物的混层比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特征。2套有效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与高产页岩气的页岩矿物组成特征相似,富含脆性矿物而低含粘土矿物,有利于产生裂缝,易于被压裂,也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和民丰洼陷的主洼区,应是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有利地区。
西藏波林盆地侏罗—白垩系海相烃源岩评价
王立成, 王成善, 伍新和, 李亚林, 魏玉帅
2010, 32(3): 276-281.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76
摘要(1992) PDF(1028)
摘要:
波林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缘,面积约30 000 km2,是高原内勘探程度极低的海相含油气盆地之一。通过对盆地内烃源岩展布特征以及实测剖面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该盆地存在2套主要烃源岩:上侏罗统门卡墩组黑色页岩厚达432 m,主要沉积于外陆棚环境,残余有机碳含量在0.67%~1.62%,平均1.03%,经过有机质恢复后有机碳含量在0.91%~2.40%,平均1.48%;岗巴群黑色页岩厚度56 m,为一套外陆棚沉积,残余有机碳含量在0.7%~1.08%,平均0.86%;恢复后有机碳含量在0.96%~1.60%,平均1.21%。2套烃源岩都以Ⅱ1型有机质为主,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属于盆地内的好烃源岩。因此,该盆地有较丰富的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辽河滩海地区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
谢忱, 海俊杰, 刘正军, 葛明曦
2010, 32(3): 282-284.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82
摘要(1258) PDF(972)
摘要:
在研究分析辽河滩海地区原油密度、粘度与深度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原油物性在该地区变化的数据模型和完整变化的地质剖面。通过对总体井位和不同层位原油物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统计并绘制出图像,对比拟合曲线,得出结论:原油物性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密度和粘度均增大,不同层位的具体变化趋势有差异性;在平面上以生油源为中心,原油物性呈环凹分布,即自生油源向四周,原油粘度与密度呈环型有规律地减小,也符合平面上油气富集带围绕生烃洼陷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营组地层水化学特征的成藏指示意义
徐德英, 周江羽, 王华, 庄新国
2010, 32(3): 285-289.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85
摘要(1294) PDF(1000)
摘要: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北部的富生烃凹陷,东营组是其重要油气勘探层位。通过对凹陷已有油气藏东营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南堡凹陷地层水总体属于NaHCO3型,矿化度中等偏低,东营组一段和二段以及北堡油田的保存条件最好。利用地层水地化特征参数开展了断层封堵性示踪。结合区域盖层特征、断裂活动性和油气成藏特征分析,指出在区域性盖层发育区,主干断裂和浅层分支断裂发育带是浅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而在东二段以下主干油源断裂带附近,应是中深层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方法·技术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徐思煌, 朱义清
2010, 32(3): 290-295.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90
摘要(1719) PDF(1384)
摘要: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碳含量。近半世纪不断探索出的预测模型,可概括为定性识别模型、单参数等效体积模型、双参数交汇图半定量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ΔlogR技术)、模糊数学模型6种类型。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与同井段电阻率、中子、声波、伽马和密度等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均衡,因此由这5种测井参数构成的五元回归方程代表着最佳定量预测模型。对番禺4洼一口井文昌组进行了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经岩性描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检验,认为预测效果良好。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CO2混相驱替试验与效果分析
张奉东, 王震亮
2010, 32(3): 296-300. doi: 10.11781/sysydz201003296
摘要(1571) PDF(983)
摘要: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仅32%。该文通过将CO2混相驱油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开采效果的理论和实际分析与对比。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采用CO2混相驱可以使该油藏采收率达到47%,比水驱油的方式提高15%。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已累计注入CO2气5 842×104m3,增产原油3×104t,提高采收率2%,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因此,CO2混相驱油是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开展三次采油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噻吩类化合物GC—PFPD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徐大庆
2010, 32(3): 301-304. doi: 10.11781/sysydz201003301
摘要(1612) PDF(925)
摘要:
利用气相色谱仪(GC)与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联机,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建立了原油和烃源岩中噻吩类化合物的GC—PFPD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检测出烃源岩和原油中低丰度的7个苯并噻吩类化合物、19个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及其他含硫芳烃,检测质量优于GC—MS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原油和烃源岩噻吩类化合物中苯并噻吩系列含量很低,主要是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且4个甲基二苯并噻吩的"V"字形分布并不是碳酸盐岩所固有的分布模式,咸水环境沉积的泥质岩同样具有"V"字形分布特征;另外,烃源岩中这4种化合物的不同分布模式受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双重影响。
蒙特卡洛模拟法在也门马里卜—夏布瓦盆地中的应用
高济稷, 白国平, 秦养珍, 周志龙
2010, 32(3): 305-308. doi: 10.11781/sysydz201003305
摘要(1777) PDF(1090)
摘要: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00年全球油气资源评价项目中,对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的计算采用了概率相乘,即蒙特卡洛模拟法。文中将此方法应用于也门马里卜—夏布瓦盆地的资源评价工作,计算结果表明该盆地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1.02×108t油当量。认为研究区内同裂谷系成藏组合已接近成熟,而基底裂缝型成藏组合可能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