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34卷  第6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第6期目次
2012, 34(6).
摘要(1350) PDF(993)
摘要:
盆地·油藏
南美区油气分布特征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李丕龙, 张达景, 宗国洪
2012, 34(6): 559-563. doi: 10.11781/sysydz201206559
摘要(2124) PDF(1092)
摘要:
南美油区古生代以来发育弧前盆地、弧后挤压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被动边缘盆地。南美区已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在成因上主要为岩性油气藏(含构造—岩性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基岩不整合油气藏、岩性—不整合油气藏、构造—岩性不整合油气藏)等。前陆盆地隐蔽油气藏以不整合、岩性类油气藏为主;被动边缘盆地石油储量以隐蔽油气藏为主,隐蔽油气藏又以岩性类的为主。被动边缘盆地浊积岩、盐下碳酸盐岩(礁滩)、地层超覆等复合型隐蔽油气藏成为近十几年勘探发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预测南美地区隐蔽油气藏油气资源量达890亿桶油当量以上,以油为主,可见南美地区隐蔽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草湖凹陷三叠系划分对比
蔡习尧, 魏玲, 田纹全, 杨玉芳, 赵丽娜, 成俊峰
2012, 34(6): 564-570. doi: 10.11781/sysydz201206564
摘要(2040) PDF(1106)
摘要: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三叠系发育较齐全,沉积厚度大,但地层划分对比精度低,已成为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多口钻井样品获得的丰富孢粉化石资料建立了4个孢粉组合,即Lundbladispora-Limatulasporites-Taeniaesporites,Punct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Calamospora,Apiculatisporis-Rugulatisporites-Colpectopollis,Dictyophyllidites-Aratri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将草湖凹陷三叠系划分为3统3组5个段,自下而上为下统柯吐尔组(进行了重新厘定,上、下段)、中统阿克库勒组(上、下段)与上统哈拉哈塘组。各段的岩电特征十分明显,柯吐尔组下段上部的"纯泥岩段"及哈拉哈塘组上部的"大泥巴"为区域对比标志层,中、下三叠统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层序地层共划分为3个Ⅱ级、5个Ⅲ级层序。以生物地层为依据,结合岩石地层、层序地层与测井地层,对该区三叠系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从而为沉积相、构造运动及油气成藏等其它学科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地层学基础。
隐蔽圈闭解释模式的地层学意义及应用实例
李群, 郜建军, 何金海, 曾勇, 刘娇
2012, 34(6): 571-574. doi: 10.11781/sysydz201206571
摘要(2060) PDF(1085)
摘要:
为突破准噶尔盆地中部隐蔽油气藏勘探瓶颈,在层序地层学及坡折带理论指导下,首次提出"等时—圈闭地震地质解释模式"的名称和定义,并通过地层对比的等时性和形态圈闭的有效性,以及单个朵叶体构成独立隐蔽圈闭来论述该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分析准中1区块Z6、Z7井"串层"地质问题的勘探实例中,总结出朵叶体间呈现类似"七巧板"之间拼合的隐蔽圈闭时空组合特征,解决了井间对比串层的难题。并提出地震剖面解释中"轴串而层不串"的工作方法和解释技巧,由此说明"等时—圈闭地震地质解释模式"的正确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坳陷层油气成藏耦合与成藏模式解析
宫雪, 沈武显
2012, 34(6): 575-581. doi: 10.11781/sysydz201206575
摘要(2235) PDF(1107)
摘要:
从构造格局背景、沉积层序演化背景和油气成藏石油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资源条件。其区域油气成藏耦合关系良好,复合圈闭的定型期稍早于或同步于大规模烃源成熟期,油气生排烃后就近运移至复合圈闭中而聚集成藏,断层和砂体作为输导通道与复合圈闭相互优势匹配。在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正断层与各种类型砂体圈闭的相互配置下,详细解析认为其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有6种成藏模式。有利成藏区带评价预测出腰英台地区西部断坡带以东区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受构造演化格局与沉积相带叠置关系的双重控制,腰英台地区具有亿吨级大中型整装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良好前景。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输导体系研究
张彦霞, 李海华, 王保华, 陆建林
2012, 34(6): 582-586. doi: 10.11781/sysydz201206582
摘要(1943) PDF(1080)
摘要:
长岭断陷深层输导体分为断层、砂层、裂缝和不整合面4种类型,断层是天然气垂向穿层运移输导的主要通道,与烃源岩互层的砂层可作为天然气侧向输导通道,裂缝为火山岩储层天然气输导提供良好通道,是火山岩层能作为有效储层的关键。长岭断陷深层输导体系的有效性受烃源灶位置与生排烃期、天然气运移路径与输导体匹配等因素影响,在烃源岩生排烃期及优势运移路径上呈连通状态的输导体系对天然气聚集至关重要。天然气平面分布的广泛性和垂向上的多层系与输导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密切,近烃源断裂输导是长岭深层火山岩气藏最主要的输导方式,控制了深层天然气的运聚规律,天然气沿断裂运移输导并在其附近聚集分布。
松辽盆地松科1井明水组砂岩粘土膜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伏美燕, 张哨楠, 丁晓琪, 廖齐明, 熊迪, 朱志良
2012, 34(6): 585-593. doi: 10.11781/sysydz201206585
摘要(2142) PDF(1167)
摘要:
粘土膜是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之一。通过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松辽盆地松科1井明水组砂岩中粘土膜特征进行了研究。明水组砂岩中粘土膜的矿物成分为含钾和铁的蒙脱石,钾和铁含量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增加。本研究中的粘土膜为原生粘土膜,可分为继承性粘土膜和渗滤粘土。粘土膜主要分布在滨湖砂坪的细砂岩和粉砂岩中,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细—中砂岩中几乎不发育。粘土膜的发育主要受到物源、古气候、颗粒粒度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粘土膜的成因类型、矿物成分和晶体形态对于砂岩孔隙的保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研究粘土膜的类型、成分和分布规律对碎屑岩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致密史恢复
郭正权, 齐亚林, 楚美娟, 程党性
2012, 34(6): 594-598. doi: 10.11781/sysydz201206594
摘要(2256) PDF(1292)
摘要: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低渗透—特低渗透特征,通过对延长组砂岩铸体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识别出延长组低渗砂岩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烃类侵位等成岩作用,并明确了各种成岩作用的先后序次,搞清了三角洲砂岩与重力流砂岩的成岩序列的差异,前者绿泥石膜较发育,压实作用相对较弱,后者不发育绿泥石膜,压实作用较强烈。通过对各种成岩作用的定量计算,恢复了孔隙演化史,表明早期压实作用和晚期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经过早期压实作用之后,储层未致密,而晚期胶结作用之后,储层孔隙度降至12%以下、渗透率1×10-3μm2左右,变为特低—超低渗透储层。这些认识对寻找预测相对高渗储层进而发现油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时保宏, 张艳, 张雷, 杨亚娟, 李慧
2012, 34(6): 599-603. doi: 10.11781/sysydz201206599
摘要(2416) PDF(1607)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的形成时间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认为,长7储层主要有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内侧及未切及加大边的裂隙中,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第二期包裹体均沿切穿石英(或长石颗粒)的晚期微裂隙成线/带状分布,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90~110℃。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分析认为,长7致密油藏主要经历了2次流体充注,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晚期,即在早白垩世末盆地开始大范围抬升以前油藏就已形成。
不同类型盆缘区沉积体系展布与演化——以东营凹陷南坡博东潜山周缘地区为例
杨勇强, 邱隆伟, 李聪, 尹兵祥, 王亚明
2012, 34(6): 604-610.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04
摘要(2356) PDF(1363)
摘要: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试油资料,系统研究了博东潜山周缘地区沙四段上亚段的沉积体系分布和油藏类型。结果表明:东部稳定型盆缘(广饶凸起)物源供给强,低位域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西部活动性盆缘(博东潜山)缺乏物源供给,主要发育砂质滩坝沉积,且随着石村断层的翘倾,滩体沉积边界逐渐南移。湖侵域和高位域时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活动性盆缘区滩体规模较小,但由于后期遭受风化淋滤储层物性较好。活动性盆缘的成藏较为复杂,勘探目标主要以早期地层油气藏、晚期构造岩性油气藏和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为主,而稳定型盆缘的圈闭类型相对单一,以早期的地层油气藏为主。
川东北YB地区陆相地层超压特征及压力预测
孙琦, 李天义, 周雁, 杨军, 陶泽, 杨甘生, 樊德华
2012, 34(6): 611-616.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11
摘要(2277) PDF(1936)
摘要:
川东北YB地区存在多套压力系统,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地层普遍发育超压及强超压。根据钻杆测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YB地区现今压力特征和3口典型井泥岩超压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YB地区陆相地层上三叠统—侏罗系压力系数分布在1.3~2.2之间,该区普遍发育超压至强超压,超压的顶界面约在3600~4 000m左右;超压段泥岩测井响应特征显示,声波时差和泥岩密度变化相对较小,泥岩电阻率变化较大,这可能与超压段古埋深与现今埋深差别较大、地层含气饱和度较高有关。采用Eaton公式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换算出的地层压力与实测结果接近。研究认为,利用实测压力校正泥岩声波测井的压力预测模型,有可能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油气地球化学
热模拟实验甲烷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兼析实验与自然条件下δ13C1-Ro关系的差异
薛罗, 徐思煌, 袁彩萍, 刘晓霞, 李松峰
2012, 34(6): 617-622.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17
摘要(2252) PDF(1259)
摘要:
对珠一坳陷古近系5个泥岩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测定了热模拟甲烷碳稳定同位素值。研究发现,热模拟条件下甲烷碳稳定同位素在Ro为1.2%~1.3%之前是随着Ro的增大而减小,之后是随着Ro的增大而增大。用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来分析这种"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认为这是由13C甲烷(重甲烷)与12C甲烷(轻甲烷)的活化能差异造成的。对比发现,实验条件下与自然条件下甲烷碳稳定同位素与成熟度的关系有明显的差异性,认为这是由"成烃后作用"造成的,其中大规模气体运移将导致碳同位素分馏效果弱化。这对于气田的勘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甲烷碳同位素重,说明气源岩成熟度高、运移体积规模大、大气藏勘探前景较好。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淡永, 梁彬, 曹建文, 张庆玉
2012, 34(6): 624-628.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24
摘要(2177) PDF(1279)
摘要: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缝洞充填物的观察与分析,识别出3类不同的充填物:流水机械充填物、化学淀积物及重力垮塌堆积物。对其与基岩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充填物形成时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不同,其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馏效应也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充填物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来判别轮南地区古风化壳缝洞充填过程中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经分析,发现3类充填环境:渗流—活跃潜流带的氧化性活跃淡水环境、静滞潜流淡水环境及浅埋藏压释水热水环境,为古岩溶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三江盆地西大林子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烃条件评价
李中元, 马立元, 陶冶, 孙宜朴
2012, 34(6): 630-634.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30
摘要(2134) PDF(1199)
摘要:
对三江盆地前进坳陷西大林子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与依舒地堑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大林子凹陷古近系泥岩发育,其中宝泉岭组泥岩最为发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从宝泉岭组二段—宝泉岭组一段—达连河组逐渐增大,有机质类型也有逐渐变好的趋势,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较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热演化阶段;达连河组和宝泉岭组一段下部的泥质岩是西大林子凹陷的有效烃源岩。西大林子凹陷应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碳酸盐岩白云岩化作用实验地质学研究
范明, 徐良发, 刘伟新, 俞凌杰, 张文涛, 李志明, 腾格尔, 李嵩阳
2012, 34(6): 635-640.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35
摘要(2285) PDF(1029)
摘要:
根据碳酸盐岩溶解与沉淀动力学机制,设计了反复升降温和对流循环2套白云岩化模拟方法,利用多种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种实验方案均可得到白云石晶体。结合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探讨了Mg/Ca原子比值、温度以及硫酸根离子对白云石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白云石之所以难以在实验室生成,主要是晶牙生长困难,一旦长出晶牙,白云石生长的速度将大于方解石。该文从实验的角度解释了为何自然界没有年轻的白云岩的现象,为白云岩化机理的探讨及白云岩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方法·技术
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高频旋回识别与划分——以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和三亚组地层为例
毛凯楠, 解习农, 徐伟, 康波
2012, 34(6): 641-647.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41
摘要(2314) PDF(981)
摘要:
选择琼东南盆地不同构造带上的LS-33A、YC-35B和ST-36A3口钻井为研究对象,对自然伽马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连续小波变换,结果显示在不同钻井中,新近系梅山组和三亚组地层都主要受404ka和95ka偏心率周期控制。对该周期滤波分析后,选择控制各层段发育的主要米兰科维奇周期曲线,建立了各段地层的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最后,以短偏心率周期曲线作为五级层序划分的参考曲线,对三亚组和梅山组层序进行高频旋回地层划分与对比。该研究成果为近海海域盆地高频层序单元对比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精细地震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及应用——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为例
张兆辉, 苏明军, 刘化清, 李双文, 洪忠, 袁淑琴
2012, 34(6): 648-652.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48
摘要(2068) PDF(924)
摘要:
常用的层序地震解释技术不能对体系域内部沉积体的空间展布及叠置样式进行解释,难以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等时地层切片难以实现。针对这一技术难题,采用地震反射结构精细处理的地震小层自动追踪技术,准确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及体系域边界,并对Wheeler域中表现出的沉积旋回变化进行精细标定,弄清各体系域内部砂体的展布规律,最后落实岩性圈闭。采用该项技术,重新厘定了歧口凹陷滨海地区古近系SSQ2内各三级层序的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及初始湖泛面,进行"三面"约束储层反演,在低位体系域发现多个低位扇体等岩性圈闭,均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元坝气田长兴组未开发气藏采收率初探
钱勤, 严伟, 王雪玲
2012, 34(6): 653-655.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53
摘要(2078) PDF(740)
摘要: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属于高含硫、超深层、低孔渗碳酸盐岩气藏,目前处于未开发阶段,技术可采储量计算中采用经验公式法、类比法、物质平衡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各个储量计算单元的采收率,完成了技术可采储量的计算,为科学、合理地编制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异常高压气藏天然气偏差系数的确定
李定军
2012, 34(6): 656-658.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56
摘要(1885) PDF(1274)
摘要:
地层条件下的天然气偏差系数是用来计算气藏储量的关键数据。据文献调研,针对异常高压气藏天然气偏差系数求取问题,目前可通过实验测定法、图版法、解析模型法来确定。对现有的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结合新场气田须四下亚段异常高压气藏偏差系数求取的实例分析,得出可以采用实验测定法(PVT法)、高压条件下的图版法、LXF解析模型法求取异常高压气藏的天然气偏差系数。
数理统计应用于示踪原油运移趋势的探索——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为例
许锦, 席斌斌, 饶丹, 张美珍
2012, 34(6): 660-663. doi: 10.11781/sysydz201206660
摘要(1907) PDF(811)
摘要:
利用数理统计的思想构建了一种综合分析原油运移趋势的方法,该方法能极大地简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该方法将样品中用于示踪原油运移趋势的诸多运移指标综合表征为一个参数———运移指数(Im),Im可以用来判断各取样点距离烃源灶的相对远近;通过比较不同类别Im的标准差,定义了一个可信度参数(K),用于判断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分别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的22个原油样品的极性化合物的66个浓度数据、13个成熟度参数比值和15个极性化合物异构体比值等3组数据的分析,得到3张Im等值线图;3组数据的K值比较后可知极性化合物浓度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可信。其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运移方向是从东向西,从南往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