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35卷  第1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第1期目次
2013, 35(1).
摘要(1078) PDF(885)
摘要:
盆地·油藏
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地质特征
杨克明, 朱宏权
2013, 35(1): 1-8.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01
摘要(1664) PDF(1123)
摘要:
根据川西致密砂岩气藏成藏地质背景、成藏特点和气藏特征,提出了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概念。川西叠覆型致密气区具有叠合性、广覆性、节律性、模糊性和多样性五性特征。叠合性:原型盆地的叠合性、构造形变的叠合性、储层的叠合性、成藏组合的叠合性、气藏的叠合性;广覆性:源岩分布的广覆性、储层分布的广覆性、圈闭分布的广覆性、气藏分布的广覆性;节律性:构造演化的节律性、沉积演化的节律性、运移充注的节律性;模糊性:气水边界的模糊性、圈闭类型的模糊性、储层的非均质性;多样性:烃源的多样性、储集类型的多样性、运移方式的多样性、气藏类型的多样性。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总体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特点。
中国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勘探风险分析与选区评价
徐政语, 姚根顺, 黄羚, 董雍, 王鹏万, 俞广
2013, 35(1): 9-16.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09
摘要(1973) PDF(963)
摘要:
中国南方发育有下海上陆的多旋回生储盖组合,总体形成了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中-上古生界2套大的海相成藏组合;平面上形成以江绍-十万大山断裂为界的南、北两大成藏区,其中北区发育2套组合,南区发育中-上古生界1套组合。平面上古油藏与油气显示分布受古隆起控制,油气成藏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期生油、印支期裂解成气、燕山-喜马拉雅期调整与改造3期以上事件。现今保存的海相油气藏具有明显的残留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南方海相普遍存在勘探程度低、技术尚不成熟、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局限等方面的风险,其中常规油气勘探风险相对较高,海陆叠合盆地勘探风险相对较低,非常规页岩气勘探风险最低,并由此对南方海相进行了评价与有利区带优选。
长岭凹陷多环坡折地貌发育特征及对沉积过程的控制
胡纯心, 杨帅, 陆永潮, 杜学斌
2013, 35(1): 17-23.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17
摘要(1806) PDF(1289)
摘要:
借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精细沉积体系分析和构造-古地貌恢复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对长岭凹陷坳陷期盆地发育特征和沉积过程开展了整体性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坳陷时期长岭凹陷呈现多环坡折带控制下的隆洼格局,坡折带的存在不仅分割了空间上的地理单元,而且控制了空间上的相带分异,从而造成主要目的层段古地貌形态与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以此为基础,在研究区划分出4个有利勘探区带:隆起带--平原岩相域,斜坡带--前缘近端岩相域,深坳带--前缘近端岩相域,深坳带--前缘远端岩相域,为深入勘探指明了方向。
黔南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白森舒, 彭金宁, 刘光祥, 王彦青
2013, 35(1): 24-28.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24
摘要(1632) PDF(1347)
摘要:
基于地震解释和前人研究资料,从分析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类型入手,探讨了研究区潜在成藏类型、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认为:安顺凹陷下组合存在的成藏类型主要有"麻江古油藏"型油气藏;上组合存在的成藏类型主要有"礁滩"型和"不整合面或风化壳"型油气藏组合。同时,安顺凹陷烃源条件较好,油源丰富,且是油气运移长期指向区;发育良好的储盖层,具有区域性保存条件。指出,普定复向斜带是安顺凹陷最有利勘探区带。
大邑构造须家河组气藏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陈迎宾, 郑冰, 袁东山, 胡烨, 王彦青
2013, 35(1): 29-35.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29
摘要(1785) PDF(1160)
摘要:
大邑构造须家河组气藏为裂缝性气藏,裂缝发育程度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14口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分析统计,结合构造、沉积相分析及古构造应力场模拟认为,大邑构造须家河组气藏发育构造缝、层理缝及异常高压泄压缝3种成因类型裂缝。构造缝和层理缝有效性相对较好,但其总体具数量少、延伸短、宽度窄、充填程度相对较高、非均质性较强的发育特征。地层所受应力小、变形弱是构造缝发育程度相对较差的根本原因。喜马拉雅期派生羽状断裂控制了构造缝的形成和展布;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前缘分流河道的平行层理、斜层理是层理缝形成的主要层理构造。裂缝成因类型、充填特征、后期溶蚀作用及现今地应力场共同控制了裂缝的有效性。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环境及其源控作用分析
曹清古, 刘光祥, 张长江, 潘文蕾
2013, 35(1): 36-41.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36
摘要(1872) PDF(1235)
摘要:
作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之一,二叠系烃源岩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通过对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岩相古地理的恢复,以及沉积环境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分析,指出四川盆地上二叠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浅海陆棚、潮坪-潟湖及滨岸沼泽等相带。文中引入了"有机碳厚度"的概念,即采用有机碳含量与烃源岩厚度之积综合反映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并结合无机地化与有机碳分析测试数据,论述了沉积环境的源控意义,为烃源岩宏观分布预测与资源量估算提供了理论参考。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古近系膏盐岩盖层演化与圈闭有效性
卓勤功, 李勇, 宋岩, 杨宪彰, 赵孟军, 方世虎, 柳少波, 鲁雪松
2013, 35(1): 42-47.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42
摘要(1876) PDF(1286)
摘要:
膏盐岩层是含油气盆地良好的区域盖层,但不是完美的盖层。研究表明,膏盐岩具有"低温脆变、高温塑变"特征,构造挤压背景下膏盐岩盖层的封闭性随埋深而演化,大于3 000~3 200 m的埋藏深度是克拉苏构造带膏盐岩盖层封闭的关键。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圈闭成藏有效性因盖层封闭性演化不同而异,克拉苏区带盖层封闭的关键时间为库车中晚期,以勘探盖层埋深超过3 200 m的完整背斜圈闭为主;克深区带盖层封闭的关键时间为库车早中期,在断层侧向封堵时盐下断块、断背斜等圈闭均可聚集油气。研究成果与勘探现状吻合,并有利于提高勘探成功率。
孟加拉湾深海扇石油地质特征及其勘探潜力
吴义平, 张艳敏, 田作基, 李富恒, 王红平
2013, 35(1): 48-52.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48
摘要(2124) PDF(1191)
摘要:
孟加拉湾深海扇构成了深海层序LST的主体,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复合体砂体,可识别出5套层序界面。该深海扇中新统Bhuban组、渐新统Jenam组、始新统Kopili组3套烃源岩生烃期分别为早上新世(5 Ma)、渐新世末(29.3 Ma)、古近纪末(23.3 Ma)。储层以深水浊积砂岩为主,具有多期垂向叠置的沉积模式。渐新统-中新统储盖组合为最有利的储盖组合。垂向断层、不整合面、连续分布的砂体构成了良好的输导体系,其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型"地层或复合气藏类型。孟加拉湾深水区主要以天然气为主, 其有利勘探层系为恒河水系中上部扇带和印度东部海域中上部扇带等环孟加拉湾深水盆地第三系加积局限型水道复合体,以及中下部扇带"无底水道"附近潮道天然冲积堤砂体。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戴南组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张琴, 朱筱敏, 董国栋, 毛凌, 杨立干, 陈青云
2013, 35(1): 53-59.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53
摘要(1833) PDF(1098)
摘要:
应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包裹体测温等分析化验资料,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埋藏史曲线、粘土矿物变化特征以及各种成岩现象和标志,综合划分和确定了金湖凹陷戴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阶段。戴南组大部分处于中成岩A阶段,少量为早成岩B和中成岩B阶段。与成岩阶段相对应,戴南组储层孔隙类型也经历了从原生到次生的演化阶段,目前戴南组大部分以次生孔隙为主,保存少量原生孔隙。根据成岩阶段和孔隙演化进一步预测新庄1井区和天X77井、关X2井等井区为有利储层发育带。另外,根据成岩阶段的划分结果,反过来预测大部分地区下伏阜宁组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是戴南组有利的油气来源,并推断秦X2、天X75、天X92等井区戴南组早期经历了大的构造抬升运动和较强的剥蚀作用。
尼日利亚JDZ-2区块海底地貌地质特征及钻探分析
程学峰
2013, 35(1): 60-64.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60
摘要(1650) PDF(1348)
摘要:
利用尼日利亚JDZ-2区块海上三维地震采集数据拾取海底反射时间,计算了海水深度,绘制了详细的海底地形图,分析了复杂的海底地形特征,对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相邻区块的钻探成果,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浅层地层进行层序划分,在地震剖面上对4个层序进行对比追踪和地震解释。根据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结果,对整个区块浅层地层的地质灾害在平面上和纵向上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对深海钻探以及其他作业的危害性。对预选井位区域的海底地貌特征和浅层地质灾害进一步分析,提出了潜在的地质灾害,为第一口探井施工位置优选和制定钻进过程中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帮助。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机理
白玉彬, 赵靖舟, 方朝强, 刘鹏
2013, 35(1): 65-71.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65
摘要(1773) PDF(1138)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主要具有以下7个特点:(1)长6油藏形成和分布对圈闭无严格要求,石油大面积连片分布,油藏分布范围不受圈闭限制;(2)区域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以及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的致密储集体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外部因素;(3)长7油层组成熟烃源岩大面积连续分布,高强度生、排烃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前提;(4)长6油藏的形成主要是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的结果,垂向裂缝和侧向连通砂体有效组合为石油优势运移通道,石油就近运移聚集成藏;(5)石油运移的动力主要是生烃作用产生的异常压力,浮力作用弱,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作用;(6)长6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无纯油层,油水层、水层、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油藏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不均一,储量丰度较低,存在甜点富集区;(7)在石油大规模生成运移时,长6储层已经致密化或同步致密,为形成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创造了条件。
油气勘探发展基本规律
郭元岭
2013, 35(1): 72-75.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72
摘要(1514) PDF(1152)
摘要:
勘探的发展表现为储量增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队伍、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影响。不考虑资源条件的差异,更容易寻找到勘探活动中的共性要素,可进一步归纳为勘探系统、勘探指导思想、勘探能力、勘探过程等。勘探系统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是勘探发展的基础,对资源的战略需求、勘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等决定了勘探系统的构成。勘探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是形成较强勘探能力的关键,决定了勘探过程的工作质量。勘探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决定了储量增长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勘探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油气勘探发展规律这一概念,有利于对勘探活动的特点进行规律性分析。
油气地球化学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烃源岩成熟度厘定及其意义
李志明, 张隽, 余晓露, 鲍芳, 谢小敏, 仰云峰, 罗家群, 朱景修
2013, 35(1): 76-80.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76
摘要(2421) PDF(1223)
摘要:
利用FAMM技术对取自南襄盆地泌阳凹陷15口钻井的19件核桃园组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厘定。结果显示,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抑制程度显著,抑制校正值介于0.08%~0.39%,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19件烃源岩样品的成熟度均已处于生油窗内(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介于0.58%~1.29%),而非镜质体反射率结果所反映的处于0.38%~1.05%。根据4个钻井不同深度段烃源岩的成熟度确定古地温梯度为36~45℃/km,成烃门限深度为1 800~1 400 m。核桃园组烃源岩成熟度的正确厘定,为合理评价泌阳凹陷石油资源潜力奠定了基础。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带异常压力条件下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岩响应
雷振宇, 解习农, 孟元林, 黄卫, 杜学斌, 肖丽华, 孟凡晋, 焦金鹤, 魏巍
2013, 35(1): 81-86.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81
摘要(1724) PDF(1324)
摘要:
在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带压力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大量地层水资料,通过对比,研究地层水离子组合特征及其对异常压力条件下成岩作用的响应。研究表明,异常压力环境对地质流体及成岩作用有明显影响。超压和低压均能使地层水矿化度升高,但是影响机制不同。不同压力体系水型不一样,主要发生的成岩作用也不同。超压和常压体系主要为NaHCO3型和NaCl型水,成岩作用以矿物的溶解作用为主。而低压体系主要为CaCl2型水,成岩作用以钙长石的钠长石化为主。
方法·技术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西部深层油气倒灌的物理模拟实验
郝雪峰, 单亦先, 劳海港
2013, 35(1): 87-91.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87
摘要(1893) PDF(970)
摘要:
以油气倒灌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震、地化、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西部油气倒灌的成藏机理。通过实验模拟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以断裂(或微裂缝)为倒灌通道的过程,再现油气倒灌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Es3(中-下)亚段烃源岩与Es4(上)亚段油砂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且Es4(上)亚段发现的油藏埋深大于Es3烃源岩底界埋藏深度;Es3(下)地层压力系数在1.0~1.4之间,向上和向下压力系数均逐渐减小,是油气倒灌的动力;裂缝与断裂是切穿Es3烃源岩底界与Es4顶部之间泥岩隔层、连接烃源岩与储集层的运移通道。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北地区帚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贾红义, 谭明友, 韩波, 汤梦静
2013, 35(1): 92-97.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92
摘要(1807) PDF(1122)
摘要: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地质构造复杂。以惠民凹陷临北地区帚状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地质、钻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建立了该区典型帚状构造发育的地质模型,应用构造物理模拟手段对帚状构造发育的古应力环境进行了构造变形的动态过程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临北帚状构造受控于右旋走滑构造应力场;基于此,自北而南发育形成了多组北东向呈雁列式展布的正断层;呈现为自北而南、自撒开端向收敛端的演化序列。且从沙四期始到东营组发育期, 构造活动呈现了弱-强-较强的变化规律,从而控制了洼陷沉积和主要三角洲(鼻状构造)的发育和迁移。
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约束下的储层预测--以莫里青油田双阳组二段为例
胡源, 陈开远, 赵磊, 孙阳, 李庚
2013, 35(1): 98-103. doi: 10.11781/sysydz201301098
摘要(1843) PDF(901)
摘要: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具多物源、多期次走滑断陷盆地的特征,其断裂复杂,物源期次、储层展布认识不足。文章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岩-电-震相结合,通过对莫里青油田双阳组二段层序主要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首次将研究区双阳组二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对应基准面中期旋回)和13个基准面短期旋回,建立了莫里青油田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结合粒度分析、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析等方法进行沉积微相划分,进而利用相控随机建模的方法,拟合开发程度较高的A、B区块的储层展布特征,选取最优模型,实现对开发程度较低的C、D区块进行储层预测的目的。该方法成功在莫里青油田C区块南部双二段预测出6个有利含油储层,实现储层定性分析向半定量、定量化分析的转变。
一种实用的CO2溶解气驱岩心洗油方法
韩学辉, 杨龙, 王洪亮, 王雪亮, 房涛, 张娟娟
2013, 35(1): 111-114. doi: 10.11781/sysydz201301111
摘要(1755) PDF(1088)
摘要:
为了提高岩心的洗油效率,开发了一种实用的CO2溶解气驱岩心洗油方法。该方法在Stewart设计的CO2溶解气驱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洗油室抽真空、CO2预清洗、溶剂回收3个步骤。使用自行研制的DGO-1型CO2溶解气驱洗油装置,实验考察了新方法的洗油效果。6块不同孔隙度、渗透率的岩心的洗油结果表明,经过6~10次CO2溶解气驱后,岩心荧光级别均小于3级,孔隙度和渗透率趋于稳定,可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336-2006的要求,且洗油时间(2~3天)较常规脂肪抽提洗油(2~3周或更长)有大幅度减少。该方法洗油原理清楚,洗油装置简单,易于操作,洗油效率高,清洁环保,推荐作为一种实用方法在岩石物理实验室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