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66年  第0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问题讨论——根据铁相对含量三角图划分地球化学相
乙丁
1966, 0(2): 5-10.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05
摘要(333) PDF(173)
摘要:
划分地层沉积成岩地化相,以及确定某些样品的铁含量和铁还原系数可否应用时,作铁还原系数与三种铁相对含量关系图是十分必要的。该图能起上述作用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铁还原系数是否真实等等,而在于沉积成岩地化相中三种铁的比例本身具有某种特定规律。
各种铁还原系数在某剖面上的应用
罗声允
1966, 0(2): 10-13.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10
摘要(327) PDF(187)
摘要:
目前在划分地化相上,铁还原系数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应用铁还原系数还有许多争论:石油科学院和局综合队等认为K值(FeHCl++×0.236+FeFeS2++/ΣFe)是划分地化相的主要指标;三队何志高同志提出了新的铁还原系数——XFe;中心室提出了另一新铁还原系数——T;二队实验室及刘永祯同志则认为应该用FeHCl++×0.25的铁还原系数。
利用岩屑测定渗透率孔隙率的实验
第一普查勘探大队实验室
1966, 0(2): 14-19.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14
摘要(385) PDF(294)
摘要:
随着石油普查勘探的迅速发展,岩屑录井已成为深井的主要录井项目;过去用大块岩心测定油层物性的,现在要用岩屑测定。64年来,岩屑孔隙率与渗透率测定方法已在进行试验(石油地质实验1965年第四期等),并已用于生产。其中孔隙率测定从“人为”岩屑比较来看,偏差较岩心大得不多,但渗透率问题较大。因之就有人提出要重新考虑允许偏差。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要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岩屑测得的物性参数一般偏大还是偏小,其趋向与岩性有何关系,偏差幅度多大,应用价值如何,应用时应注意些什么。今后还应进行不同类型储油岩人为岩屑的测定工作,探明岩屑测定方法对各类储油岩的适应性。六普与一普实验室均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与看法。六普实验室还整理了某井岩屑物性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能不能用提出了看法。一普实验室经验这里我们全文介绍;六普的在66年通县局双革展览会中已将资料普发,这里仅摘要介绍。此外,还介绍了中心实验室的工作。最后希望野外井队在岩屑录井中尽量采取大岩屑,在送样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岩屑,以便提高岩屑孔隙率与渗透率数据的可靠程度。
岩屑物性测定方法试验小结
第六普查勘探大队实验室
1966, 0(2): 19-22.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19
摘要(378) PDF(298)
摘要:
自某孔岩屑样孔隙率、渗透率测定结果来看,碳酸岩岩屑的孔隙率、结果尚理想;渗透率,每个样取4~5块岩屑进行测定,结果大部分不一致,只能将几个数据一併提出,供地质上参考应用。
岩屑有效孔隙率的测定
李汉忠
1966, 0(2): 22-24.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22
摘要(369) PDF(231)
摘要:
用岩屑来代替岩样取心,有着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和可以连续取心的优点,在以岩屑取代岩心的形势下,向我们油层物性实验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即用岩屑进行孔隙率和渗透率的测定。
储集岩物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储集层研究中毛细管压力测量的应用
[西德]V. D. 勃茨, 张义纲译
1966, 0(2): 25-29.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25
摘要(325) PDF(218)
摘要:
引言在储油层储气层的评价中,仅仅知道孔隙率与渗透率是不够的。对于理想的等砂粒结构的储集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毛细管压力测量了解孔隙流体的分布情况。
储集岩显微结构的测定方法
张义纲译
1966, 0(2): 29-32.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29
摘要(318) PDF(201)
摘要:
概论多孔物质(其中包括储集岩和作为盖层的帽岩)的显微结构通常表现为三种几何性态:比表面,孔隙大小和孔隙容积。
气体法测定有效孔隙率
中心实验室物性组
1966, 0(2): 32-35.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32
摘要(417) PDF(195)
摘要:
本法依据玻意耳—馬略特定律,当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和压强的乘积是一个恒量,即P0V0=P1V1,从气态方程式表示为P0V0/T0=P1V1/T1,也就是说,一定质量的气体,无论它的状态如何变化,它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与它的绝对温度之比始终不变。
不变压力气体孔隙率仪
[美]A. H. 哈姆, 仇奎华译
1966, 0(2): 35-38.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35
摘要(338) PDF(242)
摘要:
绪论在岩心分析中,测定岩石的孔隙率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有很多各种类型的测定方法,其中有一种叫做所谓“气体孔隙率法”。
沉积物孔隙率、渗透率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美]G. V. 契林卡, R. 梅恩, A. 辛诺罗特, 仇奎华译
1966, 0(2): 38-42.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38
摘要(411) PDF(269)
摘要:
本文主要是研究沉积物表面积与孔隙率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提出几个试验公式,根据这些公式我们可以从已知的孔隙率、渗透率和岩层电阻力系数求得表面积。
岩石的渗透特性
[苏]A. A. 培克, 曹慧缇译
1966, 0(2): 43-48.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43
摘要(387) PDF(200)
摘要:
目前在综合研究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时确定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必要的。孔隙度的大小是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的数量特征和统计数据,渗透率是确定气流通过孔隙介质的渗滤能力。显然,一般地看来渗透率决定于有效孔隙度的大小和孔隙空间的结构。现代文献中企图根据岩石的孔隙特征计算岩石的渗透率。从水动力学观点来看水流通过某些导管可以是紊流,层流和絮流(在微毛细管内)。这说明了在分析通过天然孔隙介质——岩石的渗滤作用时这些规律是可以应用的。
有机碳、还原硫联合测定方法试验报告
第六普查勘探大队实验室
1966, 0(2): 49-53.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49
摘要(409) PDF(301)
摘要:
有机碳和还原硫测定是生油岩样品分析中的重要指标。但是有机碳测定,尤其是重量法,装置庞杂,操作手续烦琐,工作效率不高,还需用较大量的价格较高的分析试剂;还原硫一项测定要分别作出总硫和硫酸盐硫两项测定,要从两者之差计算出还原硫的含量,操作手续烦琐,跟不上生产需要,影响及时提交分析报告。
黄铁矿和硫化物中硫的络合滴定
[比]O. 别得夫斯基, L. 宾特歇尔, 李鸿生译
1966, 0(2): 53-54.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53
摘要(337) PDF(197)
摘要:
为了测定黃铁矿和硫化物中高含量的硫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容量法,但经典的重量法仍然广泛地在运用。作者鉴于用EDTA滴定各种离子的方便性,努力想找到快速正确的测定硫的方法。
按照CO2体积测定微量CO3
[苏]D. C. 吉尔曼诺夫, P. A. 秦可娃, 李鸿生译
1966, 0(2): 54-55.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54
摘要(305) PDF(175)
摘要:
现有的测定CO3=的方法(在分解碳酸盐后用硷吸收CO2成BaCO3、灼烧成氧化物的重量法等)对于测定那些不超过几γ下的试剂的CO2测定是很少切合实际的。
石油的起源
[美]W. L. 怀特黑德, I. A. 布雷格, 张义纲译
1966, 0(2): 56-61. doi: 10.11781/sysydz196602056
摘要(530) PDF(226)
摘要:
石油烃的起源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地质学家和化学家的兴趣。贝塞洛特(1866)所提出的理论是最早出现的理论中的一个,他认为石油可能是在高温高压下,由碳化钙和水起反应而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