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3年  第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黔南东部下古生界石油生成及演变阶段的探讨
韩世庆, 王守德
1983, 5(1): 1-8.
摘要(111) PDF(1)
摘要:
石油作为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与自然界其它事物处在运动中一样,有着其自己的生成和演变过程。正确地认识和反映这一过程,将使我们在油气普查勘探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本文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采用地质历史分析法,着重对黔南东部下古生界石油生成及其演变阶段进行探讨。
中国陆相白垩系三分及其含油气性
江圣邦, 袁凤钿, 许鸣光, 关士聪, 袁捷
1983, 5(1): 9-17+85.
摘要(73) PDF(1)
摘要:
人们已经注意到世界上有大量石油储存于白垩系的这一事实。欧文等(Irving,1974)曾指出已知油藏的70%以上赋存于距今60—140百万年的地层中(齐顿阶—丹麦阶),而已知石油产量的60%则产于距今约80—110百万年的地层中(阿尔必阶—康雅克阶)。地质学家们认为,世界各地海相白垩系的大量石油,主要来自巴列姆—阿尔必期及晚赛诺曼—早土仑期的两次“海洋贫氧过程”的沉积中。
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三叠纪生物礁沉积相及含油性初步研究
罗祖虞
1983, 5(1): 18-28.
摘要(104) PDF(1)
摘要:
我国南方滇黔桂三省(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从震旦系至中三叠统均有生物礁发育。生物礁具优越的油气聚集空间,是值得重视的储集岩类之一。本文是笔者参加了若干生物礁沉积相研究工作后,提出如下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孢粉组合初探
邓茨兰, 何汝昌, 郁荣秀
1983, 5(1): 29-34+83-84.
摘要(91) PDF(3)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多年石油普查工作的地区,积累了很多地质资料。笔者对盆地北部晚古生代地层的六条地表剖面、九口石油普查井、三口煤田勘探井的493块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在99块样品中都发现了孢粉,其中71块样品孢粉含量丰富,保存完好。本文根据这些孢粉成果,对其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时代归属作了初步探讨。

美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代表团到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参观并讲学
陈焕疆
1983, 5(1).
摘要(104) PDF(2)
摘要:
美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代表团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在访问我国过程中于10月24日至26日抵无锡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参观并进行学术交流和座谈。代表团团长是该局海洋地质办公室主任特伦斯·埃德加博士,团员有该局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海洋地质分所主任戴维·福尔杰博士和太平洋沿岸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家詹姆斯·比肖夫博士。
试论发掘我国油气资源潜力的理论道路和方向
孙肇才, 陈沪生, 郭正吾, 杨兆宇
1983, 5(1): 36-44.
摘要(86) PDF(2)
摘要:
在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能源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中,我国石油地质科学面临着新的考验。 油气普查选择的战略目标,总是在一定地质理论指导下的预测。这种预测,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我国油气地质情况,具有自己的一系列特色,各个地区的情况也有许多差别。
苏北高邮凹陷第三系泥岩压实作用与石油初次运移关系的探讨
卢书锷, 周国清, 罗瑞兰, 偶乐姺
1983, 5(1): 45-54.
摘要(115) PDF(4)
摘要:
在上覆地层负荷的压实作用下,泥质沉积物在其成岩过程中,其孔隙度和矿相的演变不仅影响着烃类的生成,而且决定着生成的烃类自母岩的初次运移。加强对沉积物压实作用和石油初次运移机理的研究,可以提高对油气远景评价的可靠性。 本文以苏北高邮凹陷苏高128井、苏高122井和苏都136井等三口钻井剖面,研究压实作用下泥岩孔隙度的变化及其石油初次运移的条件。
湖相生油岩中四吡咯色素的分布及演化
周光甲, 邓穗明, 李素娟
1983, 5(1): 55-65.
摘要(145) PDF(1)
摘要:
陆相沉积物中,目前已找到了三类有机色素;类绿素色素——叶绿素、绿素及卟啉;类叶红素色素——橙色素、叶红素及叶黄素;黄素阮、黄色素及有关的N—杂环物质,还有少量其它的天然有机色素存在于水生生物中。 类绿素色素都有四吡咯结构,故又称为四吡咯色素。植物化学的研究发现,叶绿素的四吡咯主体结构排列在类囊体脂肪层的表面。
关于求解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方法
施政文, 李鸿生
1983, 5(1): 66-72.
摘要(115) PDF(1)
摘要:
关于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实验模拟方法和机理的探讨,李执等人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主要把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方法的最优化计算,作一介绍和探讨。
对“关于刘宝泉提出的生油量计算方法的讨论”一文的答复
刘宝泉
1983, 5(1).
摘要(108) PDF(2)
摘要:
贵刊1981年第3期刊登了肖明安同志的“关于刘宝泉提出的生油量计算方法的讨论”一文,对生油量计算方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肖明安同志的某些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主要原因是转引原公式的差错造成的,即引用原公式时,把分母中代表已抽提沥青A的残余有机质1.22C残,看成了未抽提沥青A的残余有机质1.22C。
二元溶剂抽提岩石中可溶有机质的试验
周明宜
1983, 5(1): 74-75.
摘要(114) PDF(2)
摘要:
根据我室赴加拿大考察同志的介绍以及岩石中可溶有机物各组份极性的不同,应用二元溶剂进行抽提试验,以提高抽提效率,即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岩石抽提出尽可能多的可溶有机物。
脉冲加热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氧
刘瑞贞, 张玉珍
1983, 5(1): 76-77.
摘要(68) PDF(1)
摘要:
在石油地球化学研究中,对有机氧一般采用国外进口的元素分析仪进行测定。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引用大连第二仪表厂出品的SOM-1型脉冲加热-气相色谱仪,对有机氧测定的各种条件进行了试验。试验证明,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方法可靠。
二氧化碳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中对检测低碳烷烃组份的影响
黄火荣
1983, 5(1): 78-79.
摘要(92) PDF(1)
摘要:
三水盆地某井是二氧化碳气井,该井气体成分为:二氧化碳99.5%、烷烃组份<0.5%。但在钻井过程中采用一般气测仪检测,却出现烷烃组份偏高,甲烷含量达3—5%、全烃高达8—10%,甚至达12%。针对这种异常现象,我们进行了研究。
薄层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水中的酚系物
伍大俊, 魏梅华, 赵淑华
1983, 5(1): 80-79.
摘要(75) PDF(1)
摘要:
在水文地球化学油气普查勘探中,酚系物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地球化学标志。本文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油田水、非油田水中的酚系物进行分离、鉴定和研究。 1.分析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酚系物与对硝基偶氮苯反应,形成不同的偶氮酚类化合物,在层析板上展开,并在二乙胺的碱性条件下显色分离。
油田水中的碘、溴元素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陈力
1983, 5(1): 81-82.
摘要(138) PDF(2)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油田水中的碘和溴的初步分析研究,着重讨论油田水中碘、溴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生油岩类型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