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5年  第7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陆相原油、生油岩、油页岩和煤等卟啉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对比
杨志琼, 李一敏, 程中第, 张大江
1985, 7(3): 167-178. doi: 10.11781/sysydz198503167
摘要(617) PDF(294)
摘要:
本文试图采用溶剂抽提、柱层析、旋转离心薄层层析、紫外可见分光、萤光分光、液相色谱、色谱-质谱等手段,对我国胜利、冀中、辽河、江汉等油田的原油及抚顺、茂名的油页岩、煤炭等样品中的卟啉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和研究,找出他们之间的特性和共性,以探讨原始有机质的演化及其地球化学环境.
地下水中有机物质的石油化探效果
刘崇禧
1985, 7(3): 179-186. doi: 10.11781/sysydz198503179
摘要(619) PDF(275)
摘要:
在石油化探方面,我国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主要应用地下水中的无机组份,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和潜在的含油气构造。近年来,随着分析仪器的更新和测试技术的提高,与油气有成因联系的水中有机物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注意。为探讨这些有机物质的实用意义,我们对天然水系不同类型的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采样、测试。初步认为,不同类型水中的有机物质,有其各自的背景含量,油田上方的地下水,有机质含量增高,组分相对齐全,与非油区地下水有本质的区别。水中有机物质是指示油气藏的存在较为敏感有效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之一。
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苝
徐濂
1985, 7(3): 187-192. doi: 10.11781/sysydz198503187
摘要(495) PDF(223)
摘要:
关于苝的分析,目前国内一般都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萤光吸收分光光度法。这些方法主要过程,是把经薄层分离后的斑点刮下,经过洗脱、制样,然后上仪器分析,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可直接对苝的斑点在薄板上进行定量测定,缩短了分析流程,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使苝的分析方法由以往的半定量提高到定量测定的水平。
应用红外光谱法划分生油岩有机质类型
蒙琪, 孙启邦
1985, 7(3): 193-199. doi: 10.11781/sysydz198503193
摘要(653) PDF(250)
摘要:
生油岩有机质类型或性质对其生油潜力有重大的影响。笔者选用了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中石炭系羊虎沟组、上石炭系太原组及下二叠系山西组等生油岩共计60个样品,应用红外光谱法探讨有机质类型,并提出烷芳基团结构比(∑Rcm1/∑Arcm1)作为有机质类型的判别指标。
华北盆地(北部)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及盆地形成发展机制分析
庄培仁, 徐成彦, 吕新媛, 张延, 候钢, 王维襄, 韩玉英, 陈明佑
1985, 7(3): 200-211. doi: 10.11781/sysydz198503200
摘要(469) PDF(408)
摘要:
华北盆地(北部)其范围大体相当渤海湾盆地,本文试图通过华北盆地两侧山区构造应力测量,联系盆地地质结构、深部特征和各个时期所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对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盆地形成发展机制。
向斜中油气藏圈闭条件的探讨
朱世新
1985, 7(3): 212-217. doi: 10.11781/sysydz198503212
摘要(731) PDF(337)
摘要:
“油气从低处往高处运移,并聚集在背斜之中,低部位向斜无油气聚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背斜理论。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和扩大,大量非背斜油气藏的发现,背斜理论已逐渐被圈闭理论所代替。油气富集的机理,其关键之一,并不在于是背斜还是向斜,而是在于有各种圈闭存在。
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编制成《石油、天然气资源量计算程序》集
江其勤
1985, 7(3): 217-217. doi: 10.11781/sysydz198503217
摘要(502) PDF(207)
摘要:
为适应国内油气资源量评价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研究编制成《石油、天然气资源量计算程序》。该程序先后在全国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实际应用,普遍反映各个程序设计合理、准确性高、表述清晰、便于用户使用。最近,经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油气资源量预测委员会的评审,获得好评。
四川盆地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田瑞孝, 魏凌琛
1985, 7(3): 218-226. doi: 10.11781/sysydz198503218
摘要(566) PDF(304)
摘要:
本文从岩相角度来探讨了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有利油气储集相带和地区。所研究的范围是:西界龙门山一九顶山;东界齐耀山断裂;北界汉南—大巴山海隆;南界贵阳—贞丰一线黔南堤礁以北(四川境内),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
黄骅坳陷二氧化碳气与油气藏分布关系
高锡兴
1985, 7(3): 227-231. doi: 10.11781/sysydz198503227
摘要(622) PDF(321)
摘要:
六十年代初,黄骅坳陷在石油普查过程中,首先在北大港潜山构造带发现CO2气。七十年代初,又分别在翟庄子鼻状构造及友爱村断块再次发现高含量CO2气,以后又相继在不同的断块探井中也见到了CO2气流。勘探实践表明,港西地区井涌、井喷现象与富含CO2气密切有关,一些岩性尖灭油气藏也与CO2气含量有密切关系。
运用WANG—VS—80机建立石油资源数据库的尝试
林俊雄, 梁定珊, 张研农
1985, 7(3): 232-244. doi: 10.11781/sysydz198503232
摘要(680) PDF(210)
摘要:
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收集,整理与油气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数据,建立起以含有存贮、检索、更新、查询和资源估算预测等功能为目标的石油资源数据库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提高油气资源普查勘探效率,加速发现新油气田的重要手段的一个组成部份。
塔东北地区侏罗纪轮藻化石及其时代意义
杨国栋
1985, 7(3): 245-255. doi: 10.11781/sysydz198503245
摘要(442) PDF(264)
摘要:
新疆塔里本盆地东北部(简称塔东北),地理位置大致在东经79—86°,北纬40—42°之间。东起库尔勒,西到阿克苏,北自天山南麓,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包括阿克苏、库尔勒两市及阿瓦提、拜城、沙雅、库车、轮台、新和等县。本区侏罗系主要出露于北部沿天山一带。
中美两国科学家座谈讨论含油气盆地
陈焕疆
1985, 7(3): 256-256. doi: 10.11781/sysydz198503256
摘要(372) PDF(219)
摘要:
根据中国科协和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两国科学家互访的协议,受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石油学会于八五年八月十七日在河北省涿县召开中美含油气盆地学术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自八月十七日至廿一日中美双方就各自国家盆地的实例剖析,着重讨论含油气盆地形成机制、盆地模式以及盆地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二阶段自八月廿三日至九月六日考察中国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并座谈柴达木盆地形成机制与模式及油气资源的勘探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