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17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初析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前景
刘东海
1995, 17(3): 215-219.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15
摘要(692) PDF(376)
摘要: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主要勘探成果、盆地模拟、赋存特征、勘探前景及有利的勘探区等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应不断加强对天然气的研究,注重天然气的勘探。尤其要加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研究、勘探和开发。
塔里木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及储集条件
陈跃
1995, 17(3): 220-228.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20
摘要(574) PDF(214)
摘要:
下白垩统沉积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位,本文对早白垩世地层进行了较系统和详细的沉积相研究,从沉积相特征及储集岩特征等方面,阐述了下白垩统的油气前景。
按封闭机理划分塔里木盆地的圈闭类型
董秀芳, 伍泓
1995, 17(3): 229-237.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29
摘要(601) PDF(322)
摘要:
目前对圈闭的论述,侧重于形成机理方面的文章较多。本文依据封闭机理(或封闭油气的方式),把塔里木盆地的圈闭类型初步划分为两个大类和6个亚类。两大类为单封闭层圈闭和多封闭层圈闭,6个亚类为整合型(C型)、不整合型(U型),整合+断层型(CT型)、不整合+断层型(UT)、整合+不整合型(CU型)和整合+相变型(CFC型)。一般而言,两大类中单封闭层圈闭应是最有利油气储聚的圈闭类型;6个亚类相比较,则首推C型圈闭储聚油气的能力最佳。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西昆仑地区构造电性特征与A型俯冲模式
鲁新便, 石彦, 田春来
1995, 17(3): 238-248.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38
摘要(546) PDF(324)
摘要:
本文依据联接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和西昆仑褶皱带的两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解释结果,研究和分析了测线所经地区的岩石圈地电结构特征。指出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育规模较大的逆掩推覆构造带,推覆体宽度约40km,由南向北的推覆距离达20km以上。并依据电性资料划分了构造单元,探讨了各单元的构造接触关系。最后通过对该区均衡重力异常特征、地震活动和岩石圈内部低阻层比面地表陆内变形的综合分析,研究和建立了塔里木西南部和西昆仑之间的陆内俯冲模式,提出该区广泛存在的推覆构造与地壳深部存在陆内俯冲作用有关的观点和认识。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构造特征与油气远景
蒲仁海, 车自成, 任战利
1995, 17(3): 249-258.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49
摘要(631) PDF(457)
摘要:
地层接触关系和区域沉积特征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同塔里木盆地整体一样,经历了古生代地台、中生代断陷、新生代拗陷3个发展阶段。本区自早古生代以来,曾发生过5次明显的区域性构造运动,据基底埋深、深断裂、地层厚度和分布等特征,可将本区分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8个二级构造单元。油气远景区主要分布于且末以西。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底辟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魏新善, 郑求根, 张志业
1995, 17(3): 259-264.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59
摘要(528) PDF(248)
摘要:
王集油田是一个已投入开发的油田。作者通过对王集地区的地堑断裂系、鼻状构造、沉积相特征、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的研究,提出王集油田的主体构造实际上是一泥底辟构造的新认识。这一认识将对研究王集油田的油层分布规律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有着现实意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研究
王屿涛, 惠荣跃
1995, 17(3): 265-271.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65
摘要(538) PDF(233)
摘要: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断裂上、下盘八区—六区油藏剖面为例,系统采集了二叠系—侏罗系13个原油样品,进行原油物性和地化性质分析。研究表明,沿油藏剖面八区—六区原油密度逐渐增大,极性化合物和低分子异构烃以及生标物组成中妊甾烷等化合物逐渐富集,运移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体制,即低碳数烃类由温度、压力的降低及系统的相对开启发生分子扩散,高碳数多环烷烃由于地层层析作用而发生化合物分馏以及浅部储层发生微生物降解作用。油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排除了油区内存在源区的可能性。进一步佐证了玛湖凹陷是克一乌断阶带的油源区。
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及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以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为例
妥进才, 邵宏舜, 黄杏珍
1995, 17(3): 272-276.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72
摘要(590) PDF(399)
摘要:
湖相碳酸盐者型生油岩的特征是岩石中碳酸盐含量高,有机碳含量低,但其有机质向可溶烃的转化率却较高。其可溶抽提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与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系很相似。
深部水文地球化学垂直分带的倒转
郭齐军, 焦守诠, 万智民
1995, 17(3): 277-280.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77
摘要(667) PDF(255)
摘要:
近期石油勘探揭示出含油气地层中,其油田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垂直分带发生倒转现象。主要表现为矿化度随深度增加降低,水化学类型为富钠贫钙的Na-HCO3型水,Ca2+与HCO3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这些特征在靠近油气聚集区表现更明显。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将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利信息。
川南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中的裂缝类型与天然气运聚
胡志水, 陈琴芳, 童崇光, 彭大钧
1995, 17(3): 281-285.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81
摘要(650) PDF(317)
摘要:
本文基于对川南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的钻井地质、露头剖面及岩石学特征研究,全面讨论了碳酸盐岩裂缝储集层中的裂缝类型、形成机制以及对于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意义。
粘土矿物的热模拟研究
周国清
1995, 17(3): 286-292.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86
摘要(1053) PDF(7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粘土矿物的3个热模拟实验方法与结果;有常压下不同加热温度的实验;不同加热时间的实验;高压碱性介质下不同加热温度实验。讨论了粘土矿物受温度的影响、受热持续时间的影响、粘土脱水与烃类运移的关系及粘土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的变化。认为温度和持续时间是粘土矿物成岩转变的互相补偿的重要条件,压力是次要因素。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有利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
两向单入口方差分析在油气化探分析质量管理上的应用
蒋启贵
1995, 17(3): 293-295.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93
摘要(579) PDF(227)
摘要:
本文用两向单入口方差分析法检验分析数据的质量,可以明确地看到分析过程中样品含量的真实变化和误差变化对样品含量总变化的影响,并可了解分析过程中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存在情况以及它们是否会掩蔽或歪曲样品的真实含量。
红外(紫外)光谱数据微机处理系统
郭水印, 牟录文
1995, 17(3): 296-300. doi: 10.11781/sysydz199503296
摘要(625) PDF(243)
摘要:
红外(紫外)光谱数据微机处理系统对老一代非计算机化的光栅光谱仪进行了改造,与微机联接,实现了光谱及光谱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计算机化。该系统包括:光谱及数据的采集、显示、存储、吸收峰选择、光谱处理(放大、对比、排列)、坐标变换等十多项功能。系统采用结构化编程,将光谱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采用全汉化提示,人机对话方式操作。使用灵活,操作简单,实用性和可移植性强,易于推广。
南宁盆地第三系木质褐煤中甾类化合物热模拟实验研究
夏燕青, 罗斌杰
1995, 17(3): 301-309. doi: 10.11781/sysydz199503301
摘要(599) PDF(279)
摘要:
本文根据热模拟实验,探讨了甾烷的产状及其热演规律,不同的甾烷具有不同的产状,规则甾烷、重排甾烷和4-甲基甾烷主要来源于非干酪根前身物质的转变,干酪根降解基本上不生成这些化合物;而孕甾烷却主要来自干酪根降解。8个常用参数aaa(20R)C27、C28、C29%、∑dixt/∑St、C29aaa20S/20(S+R)、C295αββ/(ββ+aa)、C27aaa20S/20(S+R),C275αββ/(ββ+aa)等均存在多解性。aaa(20R)C29%值越大,其余参数越小,对成熟度(低成至成熟)的指示越精确。反之则无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