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8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与运移时间和运移方向的确定与勘探方向
赵孟为
1996, 18(4): 341-347. doi: 10.11781/sysydz199604341
摘要(768) PDF(314)
摘要:
本文根据镜质体反射率、K-Ar年龄和磷灰石裂变径速资料,从恢复鄂尔多斯盆地的沉降抬升史与地热史入手,讨论了油气形成与运移的时间、运移方向及其油气勘探方向.油气形成与初次运移和首期二次运移的主要时间在170~160Ma(中侏罗世末).23Ma(中新世)以来,又发生了一次区域性的第二期二次运移.盆地中东部的各种圈闭,尤其是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均属有利的勘探目标;而其东侧的圈闭则有可能更为有利.
歧口凹陷构造演化
许浚远, 张凌云, 杨东胜, 黄晓燕, 陈国童
1996, 18(4): 348-355. doi: 10.11781/sysydz199604348
摘要(614) PDF(428)
摘要:
在查明歧口凹陷构造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运用现代区域构造演化思想、分析方法将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主要阶段:(1)左行平移剪切阶段;(2)北西向拉张阶段;(3)北西向挤压阶段;(4)近南北向快速拉张阶段;(5)近南北向拉张和热沉降过渡阶段;(6)热沉降阶段.
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的构造机制和成藏模式
邓涛
1996, 18(4): 356-360. doi: 10.11781/sysydz199604356
摘要(826) PDF(315)
摘要: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为四川盆地加里东期古隆起的主体部分,根据对震旦系顶面、寒武系顶面,中奥陶统顶面和阳新统底面构造的分析,古隆起分为两部分:西部为简单背斜,东部为复式构造带,构造应力均为挤压型.以地质力学原理为基础,认为古隆起的构造特征是在地球自转速度降低的情况下,受纬向和经向惯性力作用的结果,由此而形成的分段不对称褶皱就是古隆起的构造成藏模式,并根据此模式指出了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块.
意大利南部雷焦卡拉布里亚地区中新世沉积作用
叶德燎
1996, 18(4): 361-370. doi: 10.11781/sysydz199604361
摘要(1006) PDF(215)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意大利南部雷焦卡拉布里亚地区中新世的沉积作用.中新世时,该区为一濒海盆地,具有自己的物源区.中新统下部沉积了一套粗碎屑的冲积扇沉积物,然后迅速进入扇-三角洲-浊流沉积环境.与此同时,同沉积构造局部影响了中新世的沉积作用.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大约在Messinian时结束了沉积作用.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区石炭系东河砂岩油气藏的假盖层
张尚锋, 罗传容, 肖传桃
1996, 18(4): 371-376. doi: 10.11781/sysydz199604371
摘要(634) PDF(298)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区石炭系东河砂岩油气藏是一个具有地层控制因素的构造圈闭油气藏.经钻井、测试资料揭示,在塔中10、16、20井区东河砂岩油气藏的油气似乎未充满至构造溢出点.东河砂岩之上的含砾砂岩段的沉积相变化较大,物性好坏亦有变化.压汞资料显示,在该段物性变差的地区,对东河砂岩油气藏起隔膜型封堵作用,属泥岩段(盖层)与砂岩段(储层)之间的过渡层,称“假盖层”.
东濮凹陷前梨园次洼Es3(3~4)亚段沉积旋回与沉积体系
郭建华, 郭成贤, 翟永红, 宫少波
1996, 18(4): 377-384. doi: 10.11781/sysydz199604377
摘要(570) PDF(333)
摘要:
前梨园次洼Es3(3~4)亚段中反映湖进-湖退的沉积旋回非常发育.这种旋四层序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尤其是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也具有较好的可追踪对比性.控制旅回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内的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湖平面波动,相当于全球气候变化的4~5级旋回.区内发育的沉积体系主要为三角洲体系,湖底扇体系与深湖-半深湖体系,湖面的波动对这些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发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我国早第三纪湖泊中纹层状燧石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林承焰, 信荃麟, 董春梅
1996, 18(4): 385-391. doi: 10.11781/sysydz199604385
摘要(668) PDF(323)
摘要:
在我国湖盆中燧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岩石类型,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人对湖相地层中的燧石作专门研究报道.本文首次提出在辽河西部凹陷下第三系湖相地层中存在着纹层状燧石,并从地质背景条件、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其成因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安徽巢北石炭系的成岩作用
李双应, 金福全
1996, 18(4): 392-401. doi: 10.11781/sysydz199604392
摘要(662) PDF(285)
摘要:
本区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岩作用是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溶解作用.金陵组、和州组下部主要为记晶化作用和强压实作用;和州组上部、黄龙组和船山组主要为压港和强大气淡水胶结作用.高骊山组碎屑岩以压实和溶解作用为主.多期的溶解作用使和州组中、上部孔隙比较发育,孔隙度达14.38%,有望成为本区有利的储集层.
试论白云岩化的另一种含义─—排钙作用
张玉宾, 梁祥济, 宋国奇
1996, 18(4): 402-405.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02
摘要(867) PDF(248)
摘要:
本文以下第三系藻白云岩和奥陶系白云岩为试料、二次蒸馏水为介质,在不同温度(100~200℃)、压力(100×105~300×105Pa)和时间(7~21天)下进行成岩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本身具有随温度升高以排钙和内部晶格调整的方式向理想白云石转化的内因.这一过程进行的结果是矿物自身体积缩小产生孔隙.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芳烃的地球化学─—二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关系
妥进才
1996, 18(4): 406-412.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06
摘要(694) PDF(368)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系半咸水一咸水湖盆沉积产物.西部的狮子沟盐湖从下第三系古一始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上第三系中新世,以半咸水一咸水湖相为主.南翼山地区的盐湖则从渐新世开始到上新世消亡.主要的生油凹陷发育期是以微咸水一半咸水湖相沉积为主的中新世和上新世.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西部第三系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混合型为主,兼有部分腐泥型和腐殖型.从二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变化关系及芳烃化合物与沉积环境和母源输入的关系来看,芳烃馏份中的蔡系、联苯系、惹烯等化合物与陆源高等植物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而菲系、窟系以及苯并花和苯并蔡唆吩则可能与低等水生生物的关系更为密切.此外,有利于形成药系和硫药系列化合物的咸水还原环境,同样也有利于蔡系化合物的保存.
柴参—井天然气特征及成因类型探讨
郭英强
1996, 18(4): 413-419.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13
摘要(631) PDF(215)
摘要:
本文主要叙述柴参1井天然气特征,并运用天然气甲烷及同系物碳、氢同位素的研究方法探讨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同时对其气源也进行了初步追索.该井天然气属高成熟阶段的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凝析气,与上二叠统红雁池组、芦草沟组具有亲缘关系.
层次分析法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查选区评价中的应用
刘敏, 刘毅, 陈强路
1996, 18(4): 420-426.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20
摘要(624) PDF(2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层次分析法(AHP)区块排选模型的设计思路,并以塔里木盆地有利勘探区块的选择为例,论述了其具体应用.文中的实际资料表朗,利用该法进行油气勘查选区评价是行之有效的,而笔者依据选区评价的结果,提出的近、中期勘探工作部署的建议,对塔里木盆地今后的油气勘探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应用专家系统技术评价松辽南圈闭的含气性
陈志高, 李检龙
1996, 18(4): 427-434.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27
摘要(531) PDF(216)
摘要:
本文应用“凹陷与圈闭资源评价专家系统”对松辽南泉头组、登娄库组所属58个主要圈闭,进行含气性评价.其中评为有利含气性圈闭20个.这些有利圈闭具备优越的成藏地质条件,有些圈闭经过钻探已获工业气(油)流或显示.说明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些圈闭可选为今后松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无损探伤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林万象, 李玉兰
1996, 18(4): 435-440.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35
摘要(507) PDF(244)
摘要:
无损探伤技术经改进后可用于储层孔裂隙的研究,本文着重介绍了其中的X射线及软X射线照相、超声波全息摄影、裂隙着色探测等方法.
热解分析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郎东升, 郭树生
1996, 18(4): 441-447.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41
摘要(567) PDF(370)
摘要:
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的热解分析,结合物性分析资料及含油厚度,对储层含油饱和度进行估算,进而对储层含油性进行识别及描述.
电测井资料在生油岩评价中的应用
陈振岩, 丁桂荣, 张戈, 程敬, 余丙俊, 赵淑琴
1996, 18(4): 448-453.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48
摘要(557) PDF(247)
摘要:
本丈主要利用电测井资料对生油岩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烃类生成进行判断,从而为生油岩评价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对辽河外围盆地张强地区有机质成熟度初步判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展示了测井资料在生油岩评价中的广阔前景.
相对渗透率法评定储集层岩石表面润湿性
李琴
1996, 18(4): 454-458. doi: 10.11781/sysydz199604454
摘要(679) PDF(621)
摘要:
作者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用相对渗透率法,即用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值、水相渗透率与油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及Kw(Sor)/Ko(Swc)比值,评定润湿性在理论上可靠,与实际油田结合,定性结果可信度高.该方法与现行的驱替法、离心机法并用,能使润湿性评价更为客观.在无润湿性实验资料情况下,用相渗资料评定润湿性,可以弥补资料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