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34卷  第2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第2期目次
2012, 34(2).
摘要(301) PDF(358)
摘要:
综合信息
应规范使用“喜马拉雅运动”等地质术语
高长林
2012, 34(2): 108-108.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08
摘要(2031) PDF(871)
摘要:
喜马拉雅运动(Himalayan movement)由黄汲清(1945)首先引用,分为3个主要造山幕:第1幕是在始新世末到渐新世初,第2幕开始于中新世初期,第3幕从更新世到现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综合卷》,刘宝和主编,2008年,第432页).喜马拉雅运动这一概念已为地球科学家普遍接受,但在构造运动分期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盆地·油藏
页岩气“甜点”评价与预测——以四川盆地建南地区侏罗系为例
周德华, 焦方正
2012, 34(2): 109-114.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09
摘要(6110) PDF(3009)
摘要:
该文提出了页岩气"甜点"评价体系、关键步骤及核心参数评价法和标准,并以四川盆地建南地区侏罗系为例,应用该评价体系,研究了页岩气储层"甜点"基本地质特征,预测了"甜点"分布规律,提出了勘探评价井部署井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1)与常规油气评价不同,非常规页岩气评价及勘探开发需要采用地质与工程一体化评价方法,综合集成地质、地球化学、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和油层物理等多学科的成果,综合评价;2)建页HF-1井长水平段压裂成功显示建南地区侏罗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3)制作页岩厚度、ω(TOC)等值线、Ro等值线、页岩埋深等多因素叠合综合分析图件,对页岩气有利"甜点"预测和勘探开发部署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成藏体系研究
聂海宽, 包书景, 高波, 边瑞康, 张金川
2012, 34(2): 115-119.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15
摘要(4101) PDF(2519)
摘要:
通过对页岩层系发育的时代、沉积特征、演化历史、现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构造特征、页岩残留状况、分布特征、埋深和含气量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根据"单源一位"页岩气成藏体系划分的一般性原则,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成藏体系划分为川南-川东南、黔北、渝东、湘鄂西、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川中7个成藏体系,描述了不同成藏体系中页岩层系的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和含气量等特征,并按战略展开区、战略突破区、战略准备区和战略远景区4个层次对成藏体系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勘探层次.
塔中顺托果勒区块走滑断裂特征及控油作用
马庆佑, 沙旭光, 李玉兰, 朱秀香, 杨素举, 李慧莉
2012, 34(2): 120-124.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20
摘要(5228) PDF(1991)
摘要:
通过对塔中顺托果勒区块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识别出了顺托1号左旋走滑断裂,并对其构造特征、活动期次、形成机理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顺托1号走滑断裂主要发育线性延伸构造、负花状构造、雁列式张性正断层、海豚和丝带效应等构造样式,其主要形成期在志留纪末期-泥盆纪早期.加里东晚期,来自东南方向阿尔金岛弧强烈的斜向碰撞挤压作用,对北东向的基底薄弱带产生走滑分量,形成了北东走向的左旋走滑断裂.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与北东向走滑断裂形成有关的低幅度背斜圈闭群是该区块志留系比较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泥盆系东河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李建交, 曹自成, 岳勇
2012, 34(2): 125-128.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25
摘要(3715) PDF(1563)
摘要: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多口典型探井泥盆系东河塘组薄片的观察与鉴定,东河塘组石英含量高,长石和岩屑含量都在1%~4%范围,成分成熟度高;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等.综合判断认为,泥盆系东河砂岩处在中-晚成岩阶段,原生孔隙少,表生成岩溶解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可以溶解多种可溶性杂基和碳酸盐岩类基质,使储层发育粒内溶孔、铸模孔、溶蚀扩大等孔隙类型.但是由于储层成岩作用过程有叠置,所以储层的改善作用也有限,物性相对较差.
准西车排子地区复杂地质体油气输导体系研究
刘传虎, 王学忠
2012, 34(2): 129-133.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29
摘要(2708) PDF(1539)
摘要:
车排子凸起为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的次级构造单元,已发现了春光和春风2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 061×104t.针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复杂地质体,重点研究了车排子地区油气输导体系格架构成、油气输导驱动机制及输导体系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车排子地区为典型的斜坡带,红车断裂带起主要输导作用,与其连通的骨架砂体联合作用,以大规模垂向和横向运移为主,主要形成构造油藏或岩性-构造油藏.地层超剥带不整合起主要输导作用,以横向运移为主,主要形成地层或构造-地层油藏.下切谷沉积体系作为油气横向运移通道,在河谷砂高部位形成河谷充填型岩性油气藏.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意义
孙国强, 马进业, 王海峰, 陈吉, 张永庶, 贾艳艳, 张生银, 史基安
2012, 34(2): 134-139.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34
摘要(4085) PDF(1413)
摘要: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马海凸起北部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中存在2种方解石胶结物类型,即它形泥晶方解石胶结物和半自形微晶方解石胶结物;其碳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在-7.1‰~-3.3‰,平均为-4.9‰;氧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在-11.3‰~-9.6‰,平均为-10.3‰;古盐度Z值分布范围为107.0~115.6,平均为112.1.说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与早成岩阶段的有机质脱羧基作用有关,有少量有机碳的加入,成岩流体主要是来自碎屑和大气中的淋滤淡水.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与方向
李欣, 闫伟鹏, 崔周旗, 郭彬程, 梁坤, 张涛
2012, 34(2): 140-144.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40
摘要(4618) PDF(1312)
摘要:
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历经40余年,通过勘探历程与发现规律分析认为,以10年为一个阶段,潜山勘探经历了规模发现阶段、勘探低迷阶段、缓慢发现阶段,目前正处于新的勘探阶段.深层资源研究证实油气资源丰富,潜山勘探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潜山勘探现状分析表明,潜山类型、潜山勘探层系、勘探深度、不同勘探区域勘探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并在不均衡中孕育着巨大的勘探潜力.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与冀中坳陷牛东深潜山的勘探表明,深层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未来潜山勘探深度将不断加深,4000m以下将成为勘探的热点;潜山类型将由以风化壳型为主向潜山内幕型转变,凹中、凹边隆起(凸起)是内幕潜山勘探的重点;潜山勘探发现具有明显的坳陷接替式,黄骅坳陷、辽河坳陷的滩海以及以往受认识局限制约的低勘探程度区将成为勘探重点.通过勘探程度等条件分析,大兴-固安、曙北-牛心坨、长芦、王官屯-乌马营、燕南、笔架岭、海月等26个潜山带勘探潜力较大.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与成藏认识的提升,潜山勘探必将形成一轮新的规模发现.
两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王盛鹏, 林潼, 孙平, 梁浩, 王东良, 苟红光
2012, 34(2): 145-152.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45
摘要(4139) PDF(1749)
摘要:
基于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征研究,识别出该区存在陆上喷发沉积和水下沉积2种环境.并通过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微观显示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重点从成岩作用的角度对这2种环境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影响作用开展研究.研究认为,各种成岩作用对火山岩储层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该区陆上喷发沉积的火山岩受沸石和绿泥石填充较强烈,后期又遭受风化淋滤作用,使得储层发生明显的改善;风化强度与储层改善有着密切关系.水下沉积的火山岩储层改善主要受有机酸溶蚀作用影响,其原生孔隙不发育,但发育大量的基质溶孔.对水下沉积火山岩储层发育机理的认识,为今后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指出了新的领域.
雪峰山西侧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李旭兵, 刘安, 曾雄伟, 王传尚, 白云山
2012, 34(2): 153-157.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53
摘要(3937) PDF(1675)
摘要: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储集岩的调查与研究,认为该区储集岩类型主要为鲕粒滩型与白云岩型2类;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孔隙、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连通性较好.在湖北鹤峰、湖南桑植以及张家界一带,娄山关组亮晶鲕粒白云岩最大孔隙半径大于200μm,平均孔隙半径为9.61μm;亮晶内碎屑白云岩孔隙半径在100~200μm之间,其百分含量达到33%.喉道宽度最大值为81.43μm,平均值为21.28μm.其孔隙度最大值为10.3%,平均值为3.4%,渗透率最大值为18.6×10-3μm2,平均值为1.4×10-3μm2,孔渗特征相对较好,可以作为Ⅱ型储集层.寒武系娄山关组储集层段主要分布于慈利-保靖断裂以西的潮坪相区,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中国南方五省区陆相中小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徐政语, 姚根顺, 张喜满, 马庆林, 黄羚, 程刚, 廖飞燕, 王鹏万
2012, 34(2): 158-166.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58
摘要(4228) PDF(1583)
摘要:
中国南方5省区(琼、粤、滇、黔、桂)共发育晚白垩世-新生代陆相中小盆地63个,依据成盆背景可划分为6大盆地带、2种成盆环境,结合沉积充填过程归纳为4种沉积充填模式.东、中部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早(以古近系为主)、厚度大(400~1000m、100~900m)、以湖相泥岩为主;西部复合与叠合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晚(以新近系为主)、厚度偏薄(125~700 m)、以碳质泥岩及煤层为主;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但类型复杂,表现为"东好西差";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东、中部盆地有机质处于未熟-低熟阶段,勘探应以未熟生物气-低熟油为主;西部处于未熟阶段,勘探应以未熟生物气为主.5省区盆地因沉积岩体系发育,砂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好,一般具有中-高孔、中-高渗的特征;同时,由于多数盆地在萎缩阶段充填有区域性展布的浅湖-湖沼相泥质岩,区域盖层相对发育,盆地储盖条件总体较好.据已有资料统计分析,5省区陆相中小盆地油气藏类型总体可归纳为构造、岩性、地层与复合4大类型.其中,东部盆地以构造类油气藏为主,西部盆地以岩性油气藏为主,中部盆地以复合型油气藏为主.
油气地球化学
黔东南麻江—凯里地区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王娟, 李贤庆, 王广利, 仰云峰, 赵佩, 孔龙玺
2012, 34(2): 167-172.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67
摘要(4708) PDF(1536)
摘要:
应用全岩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黔东南麻江-凯里地区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该区烃源岩主要有含沥青碳酸盐岩、泥岩和煤3类,其显微组分含量因样品不同而异,显示非均质性.含沥青碳酸盐岩样品的显微组分总含量(TMC)值为0.8%~13.6%,泥岩样的TMC值为1.4%~9.4%,煤样的TMC值超过70%.该区烃源岩的富氢显微组分主要由壳质组、沥青组、次生有机质和矿物沥青基质构成,其中孢子体、壳屑体、沥青及矿物沥青基质是其主要的生烃组分.该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其等效镜质组反射率Ro为0.674%~2.65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
张云霞, 陈纯芳, 宋艳波, 陶冶, 李松
2012, 34(2): 173-177.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73
摘要(4785) PDF(1868)
摘要:
通过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只存在一套有效烃源岩,即延长组长4+5-长8厚度较大的深灰色、灰黑色湖泊相泥页岩,其主体分布在庆阳、正宁、直罗、吴旗、盐池及环县地区的范围内,又以长7沉积期沉积的暗色泥岩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烃源岩,提供了包括自身储集层以及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储集层的油气.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地层平缓,陕北斜坡倾角一般小于1°,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砂体连通性差,缺乏裂缝系统作为垂向运移通道,其油气运移的距离较短,油气主要聚集在湖相生油坳陷或邻区.因此,勘探重点应放在距离延长组烃源岩较近的岩性圈闭等.
海底沉积物中热解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分布
林晓英, 曾溅辉
2012, 34(2): 178-181.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78
摘要(3102) PDF(1614)
摘要:
利用中国石油大学自制的一维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拟装置,采用常规热解成因气为气源,海底沉积物为多孔介质,进行了水合物形成模拟实验,并采用电阻率法对沉积物中水合物形成与分布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不同部位电阻率的变化不同,沉积物中下部电阻率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中上部电阻率呈降低-增加(或稳定)-降低-增加-稳定的变化趋势,这种电阻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部位的水合物的生成和分布.在中上部水合物诱导成核时,中下部已进入水合物生长阶段,由于温度梯度的影响,水合物生长缓慢,分散状分布;在气体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中上部水合物能大量生成,呈块状分布.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沉积物中水合物生长与分布模式.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及地质意义
钱门辉, 侯读杰, 蒋启贵, 郑伦举
2012, 34(2): 182-185.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82
摘要(4543) PDF(1559)
摘要:
以黄岩14-1-1井为例,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类型一以镜质组为主,类型二以壳质组+腐泥组为主.2种类型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类型一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液态烃为主,类型二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气态烃为主,2种类型的煤系烃源岩纵向和横向上差异性分布导致了西湖凹陷油气藏表现为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
TSR模拟实验研究与地质实际的异同及可能原因分析
罗厚勇, 王万春, 刘文汇
2012, 34(2): 186-192.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86
摘要(3602) PDF(1695)
摘要:
通过对比分析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相关的模拟实验研究和地质实际研究的异同后认为,TSR模拟实验能够再现地质实际过程的某些现象,如生成物、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等.但目前的TSR模拟实验与地质实际过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TSR模拟实验反应物相对简单,实验时间有限,催化剂较少,致使实际地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复杂连锁反应不能在模拟实验中发生,一些反应也没有达到地质条件下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难以再现地质实际情况下观察到的诸多现象.TSR模拟实验与地质实际情况下硫化氢的硫同位素和烃类组分的碳同位素分馏存在较大的差异.未来的TSR模拟实验研究应设计更为复杂的反应物和反应体系,应用多种反应催化剂,以深入探讨TSR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过程,有效解决与TSR相关的地质地球化学问题.
方法·技术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建模方法技术研究——以塔河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例
鲁新便, 赵敏, 胡向阳, 金意志
2012, 34(2): 193-198.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93
摘要(6219) PDF(5644)
摘要: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与碎屑岩油藏及其它裂缝孔隙型的碳酸盐岩油藏有本质区别,溶洞、裂缝、溶蚀孔隙3种孔隙类型共存,使得传统的碎屑岩油藏建模理论、方法面临挑战.该文提出了以缝洞单元为基础的缝洞型油藏"5步法"建模技术,即建立溶洞分布模型、裂缝离散分布模型、溶洞物性参数模型、裂缝参数模型和缝洞连通体模型.地质模型描述和刻画缝洞体三维形态展布、属性分布,为开发该类油藏提供了理论基础.
油气田水中氢氧同位素分析新技术及应用
陶成, 刘文汇, 杨华敏, 把立强
2012, 34(2): 199-201. doi: 10.11781/sysydz201202199
摘要(3994) PDF(1398)
摘要:
采用元素仪-同位素质谱计联机装置(EA-IRMS)对油气田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在线分析.样品水在高温(1450℃)裂解炉内与玻璃碳粒反应生成H2和CO,经过色谱分离,并被载气带入质谱计.根据二者不同的保留时间,设定磁场转换,依次测定氢氧的同位素组成.该方法一次进样即能完成氢氧同位素的测定,效率高、重复性好.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天然气田水样的分析,结果显示三叠系须家河组地层水可能存在古代大气降水和海源沉积水的掺和.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储层大孔道定量描述
牛世忠, 胡望水, 熊平, 王炜, 成群
2012, 34(2): 202-206. doi: 10.11781/sysydz201202202
摘要(4840) PDF(1751)
摘要:
中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中容易形成大孔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油藏采收率.该文以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为例,综合考虑影响储层大孔道形成因素,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率变化率等多种静态和动态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后计算出大孔道综合指数.并以此为建模参数,采用相控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大孔道三维模型,定量表征储层大孔道分布和发育情况,为油田后续的注采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选取影响大孔道形成的静、动态指标确定大孔道综合指数,然后建立大孔道模型的方法,为储层大孔道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同类油藏大孔道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基于米兰科维奇周期的沉积速率计算新方法——以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中为例
徐伟, 解习农
2012, 34(2): 207-214. doi: 10.11781/sysydz201202207
摘要(3888) PDF(1928)
摘要:
选择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中地层作为目的层段,对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自然伽马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连续小波变换,结果显示沙三中地层受对应于旋回厚度12.127m的短偏心率125ka周期显著控制.对该周期滤波分析发现,沙三中地层中保存了约40个125ka周期;并在沙三中底部绝对年龄38.975Ma的控制下,建立了牛38井沙三中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确定沙三中顶部年龄为33.975Ma.在区域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将沙三中东营三角洲精细划分为9期进积体Z1-Z9.对各期进积体进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中沉积速率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进积体Z4沉积速率达到最大值0.127m/ka,是三角洲进积最为鼎盛的时期.最后依据沉积速率计算出各期进积体持续时间,推算出了Z1-Z9各界面较为准确的地质年龄.
泥质烃源岩中粘土矿物结合有机质热演化的红外发射光谱研究
卢龙飞, 蔡进功, 刘文汇, 腾格尔, 胡文瑄
2012, 34(2): 215-222. doi: 10.11781/sysydz201202215
摘要(4882) PDF(2137)
摘要:
选取济阳坳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进行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提取,运用红外发射光谱技术研究粘土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和有机-粘土相互作用对有机质热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代表脂肪链结构的甲基、亚甲基振动吸收峰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降低,烷基链由于受到粘土保护而晚于支链分解;代表芳香结构的芳环的振动吸收峰强度变化较为复杂,798,779,750cm-1等峰随温度升高而减弱,而1600cm-1和3030cm-1峰则在200℃左右才出现并不断增强,随后慢慢减弱,且芳香度指数一直增加,显示出明显的芳构化过程.同时,粘土矿物层间水合阳离子通过"水桥"机制将含羧基的有机分子结合起来,对其演化有抑制作用.红外发射光谱研究揭示出粘土矿物结合的有机质主要通过脂肪族化合物的芳构化转化实现生烃的演化特征,是烃源岩热演化研究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