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7卷  第1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 第37卷第1期 2015年1月
2015, 37(1): .
摘要(578) PDF(1453)
摘要:
盆地·油藏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岩溶作用机理与发育模式
张庆玉, 梁彬, 曹建文, 淡永, 郝彦珍, 李景瑞
2015, 37(1): 1-7.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01
摘要(978) PDF(1247)
摘要: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缝,岩溶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4种,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不同地貌单元岩溶缝洞系统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应用薄片分析法对不同类型岩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模式.认为:东部轮古7井区区域位置最高,为轮南潜山区域补给区;轮古西地区岩溶台地为该区补给区,大气降水以下渗、径流为主,溶蚀孔洞及溶蚀裂缝发育,泥质、方解石充填;岩溶坡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地下水以水平径流为主,岩溶暗河管道系统发育,岩溶角砾岩、泥质充填;岩溶盆地为排泄区,其排泄基准面决定了岩溶发育规模.
风化壳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何江, 冯春强, 马岚, 乔琳, 王勇
2015, 37(1): 8-16.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08
摘要(1057) PDF(1045)
摘要:
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马家沟组马五41小层为例,通过详细的井下地质调查、典型成岩特征写实、系统取样和室内测试等研究,以地质背景和古岩溶岩石学特征为主线,精细解剖风化壳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并进行成岩相识别.研究发现:马五41小层海水成岩环境以白云岩化作用和硬石膏化作用为主,受控于古地理格局;表生成岩环境发育溶孔缝型和溶洞型溶解充填作用,受控于古岩溶地貌;埋藏成岩环境常见扩溶型溶解作用.基于成岩作用与孔渗网络耦合关系,采用"海水成岩环境成岩作用+表生成岩环境成岩作用"组合原则划分出4种典型成岩相类型:(Ⅰ)硬石膏小结核白云岩化—溶孔缝型中—弱充填相,(Ⅱ)硬石膏小结核白云岩化—溶孔缝型中—强充填相,(Ⅲ)白云岩化—溶洞型强充填相,(Ⅳ)硬石膏岩化—溶孔缝型强充填—溶洞型强充填相.其中Ⅰ类相区优质储集岩类发育,岩溶强度适中,(沉淀)充填中—弱,易形成裂缝—溶(孔)洞型储层,是为最有利的成岩相区.
厚层灰岩油藏岩溶纵向分带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油藏为例
曲全工, 张敬轩, 陆友明, 朱凤云
2015, 37(1): 17-21.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17
摘要(995) PDF(1174)
摘要:
塔河油田四区主要含油层系为奥陶系鹰山组,岩性为质纯厚层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孔隙,包括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孔、缝及溶洞,原生孔隙不发育.依据现代岩溶水动力单元研究成果,建立岩溶概念模型,划分出渗流岩溶带(包括渗入亚带和渗流亚带)、潜流岩溶带和缓流岩溶带3个古水动力单元.应用随机地震反演技术,描述储层展布,揭示了储集层纵向上主要受控于古岩溶分带,平面上受控于岩溶古地貌单元的规律,研究成果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
塔中北坡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裂缝发育特征及成藏意义
郭辉, 马中远, 张黎, 黄苇, 杨素举
2015, 37(1): 22-27.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22
摘要(924) PDF(831)
摘要:
依据岩心、镜下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常规和偶极子声波测井等资料,对塔中北坡柯坪塔格组的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藏意义进行了剖析.认为研究区内发育大量构造裂缝,裂缝产状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为主,裂缝具有"密度低、长度长、宽度中等、充填低"的特征,并沿泥砾边缘、层间等岩石相对薄弱带裂缝更为发育;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表现为"两高、一幅度差"的特征;偶极子声波快横波各向异性和构造分析表明,裂缝的发育应与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和NE-SW向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分布有关.柯坪塔格组裂缝不仅能有效弥补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差的不足,改善储层储渗性能,而且大尺度、高角度或垂直裂缝可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提高油气输导性能,是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小尺度、低角度或水平裂缝是油气小规模运移调整的重要介质.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油气相态演化主控因素及充注模式
谈玉明, 蒋有录, 赵利杰, 慕小水, 徐田武
2015, 37(1): 28-34.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28
摘要(1011) PDF(960)
摘要:
以油气藏气油比统计、热压模拟实验等资料为基础,结合成藏条件分析,探讨了东濮凹陷北部地区油气相态分布及相态演化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充注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由浅至深依次出现液态烃、含凝析油的气态烃和气态烃,但不同地区油气相态的分布区间、区分度及不同时期的充注特征均具有明显差异.油气相态演化主要受源岩有机质类型、生烃演化阶段与运聚过程中温压环境控制.深层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成气,中浅层天然气主要为油溶天然气出溶气.油气来源有"单洼单源"、"单洼多源"和"多洼多源"3种类型,相应的相态演化有"早油相晚气相"、"早混相晚气相"、"侧向多期油相"和"垂向多期油相"4种形式,从而造成不同洼陷的油气充注模式各具特色.
南海西部深水区中新世断控台缘生物礁生长演化
黄鸿光, 杜学斌, 陆永潮, 陈平
2015, 37(1): 35-39.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35
摘要(1131) PDF(952)
摘要:
南海具有优良的成礁条件,但受限于资料品质,礁体结构刻画并不精细.借助新获取的高品质3D地震数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精细刻画技术,对南海西部深水区南部隆起断控台缘型生物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认为,礁体多具独立生长的丘状或透镜状外形,其内部礁脊和礁沟清晰可辨,垂向结构上以加积型和进积型为主.空间上,依据礁体的生长过程可归结为追补型、并进型和快步型3种类型,追补型生物礁生长速率较慢,且向陆退积生长,并进型和快步型生物礁生长速率较快,以垂直加积生长为主.礁体的空间展布形态与生长速度受海平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变化和古地貌形态联合控制.
青海南部乌丽—开心岭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条件研究
唐世琪, 卢振权, 罗晓玲, 王婷, 谭盼盼
2015, 37(1): 40-46.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40
摘要(874) PDF(919)
摘要:
以近两年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国家专项在青海南部乌丽—开心岭冻土区开展的气源岩调查资料为基础,重点对上二叠统乌丽群那益雄组和上三叠统结扎群巴贡组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上二叠统乌丽群那益雄组和上三叠统结扎群巴贡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中等,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I型,且成熟度较高,大多数样品有机质达到高成熟或过成熟,处于生湿气和干气阶段,能够产生大量烃类气体来满足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时所需的气源条件;上二叠统那益雄组泥岩和上三叠统巴贡组灰岩可成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岩.
郯庐断裂增压带超压特征、成因及其定量评价——以渤海海域辽东湾锦州27段为例
韦阿娟
2015, 37(1): 47-52.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47
摘要(967) PDF(417)
摘要:
郯庐断裂渤海海域锦州27段走滑压扭增压带JZ27-A井区沙三段储层内发育异常高压,压力系数平均值达1.5.其主要特征为:超压顶部有厚层泥岩封隔层、超压发育段颗粒碎裂作用强、发育范围及层位受增压带范围以及走滑压扭强烈发育期影响(仅在JZ27-A井区沙三段储层内发育).其形成机制为:在东三末期到东二早期的郯庐断裂强烈右旋走滑作用下,在走滑压扭增压带JZ27-A井区形成应力强烈集中区,从而形成水平构造挤压应力,同时由于上覆厚层泥岩的存在,应力得不到有效释放而产生超压.依据地层压力平衡,对走滑应力所产生的超压贡献进行了定量估算.计算结果表明,走滑应力对超压的贡献达到了30%~35%,早于大量生排烃期,极大地阻碍了油气充注.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序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区预测
邬长武
2015, 37(1): 53-56.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53
摘要(1102) PDF(910)
摘要:
巴西桑托斯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盐下、盐岩和盐上3套层序.盐下下裂谷期烃源岩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盐下储层主要为上裂谷—坳陷期生物灰岩、上裂谷期介壳灰岩;盐岩层在深水区厚度大,呈连续分布,封盖能力强;基底断垒带有利于形成各类构造圈闭,有利的地质条件为盆地盐下巨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基础.盆地北部深水区的基底断垒带是盐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这一区域盐下烃源岩演化程度适中,巨厚连续分布的盐岩层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基底断垒形成的古浅水区有利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断垒、翘倾断块、披覆背斜圈闭十分丰富,周边地堑区生成大量的油气就近运移到地垒区聚集成藏.其他地区盐下层序存在各种风险,成藏条件略差.
亚诺斯盆地LB区块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规律
冯方, 王晓杰, 胡俊峰, 胡平, 王焕
2015, 37(1): 57-63.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57
摘要(980) PDF(868)
摘要:
在区域油气成藏条件、运聚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亚诺斯盆地LB区块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探讨局部油气富集的影响因素,预测有利勘探方向.LB区块是油气运聚的优势指向区,主力储层卡沃内拉组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与正断层伴生的低幅断背斜、断鼻构造;区块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构造与储层,它源油气沿C7层块状砂岩侧向运移,首先在层内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部分油气被后期断层作用垂向输导到C5层,并在该层底部紧邻断层的构造、岩性圈闭内再次聚集成藏,局部油气富集受构造背景、圈闭幅度及储层质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区内预测发育有C7层远离断层的低幅背斜型油藏、C5层断层下降盘岩性上倾尖灭型油藏.
油气地球化学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C26降胆甾烷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李美俊, 王铁冠, 张卫彪
2015, 37(1): 64-70.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64
摘要(959) PDF(866)
摘要: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中都检测出丰富的C26降胆甾烷系列.大多数原油24-降胆甾烷含量相对27-降胆甾烷低,而九区T904和塔东地区TD2井原油24-降胆甾烷含量相对较高.以LN46、BD2等井为代表的上奥陶统灰岩、泥灰岩具有类似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的C26降胆甾烷分布特征,而以TD2井、和4井及柯坪露头为代表的寒武系黑色泥岩和灰色灰岩具有类似于T904和TD2井原油的C26降胆甾烷分布特征.该文提出判识寒武系烃源层油气来源的C26降胆甾烷地球化学判识标准为:NCR[24/(24+27)-降胆甾烷]>0.50,NDR[24/(24+27)-降重排胆甾烷]>0.35;上奥陶统烃源层油气来源的C26降胆甾烷判识标准为:NCR<0.40,NDR<0.35.结果表明C26降胆甾烷不仅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进行原油族群划分的特征分子标志物,也为研究硅藻、沟鞭藻等藻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塔里木盆地古板块构造运动提供了有力的分子地球化学证据.
南美Llanos盆地中部地区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余箐, 徐国盛, 徐昉昊, 许升辉, 郑丽辉
2015, 37(1): 71-79.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71
摘要(1042) PDF(901)
摘要:
南美Llanos盆地中部地区为盆地内的重要产油区,对其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能揭示出盆地内的排烃和运聚过程及原油的生物降解特征.通过岩石热解、原油组分分析等方法和手段,结合多种生标参数,对这一地区的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Gacheta组烃源岩沉积在较少的陆源有机质、咸水和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为腐泥—腐殖混合型干酪根;Los Cuervos组烃源岩沉积在较多的陆源有机质、半咸水和氧化环境,为腐泥—腐殖混合型和腐殖型干酪根,2套烃源岩都处于低—中等的成熟程度,均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盆地中部地区存在A、B、C三类原油,其中A类为白垩系烃源岩油;B类为古近系烃源岩油;C类系前两者的混合;在大部分的油样中含有丰富的重排甾烷,二苯并噻吩/菲含量低,而Pr/Ph值较高,这说明原油对应的烃源岩为海相页岩而非碳酸盐岩;原油组分受生物降解及二次充注过程的控制,从Santiago油田沿北东方向到La Gloria等油田生物降解作用呈减弱的趋势,而Cupiagua和Buenos Aires油田的样品受二次充注的轻质油的影响,其API远远超过La Gloria等油田.
利用三环萜烷对比泌阳凹陷生物降解油油源
国朋飞, 何生, 朱书奎, 柴德蓉, 殷世艳
2015, 37(1): 80-87.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80
摘要(1066) PDF(949)
摘要:
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生物降解油为例,在评价三环萜烷抗生物降解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环萜烷在生物降解油油源对比中的应用.对比分析表明,三环萜烷至少可以抵抗8级强度的原油生物降解,C23~C26/C19~C22-三环萜烷、C19~C26/C28~C29-三环萜烷及C19~C26-三环萜烷/C29-Ts等参数是有效的油源对比指标.三环萜烷指标、碳稳定同位素及三芳甾烷组成特征指示,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核三下亚段生物降解油来自深凹区核三下亚段烃源岩,核三上亚段生物降解油主要来自深凹区核三上亚段烃源岩.在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中,上述三环萜烷参数确定的油源关系与现有认识一致,进一步表明了这些参数的有效性.
不同沉积环境中原油氮同位素差异特征研究
刘娅昭, 武明辉, 师生宝, 王杰, 李伟
2015, 37(1): 88-91.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88
摘要(1047) PDF(970)
摘要:
氮作为原油及沉积有机质中的重要元素,由于不同沉积环境中母质来源不同和后期埋藏成岩过程不同,其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明显不同.以尿素、咖啡因为标样,对不同沉积环境中原油氮的含量和氮同位素比值进行实验测定,发现由原油氮同位素值和氮的含量可以确定不同沉积环境,而且不同沉积环境中原油的碳同位素值与氮同位素值有很强的相关性,海相环境烃源岩形成的原油碳/氮同位素较陆相环境烃源岩形成的原油碳/氮同位素偏轻,其中氮同位素值的差异更加明显.对于相同沉积环境,原油受埋深高温裂解作用导致氮同位素分馏,使得原油中富集14N,从而高熟油氮同位素值偏轻.
井中岩屑碳酸盐含量与酸解烃关系新认识
杨俊, 沈忠民, 王国建, 程同锦, 卢丽
2015, 37(1): 92-96.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92
摘要(861) PDF(830)
摘要:
用一元回归的方法探寻井中岩屑碳酸盐含量与酸解烃含量的关系,发现二者斜率和相关系数在长期稳产油(气)井、干井或产期短油(气)井中特征迥异.长期稳产油(气)井中泥岩的碳酸盐含量与酸解烃含量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大于砂岩,而干井或产期短油(气)井中恰好相反,并从碳酸盐矿物形成和不同岩性吸附性能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特征的形成机理.据此特征提出一种新探井含油气性预测和老井复查的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有效提高探井和老井复查成功率.
方法·技术
烃源岩孔隙流体介质对石油初次运移的影响
马中良, 郑伦举, 赵中熙, 葛颖, 徐勤
2015, 37(1): 97-101. doi: 10.11781/sysydz201501097
摘要(984) PDF(964)
摘要:
利用自主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系统开展了氮气—水蒸气、水蒸气—液态水体系、液态水和无水体系系列生排烃模拟实验,通过对排油效率的分析对比,探讨了烃源岩孔隙流体介质对石油初次运移的影响.在生油气阶段,烃源岩孔隙空间是保持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多组分(烃气、非烃气、石油、地层水)流体共存的一种相态.液态地层水是石油初次运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运移载体.水可能是首先吸附在岩石矿物的表面,起到了一种"润滑剂"的作用,阻止了石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从而有利于石油的运移.同时,生油气过程中伴生的大量的CO2,由于其独特的超临界特性,易于溶解孔隙流体中的石油,降低了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和石油的黏度,减小了石油运移阻力,促进了石油的初次运移.
含烃盐水包裹体PVT模拟新方法及其在气藏古压力恢复中的应用
张俊武, 邹华耀, 李平平, 付孝悦, 王威
2015, 37(1): 102-108. doi: 10.11781/sysydz201501102
摘要(1146) PDF(1271)
摘要:
流体包裹体PVT数值模拟法是恢复地层古压力的重要手段,但在高成熟天然气藏储层中,因缺乏气液两相石油包裹体,传统的PVT模拟方法无法应用,探索新方法刻不容缓.含烃盐水包裹体在天然气藏储层中普遍存在,具有能溶解微量轻烃、并且捕获温度与均一温度非常接近的特性.利用PVTsim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包裹体气液比、均一温度等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含烃盐水包裹体PVT模拟方法,并应用于恢复川东北元坝气藏的古压力.实验结果显示: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在160 Ma左右时发育弱超压,压力系数达到1.11;随后古压力迅速增大,至148 Ma左右时,压力系数达到1.86;在100 Ma时,古压力达到最大,但地层埋深也最大,压力系数有所降低,达到1.60.基于须家河组烃源岩生烃演化、储层古压力演化以及生储盖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烃源岩生烃产生的大量超压流体充注储层,引起的压力传递是储层发育超压的重要原因.
渝东南两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来自FIB-SEM的新启示
马勇, 钟宁宁, 程礼军, 潘哲君, 李红英, 谢庆明, 李超
2015, 37(1): 109-116. doi: 10.11781/sysydz201501109
摘要(1363) PDF(1152)
摘要:
使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对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页岩纳米级有机质孔隙进行了三维重构和孔隙结构参数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内层间微裂隙、矿物粒内孔、矿物粒间孔和有机质孔隙均较为发育.其中,有机质孔隙呈蜂窝状均匀发育,孔隙半径集中在3~100 nm,孔隙连通性较好,FIB-SEM三维重构计算有机质孔隙度在9.13%~18.42%之间,岩石总孔隙度中有机质孔隙度的贡献受控于TOC含量;牛蹄塘组页岩内溶蚀孔和粒间孔较为发育,有机质孔隙发育不均匀,孔隙呈扁平状或针孔状,孔隙半径集中在3~25 nm,孔隙连通性较差,有机质孔隙度在1.59%以下,有机质孔隙度对岩石总孔隙度的贡献与TOC含量关系较小,页岩的总孔隙度主要来自于矿物基质孔.FIB-SEM揭示了2套页岩有机质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油气预测储量区块升级评价方法
秦伟军, 付兆辉
2015, 37(1): 117-123. doi: 10.11781/sysydz201501117
摘要(1200) PDF(1030)
摘要:
以油气预测储量区块为研究对象,以优选区块升级为目的,提出了升级性评价方法、升级率评价方法、经济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提出:升级难易程度指数值用于升级性定量评价;升级概率值用于升级率评价;贴现现金流法计算的储量价值用于经济评价.综合评价则利用升级难易程度指数值、升级概率值、经济价值"一维排队,三维优选".利用综合评价值,将预测储量区块分为可升级并获得大中规模储量区块、可升级并获得中小规模储量区块、需要评价研究升级的储量区块、暂不升级的储量区块4类,便于勘探决策.
准噶尔盆地油气储量增长趋势与潜力分析
陈萍, 张玲, 王惠民
2015, 37(1): 124-128. doi: 10.11781/sysydz201501124
摘要(1157) PDF(1013)
摘要: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最早发现油气的沉积盆地之一, 自1955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以来,已探明30多个油气田.通过对盆地地质特征、成藏机制以及储量分布特征分析,重点探讨了近年来盆地快速、高效勘探的成功经验,并以油气储量发现为主线,结合盆地勘探程度和储量增长变化趋势,预测了盆地未来储量增长和勘探潜力.目前盆地油、气探明程度为45.3%和30.3%,正处在中期—中晚期勘探阶段,预测还应有(9.42~16.92) × 108 t的石油地质储量待探明;岩性、火山岩、致密砂岩等隐蔽性油气藏是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综合信息
《烃源岩有限空间生烃理论与应用》一书出版
李志明
2015, 37(1): 129-129.
摘要(576) PDF(51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