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贺兰山南北向构造带的形成发展及含油气性

孙国凡

孙国凡. 贺兰山南北向构造带的形成发展及含油气性[J]. 石油实验地质, 1980, 2(4): 11-17. doi: 10.11781/sysydz198004011
引用本文: 孙国凡. 贺兰山南北向构造带的形成发展及含油气性[J]. 石油实验地质, 1980, 2(4): 11-17. doi: 10.11781/sysydz198004011

贺兰山南北向构造带的形成发展及含油气性

doi: 10.11781/sysydz198004011
  • 摘要: 本文论述范围是指桌子山、贺兰山、牛首山、大小罗山、青龙山,向南至六盘山以东固原、平凉一带。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东侧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西侧与陇东部分地区。地理座标界于北纬35°—40°,东经105°—108°之间。

     

  • [1] 李四光,1954,旋卷构造及其它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地质学报第34卷第4期.
    [2] 朱夏,1965,我国陆相中新生界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特征及有关问题.《大地构造问题》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3] 张文佑、钟嘉猷,1977,中国断裂构造体系的发展.地质科学第三期.
    [4] 中国地质科学院亚洲地质图编图组,1978,亚洲地质发展和构造轮廓.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地质出版社.
    [5] 魏春海等,1978,中国祁连山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地质学报第52卷第2期.
    [6] 黄汲清,1979,对中国大地构造特点的一些认识并着重讨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问题.地质学报第53卷第2期.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8
  • HTML全文浏览量:  39
  • PDF下载量:  29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0-04-11
  • 刊出日期:  1980-10-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