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特征

魏永佩

魏永佩.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24(6): 490-495.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90
引用本文: 魏永佩.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24(6): 490-495.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90
WEI Yong-pei. THE FEATURE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FOR LARGE AND MEDIUM SIZED GAS FIELDS IN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2, 24(6): 490-495.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90
Citation: WEI Yong-pei. THE FEATURE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FOR LARGE AND MEDIUM SIZED GAS FIELDS IN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2, 24(6): 490-495.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90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特征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90
基金项目: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9-110-07-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魏永佩(1963- ),男(汉族),宁夏盐池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国天然气地质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22.1

THE FEATURE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FOR LARGE AND MEDIUM SIZED GAS FIELDS IN CHINA

  • 摘要: 中国重点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归纳起来具有如下特点:区域构造运动是造成天然气运移的决定性控制因素;流体势决定天然气运移的方向和聚集的场所。在断陷盆地中,天然气以垂向和阶梯状运移为主;在克拉通、前陆斜坡和大型坳陷盆地中,天然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也起重要作用。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压力是高压盆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地热对热盆天然气的运移具有一定的影响;盆地的上倾方向和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

     

  • [1] 史兴全,杨俊杰,宋国初.陕甘宁盆地中部大气田形成与勘探[A].胡朝元.中国中部大气田研究与勘探[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227-234.
    [2] 费安琦,等.构造-热演化模型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煤成气研究中的应用[A].煤成气地质研究,油气资源评价丛书[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194-202.
    [3] 赵孟为.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与运移时间和运移方向的确定与勘探方向[J].石油实验地质,1996,18(4):341-347.
    [4] 王震亮,陈荷立,王飞燕,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6):1-4.
    [5] 李延钧,陈又才,扬远聪,等.板桥凹陷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J].沉积学报,1996,14(4):94-101.
    [6] 华保钦,吴石中.东濮凹陷流体势和天然气运移、聚集[J].沉积学报,1990,8(3):46-57.
    [7] 钱晓军.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流体势模拟及烃类运移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1996,17(4):309-313.
    [8] 周兴熙.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188.
    [9] 张树林,白新华,马风荣.流体势在三肇地区天然气运聚规律研究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15(2):14-18.
    [10] 杨计海.莺琼盆地:地温压场与天然气运聚关系[J].天然气工业,1999,19(1):39-43.
    [11] 柳广弟,黄志龙,郝石生,等.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运聚系统与运聚模式[J].沉积学报,1998,16(1):58-63.
    [12] 李小地.塔里木盆地羊塔克油气田的特征及形成历史[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6):30-32.
    [13] 冯福,王庭斌,张士亚,等.中国天然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355.
    [14] 王喜双,李鹏举.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1):9-12.
    [15] 张克银,杨克明,艾华国,等.塔里木盆地T05面对油气运移作用的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1996,17(3):225-229.
    [16] 王屿涛,将少斌.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垂直运移特征及成因分析[J].沉积学报,1997,15(2):70-74.
    [17] 梁狄刚,贾承造.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预测[J].天然气工业,1999,19(2):3-12.
    [18] 张守安,杨克明,苟华伟,等.塔里木盆地不整合油气藏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3):91-100.
    [19] 张守安,吴亚军,佘晓宇,等.塔里木盆地不整合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J].1999,20(1):15-17.
    [20] 董伟良.南海西部莺琼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分析[J].天然气工业,1999,19(1):7-11.
    [21] 宋岩,戴金星,孙永祥,等.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天然气地质特征及有利气聚集带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1):48-5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15
  • HTML全文浏览量:  52
  • PDF下载量:  45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1-06-05
  • 修回日期:  2002-09-28
  • 刊出日期:  2002-1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