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与下伏地层构造运动面分析

李红南 王毅

李红南, 王毅.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与下伏地层构造运动面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25(4): 343-347. doi: 10.11781/sysydz200304343
引用本文: 李红南, 王毅.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与下伏地层构造运动面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25(4): 343-347. doi: 10.11781/sysydz200304343
LI Hong-nan, WANG Y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SURFACE BETWEEN THE CARBONIFEROUS AND THE UNDERLYING SEQUENCES IN THE TARIM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3, 25(4): 343-347. doi: 10.11781/sysydz200304343
Citation: LI Hong-nan, WANG Y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SURFACE BETWEEN THE CARBONIFEROUS AND THE UNDERLYING SEQUENCES IN THE TARIM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3, 25(4): 343-347. doi: 10.11781/sysydz200304343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与下伏地层构造运动面分析

doi: 10.11781/sysydz200304343
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111-01-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红南(1972- ),女(朝鲜族),吉林梅河口人,讲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研究和教学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E121.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SURFACE BETWEEN THE CARBONIFEROUS AND THE UNDERLYING SEQUENCES IN THE TARIM BASIN

  • 摘要: 石炭系与下伏地层间不整合是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运动面,反映了该期构造运动的性质、强度和影响范围,代表塔里木盆地一次重要的构造反转事件。利用地震剖面、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资料恢复的地层剥蚀量表明,剥蚀厚度等值线走向近东西,与盆地挤压反转构造的走向基本一致。塔中和塔北地区遭受强烈的剥蚀,最大剥蚀厚度达1200余米。从其不整合的分布特征来看,这次构造运动亦表现出南北强中部(北部坳陷)弱的特点,在时间上表现出构造抬升自南而北和自西向东的迁移特点。

     

  • [1] 真炳钦次. 童晓光,贾承造(译). 石油圈闭地质模型[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83-88.
    [2] 王君奇,武涛.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1999,21(1):23-27.
    [3] 周中毅,潘长春.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 68-104.
    [4] 周礼成,冯石,王世成,等. 用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地层剥蚀量和热史[J]. 石油学报,1994,15(3):26-34.
    [5] 周祖翼.裂变径迹分析及其在沉积盆地研究中的应用[J]. 石油实验地质, 2001,23(3):333.
    [6] Wallace G Dow. Kerogen studies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J]. Journ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977, 2:79-99.
    [7] 刘国臣,张一伟. 从波动观点看塔里木盆地的成藏演化史[J]. 石油学报,1999,20(2):7-11.
    [8] 黄河源. 天山运动特征及区域地质意义[J]. 新疆地质,1986,4(2):82-93.
    [9] 谢晓安,吴奇之,卢华复.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构造格架与构造特征[J]. 沉积学报,1997,15(1):152-15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52
  • HTML全文浏览量:  36
  • PDF下载量:  2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03-08
  • 修回日期:  2003-06-03
  • 刊出日期:  2003-07-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