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含油气特征

何明喜 杜建波 王荣新 周建文 曹建康 马荣芳

何明喜, 杜建波, 王荣新, 周建文, 曹建康, 马荣芳.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含油气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29(4): 340-344.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40
引用本文: 何明喜, 杜建波, 王荣新, 周建文, 曹建康, 马荣芳.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含油气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29(4): 340-344.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40
He Mingxi, Du Jianbo, Wang Rongxin, Zhou Jianwen, Cao jiankang, Ma Rongfang. THE OIL-G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LAND BASIN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DABIE MOUNTAINS[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7, 29(4): 340-344.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40
Citation: He Mingxi, Du Jianbo, Wang Rongxin, Zhou Jianwen, Cao jiankang, Ma Rongfang. THE OIL-G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LAND BASIN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DABIE MOUNTAINS[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7, 29(4): 340-344.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40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含油气特征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40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P0203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何明喜(1951- ),男(汉族),四川达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和油气勘探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E122

THE OIL-G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LAND BASIN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DABIE MOUNTAINS

  • 摘要: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演化历程,具有复合叠合盆地特征。从盆地层序上看,早中生代陆相前陆沉积体系下伏晚古生代海相被动陆缘沉积体系;从烃源岩系和含油气系统特征上看,具有陆相和海相两大套烃源岩系和成油气体系。其中,前陆盆地下伏海相被动陆缘烃源岩的优劣和保存条件是能否形成油气藏的关键。研究证明,晚古生代海相被动陆缘沉积发育优质烃源层系,热演化中等偏高,油气兼生;海相和陆相碎屑岩具有良好储集条件;海相和陆相蒸发相含膏岩系为优质盖层,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具有形成油气赋存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 [1] 何明喜,杜建波,古哲等.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4):322~324
    [2] 何登发,吕修祥,林永汉等.前陆盆地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212
    [3] 康玉柱.塔里木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1):25~27
    [4] 金之钧,汤良杰,杨明慧等.陆缘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J].石油学报,2004,25(1):8~12
    [5] 罗志立,李景明,李小军等.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4,(2):1~11
    [6] 何发岐,梅廉夫,费琪等.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带圈闭的形成及其含油气性:以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5):418~423
    [7] 张国伟.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与勉略缝合带[J].中国科学(D辑),2003,33(12):1121~1135
    [8] 杜建波,何明喜,张艳霞等.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2):133~137
    [9] 袁志华,冯增昭,吴胜和.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大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J].沉积学报,1999,17(1):38~43
    [10] 常印佛,刘湘培,吴富昌.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65~89
    [11] 何明喜,刘池洋.盆地走滑变形研究与古构造分析[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1~225
    [12] 杨盛良.下扬子区中生界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3):10~14
    [13] 郭念发,雷一心.下扬子区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1998,20(4):103~109
    [14] 陈沪生,张永鸿.下扬子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特征与油气资源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287
    [15] 毕仲其,丁保良.下扬子区三叠系膏岩建造的沉积环境[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7,18(2):127~136
    [16] 郭彤楼.下扬子地区中古生界叠加改造特征与多源多期成藏[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4):319~323
    [17] 张淮,周荔青,李建.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潜力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1):15~2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04
  • HTML全文浏览量:  30
  • PDF下载量:  24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2-16
  • 修回日期:  2007-07-06
  • 刊出日期:  2007-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