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扬子区海相天然气勘探层系及突破方向

张士万 杨振武 梁西文 陈学辉

张士万, 杨振武, 梁西文, 陈学辉. 中扬子区海相天然气勘探层系及突破方向[J].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29(4): 361-366.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61
引用本文: 张士万, 杨振武, 梁西文, 陈学辉. 中扬子区海相天然气勘探层系及突破方向[J].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29(4): 361-366.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61
Zhang Shiwan, Yang Zhenwu, Liang Xiwen, Chen Xuehui. EXPLORATION STRATA AND BREAKTHROUGH ORIENTATION OF MARINE FACIES NATURAL GA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EG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7, 29(4): 361-366.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61
Citation: Zhang Shiwan, Yang Zhenwu, Liang Xiwen, Chen Xuehui. EXPLORATION STRATA AND BREAKTHROUGH ORIENTATION OF MARINE FACIES NATURAL GA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EG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7, 29(4): 361-366.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61

中扬子区海相天然气勘探层系及突破方向

doi: 10.11781/sysydz20070436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士万(1964- ),男(汉族),湖北江陵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陆相油气勘探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32.1

EXPLORATION STRATA AND BREAKTHROUGH ORIENTATION OF MARINE FACIES NATURAL GA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EGION

  • 摘要: 中扬子海相地层在地质发展史中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早印支期、晚印支—早燕山期以及晚燕山—喜山期4次大的旋回,大体形成了浅海、前陆坳陷、陆相断陷3大类型的盆地。多期盆地沉积充填、叠加改造,奠定了油气成藏聚集的物质基础。受不同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在沉积古地理环境和表生溶蚀作用控制下,形成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中石炭统黄龙组及中二叠统茅口组等古岩溶型储层。中扬子区晚二叠、早三叠世沉积期具备台地边缘礁、滩的沉积背景,同时区内还发育台内礁、滩。此外,志留纪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广泛发育的砂岩储层,应成为南方古生界勘探的重要领域。这些不同的油气聚集空间,显示区内勘探领域广阔。开展储层沉积相和高精度地震预测攻关研究,弄清不同储层发育的地球物理响应及其分布规律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勘探对策应该立足于寻找大型天然气藏,坚持上、中、下组合并举和多领域勘探兼顾,优选有利勘探区块,实施重点突破。

     

  • [1] 翟光明.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远景[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4):271~279
    [2] 郑求根,吴冲龙,王燮培等.对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和分类问题的思考[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1):42~48
    [3] 何治亮,顾忆,高山林.中国西部多旋回演化与油气聚集[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5):433~438
    [4] 刘光鼎.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16(2):1~6
    [5] 陈洪德,庞林,倪新锋等.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1):13~18
    [6] 高瑞祺,赵政璋.中国油气新区勘探(第五卷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及勘探前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7] 刘光祥.中上扬子北缘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5):490~495
    [8] 腾格尔,高长林,胡凯等.上扬子东南缘下组合优质烃源岩发育及生烃潜力[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4):359~365
    [9] 沈平,赵佐安,曾云贤等.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1):1~4
    [10] 曾云贤,刘微,杨雨.罗家寨西南地区飞仙关早期沉积古地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1):10~11
    [11] 马永生,蔡勋育,李国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J].地质学报,2005,79(6):858~865
    [12] 马永生,傅强,郭彤楼等.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5):455~461
    [13] 蔡立国,饶丹,潘文蕾等.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5):462~467
    [14] 汪泽成,赵文智,张林等.四川盆地构造层系与天然气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0
  • HTML全文浏览量:  65
  • PDF下载量:  35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6-08
  • 修回日期:  2007-07-03
  • 刊出日期:  2007-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