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有利于油气保存的地下成岩环境分析——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RD1井为例

张守鹏

张守鹏. 有利于油气保存的地下成岩环境分析——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RD1井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1): 11-15.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11
引用本文: 张守鹏. 有利于油气保存的地下成岩环境分析——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RD1井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1): 11-15.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11
Zhang Shoupeng.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DIAGENETIC ENVIRONMENT FAVORABLE FOR OIL AND GAS STORAGE——A CASE STUDY OF WELL RD1, DONGYING SAG, BOHAI BAY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8, 30(1): 11-15.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11
Citation: Zhang Shoupeng.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DIAGENETIC ENVIRONMENT FAVORABLE FOR OIL AND GAS STORAGE——A CASE STUDY OF WELL RD1, DONGYING SAG, BOHAI BAY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8, 30(1): 11-15.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11

有利于油气保存的地下成岩环境分析——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RD1井为例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11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P060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守鹏(1963- ),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实验测试和储层分析工作.E-mail:dzydczsp@slof.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2.3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DIAGENETIC ENVIRONMENT FAVORABLE FOR OIL AND GAS STORAGE——A CASE STUDY OF WELL RD1, DONGYING SAG, BOHAI BAY BASIN

  • 摘要: 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RD1井Es4(上)亚段的研究发现,来自同一套烃源岩的油气,在不同部位或不同深度的储集段,其油气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层段的原油偏稠化程度较高,有些则质轻、色纯.含气层则分布于Es4(上)亚段的较深部位,常见残留沥青质分布.这一现象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和不同层段地下环境条件的不同,油气保存程度存在差别.进一步研究证实,油气保存时间的长短与地下成岩演化机制有关.通过对RD1井Es4(上)亚段的分析,发现这一特定的成岩环境具备弱酸(pH值5.7~6.8)和偏还原(氧化还原电位小于-10 mV)条件.同时,成岩期矿物也具备某些可以识别的特征,如光学镜下的自生高岭石晶簇和自形黄铁矿的出现以及有机相的蓝色荧光色调等.具备该成岩环境的储集体,油气能够长时期保存;在这一环境影响带的上方,原油极易稠化;而在其下方,原油则易发生裂解,形成气藏.这一成岩环境条件的落实对于解决新、老地层油气成藏潜力、液态烃保存的有效性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 赵澄林,朱晓敏.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396~403
    [2] 刘建清,赖兴运,于炳松等.成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1):69~76
    [3] 王鹏,赵澄林.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1):12~15
    [4] 罗月明,刘伟新,谭学群等.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4):60~66
    [5] 吴诗勇,李自安.精细地质研究与发展现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2):58~64
    [6] 王宝清,章贵松.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成岩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6):16~20
    [7] 王宝清,徐文发,刘站立等.三肇地区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储集层的成岩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1):84~89
    [8] 楼章华,金爱民,付孝悦.海相地层水文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2006,40(3):501~505
    [9] 楼章华,朱蓉.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5):18~27
    [10] 郭彤楼,楼章华,马永生.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评价和勘探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1):3~9
    [11] 刘钦莆,丁述理.有机酸对高岭石形成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26(2):6~9
    [12] 曾伟,黄继祥.川中-川南过渡带上三叠统香溪群储层成岩作用的定量评价与成岩相[J].矿物岩石,1996,16(4):64~69
    [13] 董军,赵勇胜,王翊虹等.渗滤液污染羽中沉积物氧化还原缓冲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2006,27(12):2558~2563
    [14] 林卫东,周永章,沈平等.南海深水海域近代沉积物中饱和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4(6):123~126
    [15] 董进.四川东南部地下水含铁,锰的规律和成因探讨[J].川煤地勘,1991,(9):74~7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36
  • HTML全文浏览量:  37
  • PDF下载量:  45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2-12
  • 修回日期:  2007-12-14
  • 刊出日期:  2008-0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