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黔西北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王津义 涂伟 曾华盛 潘文蕾 武蔚文

王津义, 涂伟, 曾华盛, 潘文蕾, 武蔚文. 黔西北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5): 445-449. doi: 10.11781/sysydz200805445
引用本文: 王津义, 涂伟, 曾华盛, 潘文蕾, 武蔚文. 黔西北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5): 445-449. doi: 10.11781/sysydz200805445
Wang Jinyi, Tu Wei, Zeng Huasheng, Pan Wenlei, Wu Weiwen.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NORTHWEST OF GUIZHOU[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8, 30(5): 445-449. doi: 10.11781/sysydz200805445
Citation: Wang Jinyi, Tu Wei, Zeng Huasheng, Pan Wenlei, Wu Weiwen.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NORTHWEST OF GUIZHOU[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8, 30(5): 445-449. doi: 10.11781/sysydz200805445

黔西北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doi: 10.11781/sysydz200805445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P0403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津义(1957-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综合研究.E-mail:wjy@mail.wuxisuo.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2.3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NORTHWEST OF GUIZHOU

  • 摘要: 黔西北地区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主要发育分布区。对关岭、织金珠藏、金沙岩孔等3个地区烃源岩演化史研究表明,金沙岩孔地区油气生成演化速度慢,成油期持续时间长,干酪根充分降解,对油气生成十分有利,证实黔西北地区具备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黔西北地区主体构造是在以黔中隆起为主导的古构造作用控制下演变和发展的,油气成藏以近源成藏为主,靠近生油中心的黔中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古隆起提供的大型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加里东末期抬升剥蚀使早期油气藏被改造或破坏,燕山期后构造运动是造成早期油气藏破坏与保存的关键因素。因此,保存条件是本区晚期油气成藏的关键。据钻井资料揭示,黔西北地区寒武—志留系压力系统仍然存在,现今仍可能有保存完好的油气单元。

     

  • [1] 何熙琦,肖加飞,王尚彦等.黔中隆起研究[J].贵州地质,2005,22(2):83~89
    [2] 桑惕,王立亭,朱霭林等.贵州岩相古地理图集[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94
    [3] 曾宪斌,张静华,金惠等.中国主要气区海相沉积层序特点与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25~329
    [4] 肖加飞,何熙琦,王尚彦等.黔中隆起及外围南化-志留层序地层特征[J].贵州地质,2005,22(2):90~97
    [5] 胡南方.贵州震旦系陡山沱组生油岩特征[J].贵州地质,1997,14(3):245~252
    [6] 韩世庆,吴端人.贵州及云南东部海相沉积区的油气前景[J].贵州地质,1987,4(2):115~125
    [7] 付广,吕延防.复合盖层在我国大、中型气田形成中的重要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1999,20(1):18~21
    [8] 刘方槐.盖层气藏保存和破坏中的作用及其评价方法[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5):220~232
    [9] Magara K.压力封闭:烃圈闭的重要因素[J].油气地质译丛,1993,(4):1~11
    [10] 郭彤楼,楼章华,马永生.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评价和勘探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1):3~9
    [11] 田海芹,郭彤楼,胡东风等.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海相下组合与油气勘探前景[J].古地理学报,2006,8(4):509~518
    [12] 王津义,付孝悦,潘文蕾等.黔西北地区下古生界盖层条件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5):477~481
    [13] 刘树晖,武蔚文,余开富.贵州翁安古油藏的成岩作用、储层和油藏类型[J].海相沉积区油气地质,1988,2(2):45~55
    [14] 王津义,高林,姚俊祥等.遵义后坝奥陶系红花园组油苗岩石轻烃特征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6):581~585
    [15] 赵宗举,朱琰,邓红婴等.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1):10~11
    [16] 李晓清,汪泽成,张兴为等.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347~35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52
  • HTML全文浏览量:  27
  • PDF下载量:  3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01-18
  • 修回日期:  2008-08-19
  • 刊出日期:  2008-09-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