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东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

陆永德

陆永德. 东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J].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31(2): 148-153. doi: 10.11781/sysydz200902148
引用本文: 陆永德. 东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J].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31(2): 148-153. doi: 10.11781/sysydz200902148
Lu Yongd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LUONAN-LUANCHUAN FAULT BELT IN THE EAST QINLING REG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9, 31(2): 148-153. doi: 10.11781/sysydz200902148
Citation: Lu Yongd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LUONAN-LUANCHUAN FAULT BELT IN THE EAST QINLING REG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9, 31(2): 148-153. doi: 10.11781/sysydz200902148

东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

doi: 10.11781/sysydz200902148
基金项目: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XQ-2007-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陆永德(1965- ),男,工程师,从事盆地分析和构造地质研究工作.E-mail:Luyd@mail.wuxisuo.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1.1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LUONAN-LUANCHUAN FAULT BELT IN THE EAST QINLING REGION

  • 摘要: 通过对洛南—栾川断裂构造特征的考察、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及其演化史分析,认为该断裂是一条长期发育的、位于华北地块与秦岭造山带之间的岩石圈大断裂.在新元古代—中奥陶世,其控制了洛南—栾川、云架山—二郎坪裂陷盆地的发育;志留纪末期—泥盆纪初,断裂由南向北逆冲推覆;晚古生代,断裂处于不活动状态;中三叠世末—早白垩世早期,造山带逆冲系前锋不断向北推进;晚白垩世,北秦岭地区处于右旋走滑背景,沿洛南—栾川断裂形成拉分盆地.

     

  • [1] 宋传中,张国伟.伏牛山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控制[J].地质论评,1999,45(5):492~497
    [2] 杨志华.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构造及有关问题的讨论[J].地质论评,1997,43(1):10~15
    [3] 马志和,李海平,计文化.华北地块南缘向北的薄皮推覆构造及北秦岭加里东造山作用[J].陕西地质,1996,14(1):14~19
    [4] 徐汉林,赵宗举,杨以宁等.南华北盆地构造格局及构造样式[J].地球学报,2003,24(1):27~33
    [5] 周鼎武,张成立.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3):245~249
    [6] 杨志华,李勇,邓亚婷.秦岭造山带结构与演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高校地质学报,1999,5(2):121~134
    [7] 刘光祥,黄泽光,高长林等.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8] 黄泽光,高长林.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盆地序列及油气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1):25~31
    [9] 马力,陈焕疆,甘克文等.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10] 周小进,杨帆.中国南方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5):446~451
    [11] 王洋,裴先治.北秦岭基底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性质及其构造背景研究[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21(1):27~30
    [12] 吉让寿,秦德余,高长林等.东秦岭造山带与盆地[M].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
    [13] 崔智林,华洪,宋庆.晚奥陶世北秦岭弧后盆地放射虫组合[J].地质学报,2000,74(3):254~258
    [14] 张正伟,张中山.华北古大陆南缘构造格架与成矿[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27(3):276~288
    [15] 孙卫东,李曙光,肖益林等.北秦岭黑河丹凤群岛弧火山岩建造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5,9(3):227~ 236
    [16] 裴先治,李厚民,李国光.北秦岭商丹地区变形中酸性侵入岩体特征及成因类型[J].西北地质,1995,16(4):20~25
    [17] 裴先治,王涛,李伍平等.北秦岭商丹地区构造岩浆演化特征[J].西北地质,1995,l6(4):13~19
    [18] 裴先治,张维吉,王涛等.北秦岭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J].西北地质,1995,l6(4):8~12
    [19] 徐宏节,黄泽光.南华北中南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6):541~544
    [20] 安作相,马纪.华北克拉通分割与华北平原上古生界含气问题[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5):22~26
    [21] 邓晋福.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75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 PDF下载量:  125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11-21
  • 修回日期:  2009-02-12
  • 刊出日期:  2009-04-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