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华北地区主要层系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赵俊峰 刘池洋 何争光 刘永涛

赵俊峰, 刘池洋, 何争光, 刘永涛. 南华北地区主要层系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2): 101-107. doi: 10.11781/sysydz201002101
引用本文: 赵俊峰, 刘池洋, 何争光, 刘永涛. 南华北地区主要层系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2): 101-107. doi: 10.11781/sysydz201002101
Zhao Junfeng, Liu Chiyang, He Zhengguang, Liu Yongtao.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AND ITS HYDROCARBON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MAIN STRATA SERIES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0, 32(2): 101-107. doi: 10.11781/sysydz201002101
Citation: Zhao Junfeng, Liu Chiyang, He Zhengguang, Liu Yongtao.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AND ITS HYDROCARBON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MAIN STRATA SERIES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0, 32(2): 101-107. doi: 10.11781/sysydz201002101

南华北地区主要层系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doi: 10.11781/sysydz2010021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814005);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项目(BJ091354);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09JK794);西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俊峰(1975- ),男,博士,讲师,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与热史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E-mail:zjf@nwu.edu.cn.

  • 中图分类号: TE122.11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AND ITS HYDROCARBON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MAIN STRATA SERIES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

  • 摘要: 南华北是我国油气勘探久攻未克的地区之一,客观评价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其作用过程,是该地区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对600余组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并结合其它古温标的分析,较全面评价了该地区古近系、中生界及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古近系热演化多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平面上呈南低北高的格局;济源凹陷有机质热演化相对较高,达成熟阶段。中生界热演化程度普遍高于古近系,谭庄—沈丘凹陷中部下白垩统、济源凹陷三叠系烃源岩多数处于液态窗范围。上古生界热演化程度空间上极不均一,总体呈南低北高的格局。从热演化与保存条件分析认为,太康隆起及相邻鹿邑凹陷北部的部分地区,可作为古生界常规天然气或煤层气勘探的远景区;周口坳陷倪丘集凹陷中南部、谭庄—沈丘凹陷东部及襄城凹陷南部等具有新生代二次生烃的潜力。

     

  • [1] 杨起,潘治贵,翁成敏,等.华北晚古生代煤变质演化及煤质预测[J].现代地质,1989,3(1):102-110.
    [2] 郝芳,陈建渝,王启军.倪丘集凹陷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有机质特征及生烃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0,15(1):15-24.
    [3] 何明喜,常辉,韩玉戟,等.伊川盆地上三叠统油气成藏条件及类型[J].河南石油,1995,9(3):17-23.
    [4] 王荣新,赵刚,邓世英.南华北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5):499-502.
    [5] 祝厚勤,朱煜,尹玲.周口盆地东部(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成烃勘探潜力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14(5):408-411.
    [6] 胡俊卿,严永新,吴官生,等.南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有机质热演化成因类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5):554-556.
    [7] 范传军,马骧.舞阳凹陷核桃园组盐湖相烃源岩生油潜力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18(6):3-5.
    [8] 闫法堂,姚合法.南华北盆地济源凹陷古地温及热演化史恢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5):28-34.
    [9] 刘丽,任战利.济源-中牟-黄口凹陷带热演化史与油气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3):355-361.
    [10] 何明喜,杜建波,王荣新,等.华北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前景初探[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2):154-159
    [11] 南阳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198.
    [12] 余和中,韩守华,谢锦龙,等.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244-252.
    [13] 何争光,刘池洋,赵俊峰,等.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9,55(3):428-434.
    [14] 王锦喜,付建元.谭庄-沈丘凹陷古地温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5,12(6):11-14.
    [15] 吕明久,姚亚明,赵增录,等.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J].河南石油,1999,13(4):5-7.
    [16] 王启军,陈建渝,郝芳,等.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有机地化特征及热演化的研究[R].武汉:中国地质大学,1989.
    [17] 尚冠雄.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地质学研究[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1997:249-280.
    [18] 郝永富.论豫西北无烟煤的变质成因[J].中国煤田地质,1989,1(1):13-18.
    [19] 钟宁宁,曹代勇.华北聚煤区南部煤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控制因素探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2,21(3):86-93.
    [20] 袁同星.确山吴桂桥井田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J].中国煤田地质,2001,13(2):15-17.
    [21] 姚亚明,陈建军,乔桂林,等.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J].石油学报,2009,30(3):354-360.
    [22] 刘池阳,赵俊峰.南华北地区古生界构造热体制特征研究[R].西安:西北大学,200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38
  • HTML全文浏览量:  37
  • PDF下载量:  10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11-04
  • 修回日期:  2010-02-01
  • 刊出日期:  2010-04-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