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张秋 聂志阳 谭志伟 张作祥 刘凤霞

张秋, 聂志阳, 谭志伟, 张作祥, 刘凤霞.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5): 453-458.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53
引用本文: 张秋, 聂志阳, 谭志伟, 张作祥, 刘凤霞.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5): 453-458.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53
Zhang Qiu, Nie Zhiyang, Tan Zhiwei, Zhang Zuoxiang, Liu Fengxia.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GEOLOGY FEATURE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WUERXUN SAG, HAILAER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0, 32(5): 453-458.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53
Citation: Zhang Qiu, Nie Zhiyang, Tan Zhiwei, Zhang Zuoxiang, Liu Fengxia.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GEOLOGY FEATURE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WUERXUN SAG, HAILAER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0, 32(5): 453-458.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53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5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秋(1965-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水文地球化学研究.E-mail:qiuzhang@petrochina.com.cn.

  • 中图分类号: TE144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GEOLOGY FEATURE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WUERXUN SAG, HAILAER BASIN

  • 摘要: 沉积盆地内的地下水是油气运移的重要载体,水文地质特征是控制或影响油气藏的边界条件。在划分盆地内含水岩系的基础上,采用水动力场与水化学场相结合的方法,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主要含水岩系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划分出3个不同性质的水文地质区带:交替活跃—氧化区带,开启程度高,不利于油气赋存;交替缓慢—弱还原区带,较有利于油气藏形成;交替阻滞—还原区带,封闭程度高,有利于油气藏形成,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目标区域。

     

  • [1] 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油田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108.
    [2] 刘方槐,颜婉荪.油田水文地质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97.
    [3] 康永尚,庞雄奇.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原理及应用[J].沉积学报,1998,16(3):80-84.
    [4] 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3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27-234.
    [5] 赵克斌,刘崇禧,李伟.含油气盆地水文地球化学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2):154-161.
    [6] 李伟,赵克斌,刘崇禧.含油气盆地水文地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17-22.
    [7] 刘新颖,邓宏文,邸永香,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1):68-73.
    [8] 姜福杰,庞雄奇,姜振学,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及贝尔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恢复[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1):82-85.
    [9] 巴斯科夫 E A.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古水文地质分析[M].沈照理,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0-108.
    [10] 王建荣,张达景,赵文智,等.吐-哈盆地古水动力条件与油气聚集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1):28-33.
    [11] 李继宏,李荣西,韩天佑,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地层水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3):253-257.
    [12] 李国林.水文地质旋回在临清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6):53-55.
    [13] 刘崇禧.刘崇禧论文选[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99-103.
    [14] 许洪东,王朋岩,金曙光.松辽盆地西斜坡水动力场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6):13-15.
    [15] 楼章华,李梅,金爱民,等.松辽盆地油田水化学的垂直分带性[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2):195-202.
    [16] 朱玉双,王小军,李莉,等.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流体性质变化特征及其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4):329-332.
    [17] 周晓芬.塔里木盆地北部油田水特征离子及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4):372-374.
    [18] 袁政文,全书进,乔桂林.焉耆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藏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4):406-409.
    [19] 张毅,夏斌,姜兰兰.泌阳凹陷油田水化学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3):44-4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82
  • HTML全文浏览量:  38
  • PDF下载量:  9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11-03
  • 修回日期:  2010-08-11
  • 刊出日期:  2010-10-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