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上扬子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构造变形样式与油气保存

汤良杰 崔敏

汤良杰, 崔敏. 中上扬子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构造变形样式与油气保存[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 33(1): 12-16.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12
引用本文: 汤良杰, 崔敏. 中上扬子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构造变形样式与油气保存[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 33(1): 12-16.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12
Tang Liangjie, Cui Min. Key tectonic changes, deformation styles and hydrocarbon preservations in Middle-Upper Yangtze reg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1, 33(1): 12-16.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12
Citation: Tang Liangjie, Cui Min. Key tectonic changes, deformation styles and hydrocarbon preservations in Middle-Upper Yangtze reg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1, 33(1): 12-16.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12

中上扬子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构造变形样式与油气保存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1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05-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90,40672143)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汤良杰(1957- ),男,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工作.E-mail:tanglj@cup.edu.cn.

  • 中图分类号: TE122.3

Key tectonic changes, deformation styles and hydrocarbon preservations in Middle-Upper Yangtze region

  • 摘要: 由于受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应力场控制,中、上扬子区在地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革,形成了各种样式的断裂、褶皱和不整合构造,期间共经历了广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4期关键构造变革期。广西运动在研究区形成了大范围北东走向的构造变形;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海陆转换;燕山期为大型陆相湖盆沉积阶段;喜马拉雅期研究区遭受了来自3个方向的挤压。4期关键构造变革期对油气保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泥岩盖层的发育和保存。广西运动使中、上扬子区重要的志留系泥岩盖层大面积遭受破坏;中、下三叠统泥岩在印支运动遭受广泛剥蚀;燕山中期的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以外早燕山期的区域盖层造成了严重的剥蚀;喜马拉雅运动使得隆起区上部的中、上中生界和新生界泥岩盖层完全破坏,仅在局部坳陷地区得以保存。除了泥岩盖层的发育以外,关键构造变革期的构造变形样式也制约了中、上扬子区的油气保存。川东地区主要以发育隔档式褶皱为主要特征,由紧闭背斜和宽缓向斜组成;湘鄂西地区的滑脱层较川东地区滑脱层深,主要为志留系和下寒武统泥岩;雪峰隆起由东南向西北的逆冲作用,使得其西北缘发育大量的地表高角度突破断层;在湘鄂西地区则发育低角度的逆冲断层,与下寒武统和志留系盖层形成了重要的油气保存条件。

     

  • [1] 孙肇才,邱蕴玉,郭正吾.板内形变与晚期次生成藏:扬子区海相油气总体形成规律的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1991.13(2):121-129.
    [2] 邱蕴玉.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单元的划分与评价[J].海相油气地质,1996,1(3):39-44.
    [3] 李明诚,李伟,蔡峰.油气成藏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J].石油学报,1997,18(2):41-48.
    [4] 郭彤楼,楼章华,马永生.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评价和勘探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1):3-9.
    [5] 何登发,马永生,杨明虎.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与评价原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1):1-8.
    [6] 翟光明,王建君.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J].石油学报,2000,21(1):1-9.
    [7] 田在艺,张庆春.论改造型盆地与油气成藏:以华北东部盆地为例[J].石油学报,2001,21(2):110-116,126.
    [8] 戴金星,卫延召,赵靖舟.晚期成藏对大气田形成的重大作用[J].中国地质,2003,30(1):10-19.
    [9] 沃玉进,汪新伟.中、上扬子地区地质结构类型与海相层系油气保存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2):177-187.
    [10] 倪新锋,陈洪德,韦东晓,等.中,上扬子盆地叠加、改造类型及油气勘探前景[J].地质学报,2009,83(4):468-477.
    [11] 汤良杰,金文正,何春渡,等.叠合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与分期差异构造变形[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2):163-167.
    [12] 马力,陈焕疆,甘克文,等.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13] 汤良杰,郭彤楼,田海芹,等.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J].地质学报,2008.82(3):298-307.
    [14] 梅廉夫,戴少武,沈传波,等.中.下扬子区中、新生代陆内对冲带的形成及解体[J].地质科技情报,2008,24(4):1-7.
    [15] 梅廉夫,刘昭茜,汤济广,等.南方多旋回构造作用制约下的中,古生界海相油气构造一成藏旋回[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5):589-597.
    [16] 戴少武,张洪年,周雁,等.中石化南方新区选区评价研究[R].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0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01
  • HTML全文浏览量:  36
  • PDF下载量:  72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9-07
  • 修回日期:  2010-12-24
  • 刊出日期:  2011-0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