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原型

黄泽光 高长林 范小林

黄泽光, 高长林, 范小林.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原型[J].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1): 1-7. doi: 10.11781/sysydz201201001
引用本文: 黄泽光, 高长林, 范小林.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原型[J].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1): 1-7. doi: 10.11781/sysydz201201001
Huang Zeguang, Gao Changlin, Fan Xiaolin. Prototyp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from Late Paleozoic to Middle Triassic[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2, 34(1): 1-7. doi: 10.11781/sysydz201201001
Citation: Huang Zeguang, Gao Changlin, Fan Xiaolin. Prototyp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from Late Paleozoic to Middle Triassic[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2, 34(1): 1-7. doi: 10.11781/sysydz201201001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原型

doi: 10.11781/sysydz201201001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2-006-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黄泽光(1965-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盆地分析和石油构造研究.E-mail:Huangzg.syky@sinopec.com.

  • 中图分类号: P534.51;P512.2

Prototyp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from Late Paleozoic to Middle Triassic

  • 摘要: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控于4大重要地质事件:一是从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古亚洲陆块的形成,由于古亚洲洋壳的俯冲消减,西伯利亚陆块与古中国陆块由天山—阴山造山系缝合成巨型古亚洲陆块;二是石炭纪—早二叠世巨型古亚洲陆块受地幔柱的作用,发育天山大火成岩省与多条裂谷;三是早石炭世一直延续到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扩张和古亚洲陆块南东南边缘离散;四是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峨眉地幔柱与多条裂谷。晚古生代—中三叠世,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4类盆地原型:(1)离散板块边缘盆地,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拉张期,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北西缘、南缘以及塔里木陆块的南缘;(2)会聚板块边缘盆地,于晚二叠世—三叠纪形成于华南陆块南缘、中晚泥盆世—石炭纪形成于华北陆块北缘以及泥盆纪—石炭纪发育于中央造山系的一侧或两侧;(3)克拉通内盆地,包括台内坳陷和台内断陷及残余海盆;(4)裂谷和拗拉槽,即与天山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地幔柱相关的裂谷和拗拉槽。

     

  • [1] 郑和荣,蔡立国,李铁军.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演化及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 徐旭辉,高长林,江兴歌,等.中国含油气盆地动态分析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2009.
    [3] 蔡立国.天山陆内俯冲造山转换带的基本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3):206-209.
    [4] 冯益民,朱宝清,杨军录,等.东天山大地构造及演化——1:50万东天山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J].新疆地质,2002,20(4):309-314.
    [5] 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6]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等.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岩石成因[J].西北地质,2008,41(4):1-68.
    [7] 徐学义,马中平,夏林圻,等.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形成时代的精确厘定及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27(2):17-20.
    [8] 李朋武,高锐,管烨,等.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时代:论二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构造起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3):521-527.
    [9] 孙勇,陈亮,冯涛,等.一种古特提斯演化的动力学模型:来自中国古特提斯蛇绿岩的证据[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1):1-6.
    [10] 黄汲清,陈炳蔚.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11] 卢记仁.蛾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J].地球学报,1996,17(4):424-438.
    [12] 张招崇.关于蛾眉山大火成岩省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J].中国地质,2009,36(3):634-646.
    [13] 高长林,叶德燎.中国晚古生代两大古海洋及其对盆地的控制[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2):104-110.
    [14] 左国朝,刘义科,刘春燕.甘新蒙北山地区构造格局及演化[J].甘肃地质学报,2003,12(1):1-15.
    [15] 徐学义,马中平,夏祖春,等.天山石炭一二叠纪后碰撞花岗岩的Nd、Sr、Pb同位素源区示踪[J].西北地质,2005,38(2):1-18.
    [16] 李锦轶,肖序常,汤耀庆,等.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J].地质论评,1990,36(4):305-316.
    [17] 刘希军,许继峰,侯青叶,等.新疆东准噶尔克拉麦里蛇绿岩地球化学:洋脊俯冲的产物[J].岩石学报,2007,23(7):1591-1602.
    [18] 贾承造,杨树锋,陈汉林,等.特提斯北缘盆地群构造地质与天然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161.
    [19] 赵政璋,李永铁,叶和飞,等.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0] 张渝昌.中国含油气盆地原型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1] 王登红,李建康,王成辉,等.与蛾眉地幔柱有关年代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意义[J].矿床地质,2007,26(5):550-556.
    [22] 邓昆,张哨楠,周立发,等.鄂尔多斯张夏期原型盆地类型与油气勘探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10,32(5):442-446.
    [23] 刘光祥,黄泽光,高长林,等.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2007.
    [24] 罗啸泉,李书兵,赵锡李.川西龙门山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2011,33(4):84-387.
    [25] 罗啸泉,李书兵,何秀彬,等.川西龙门山油气保存条件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0,32(1):10-14.
    [26] 王作勋,邬继易,吕喜朝,等.中国天山板块构造[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9,12(1):54-58.
    [27] 马瑞士,王赐银,叶尚夫,等.东天山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8] 朱志新,李锦轶,董莲慧,等.新疆南天山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J].地质通报,2009,28(12):1863-1870.
    [29] 高长林,崔可锐,钱一雄,等.天山微板块构造与塔北盆地[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68
  • HTML全文浏览量:  82
  • PDF下载量:  253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10-27
  • 修回日期:  2011-12-24
  • 刊出日期:  2012-0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