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微量沥青族组份的TLC/FID分离分析方法
余至清
1986, 8(3): 193-198. doi: 10.11781/sysydz198603193
摘要(682) PDF(336)
摘要:
TLC/FID方法的建立,主要根据现行沥青族组份分离过程中的某些局限性,采用薄层色谱(TLC)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相结合,以硅胶或氧化铝吸附剂涂制于TLC烧结棒,点样和色谱展开,在棒架上以恒定的速度移动通过检测器火焰,各组份被自动扫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几乎适应于所有低挥发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特别适用于沥青含量极低的碳酸盐岩样品的分析。
岩屑气的测定方法
蒋梅先, 陈伟钧
1986, 8(3): 199-204. doi: 10.11781/sysydz198603199
摘要(614) PDF(309)
摘要:
在天然气勘探中,利用残存在岩屑中的气体组份和含量分布判别气源岩的类型及演化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岩屑气的测定,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岩屑搅拌粉碎脱气装置,并利用HP-5880气相色谱仪进行了岩屑气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济阳拗陷古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移聚
杨绪充
1986, 8(3): 205-214.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05
摘要(592) PDF(376)
摘要:
众所周知,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或逸散乃至破坏等各个环节,无一不与地下水的作用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古水文地质演变是很有必要的。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济阳拗陷的古水文地质条件(侧重于古水动力条件)及其与油气移聚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冀中拗陷天然气源几个问题的浅析
王雪平, 费宝生
1986, 8(3): 215-223.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15
摘要(571) PDF(260)
摘要:
冀中拗陷经过了多年勘探,相继发现了天然气藏,尤其是近年来在文安—苏桥等地区的勘探,又有新的突破,打出了高产气井,控制了一定的储量,为向首都北京供气创造了条件。为了进一步扩大储量,找到更多的气藏,关键是要进一步分析天然气源,明确勘探方向。因此,笔者就手边的资料,对本区天然气源作一个粗浅的分析,以期有助于天然气藏的勘探。
SEM/EDAX对混层粘土矿物的研究及其与生油关系的探讨
奚可棠
1986, 8(3): 224-234.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24
摘要(677) PDF(323)
摘要:
M-I1)混层矿物的鉴别和混合层中I百分含量的测定,是从成岩作用出发研究石油生成、运移的一项重要工作。泥岩中M-I混层矿物分析,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是x射线粉末衍射法,但此法在某些方面尚存在问题。我们采用扫描电镜在观察形貌同时用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对M-混层矿物进行鉴别和比值测定,得到较好的效果。泥岩在成岩作用期间,由于温度的变化,使有机质和无机质成分发生了转化。A·EI福斯科罗斯等(1976年)研究粘土成岩阶段的矿物学和化学指标与有机质R°和烃类的形成建立相互关系,80年他们又研究了砂岩自生粘土中混层矿物的形成与石油的生成以及排烃时间是一致的。
四川盆地的基岩结构及其与上覆层的关系
康义昌
1986, 8(3): 235-242.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35
摘要(621) PDF(408)
摘要:
本文探讨的基岩,是指盆地内沉积盖层的基底,它们是变质的褶皱的早期岩系,是以明显不整合界面与上覆沉积层分界的。近年来,由于地球物理勘探工作量的增大,手段的更新,四川盆地区域地震大剖面获得较好的效果,取得了大量丰富的地震反射信息。通过钻井、地面露头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地质解释,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四川盆地的地质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的认识,也为盆地的深层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本文在综合五条区域地震大剖面的基础上,仅以其中最长的一条中—S—X区域剖面(见照片)为代表进行地质综合解释,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与本文有关问题。
华北盆地区域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韦正金, 张福水, 黄风珍
1986, 8(3): 243-252.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43
摘要(594) PDF(279)
摘要:
华北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断拗转化型的含油气盆地,它是在晚元古代(震旦亚代)至三叠纪发育的华北地台东部的基础上经过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而成。这一事实已被愈来愈多的地震剖面所揭露,其基本地震地质剖面结构的特征见於表1,图1。
计算沉积层古厚度的逐层恢复法
袁炳存, 钱奕中
1986, 8(3): 253-262.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53
摘要(611) PDF(195)
摘要:
油气勘探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油气聚集存在于含油气盆地之中,因此,油气田的调查和勘探必须着眼于含油气盆地的研究,研究盆地的沉积史,构造发展史,有机物质演化史以及流体(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史。在盆地全部地质演化史的研究中,沉积层的厚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然而,各个地史时期沉积层的厚度不应该是一个常数,随着它自身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但是,目前利用厚度法进行地质分析时都运用沉积层的现厚度(或称今厚度)代替各地史时期沉积层的古厚度,这样分析的结果必然产生一定的误差。
用于气相色谱进行气体分析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张渠, 蒋梅先
1986, 8(3): 263-270.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63
摘要(589) PDF(222)
摘要:
用气相色谱来分析气体混合物已有过许多报导。通常使用的进样方法是用六通进样阀系统导入或由气密性的注射器进行。但前者气样用量较大,后者则易于造成较大的操作误差,所以对于样量较少的气体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常常给分析人员带来较大困难。例如在安瓿瓶中进行气发生率试验的测定等。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以满足生产和科研的需要。
昆明盆地参3孔晚新生代沉物积中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宋振亚, 贝丰
1986, 8(3): 271-283.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71
摘要(678) PDF(255)
摘要:
本文为昆明盆地新生代沉积有机质研究的一部分。着重讨论参3孔晚新生代沉积物中甾类、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构型和分布,进而分析这些特征与沉积物类型及埋藏深度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对于探讨内陆淡水湖盆沉积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和早期演化、陆相沉积有机质的生源物性质与特征、再现内陆淡水湖盆沉积有机质的成烃模式,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侏罗系泥岩流体压力与油气聚集
杜凤钦
1986, 8(3): 284-289.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84
摘要(719) PDF(343)
摘要:
本区系四川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素有“川北拗陷”之称。区内侏罗系以上地层,由老至新有: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J1z1)、东岳庙段(J1z2)、马鞍山段(J1z3)、大安寨段(J1z4),中统千佛崖组(J2q)、下沙溪庙组(J2x)、上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2n),上统蓬莱镇组(J3p)以及白垩系下统剑门关组(K1j)。其总厚约为4500至6000米。早侏罗世中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本区为湖盆主要发育时期,沉积了砂、泥岩夹介屑灰岩。白垩系下统沉积后,该区普遍抬升,致使剑门关组、蓬莱镇组、遂宁组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剥蚀厚度约为900至2100米。该区产油气层段为大安寨段及千佛崖组。
未成熟碳酸盐生油岩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徐伟民
1986, 8(3): 290-294.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90
摘要(567) PDF(266)
摘要:
江苏句容盆地继下青龙组(T1x)碳酸盐岩产层中发现自生自储的低—中等成熟度原油之后,又在上覆上青龙组(T1s)见到未成熟的碳酸盐生油岩。这种在地质时代相对较老的早三叠世中见到未成熟碳酸盐生油岩的情况,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值得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应用烃类组成、岩石热解色谱、烷烃气相色谱、干酪根红外吸收光谱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成果,对未成熟碳酸盐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成因进行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二叠系生油岩的热解色谱分析
马晖
1986, 8(3): 295-298.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95
摘要(549) PDF(245)
摘要:
在石油勘探中,各类型生油岩所生成的石油数量和性质,主要取决于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的类型以及有机质的成熟度。热解色谱分析是研究生油岩中有机质性质、成熟程度和不溶有机质的演化特征以及进行生油潜量快速估价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就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二叠系的一些生油岩样品的热解色谱分析资料进行探讨。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沙七井三叶虫碎屑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刘名九, 周棣康
1986, 8(3): 299-299. doi: 10.11781/sysydz198603299
摘要(480) PDF(184)
摘要:
在沙七井5436米—5445米的岩屑薄片样中,见有灰岩碎屑,其中一块灰岩中发现三叶虫碎片及一颊刺(见照片1.2),与其伴生的尚有套迭的小壳类软舌螺与少量碎片、海百合(?)、藻屑(?)等。三叶虫碎屑略呈园弧形,长0.11—0.34毫米。在单偏光镜下隐约可见树皮状花纹,正交偏光下呈明显的波状消光;颊刺为横断面,园弧形,直径0.0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