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2年  第14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宁镇山脉印支—燕山早期的滑脱拆离构造
刘少峰, 庄培仁, 徐成彦
1992, 14(2): 109-115.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09
摘要(715) PDF(373)
摘要:
宁镇山脉海相中、古生界沉积盖层内部存在多层滑脱系统。在印支-燕山早期,由于区域性的重力和后推力的作用,沉积盖层沿不同滑脱层经过连续的、递进的滑脱变形形成了滑脱拆离构造,主要型式有:箱状褶皱构造、顺层滑脱构造及褶皱-逆冲构造。滑脱拆离构造的动力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印支期的以滑覆为主、推覆为辅的动力模式和燕山早期的以推覆为主、滑覆为辅的动力模式。
等变质煤中镜质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核磁共振特征
赵师庆, 王飞宇
1992, 14(2): 116-124.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16
摘要(653) PDF(358)
摘要:
本文应用核磁共振法CP/MAS-13C-NMR和1H-NMR技术,研究高挥发份烟煤阶段(R°max≈0.64~0.74%)两种煤相的镜质组和镜质组氯仿可溶物的核磁共振特征,并结合元素分析、抽提物分离分析以及煤岩学特征等,对这两种煤相镜质组的结构进行研究。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震旦—奥陶系白云岩的储集性
叶德胜
1992, 14(2): 125-134.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25
摘要(633) PDF(311)
摘要:
震旦-奥陶系白云岩是塔东北地区的主要储集岩,著名的沙参2井的高产工业油层即是奥陶系白云岩。本文探讨了震旦-奥陶系白云岩的储集特征、控制储集岩发育的主要因素,并对储层作了分层评价,预测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探讨了储层转化为油气层的可能性。
闽西溪口组沉积环境及构造意义
周祖翼
1992, 14(2): 135-141.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35
摘要(637) PDF(375)
摘要:
对闽西溪口组(T1x)的沉积特征、岩石化学成分、构造形变的研究表明,它是在海水较深的动荡环境下快速沉积而成的一套位于与活动陆缘相连的前陆盆地底部的复理石沉积,它和上覆沉积物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前陆盆地沉积序列,其形成与东南沿海中生代早期的一次较为温和的造山作用有关。
藏北油气远景及勘查方向
穆青
1992, 14(2): 142-151.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42
摘要(886) PDF(369)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藏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地质、沉积相及油气地球化学等特征和分布规律,提出伦坡拉盆地和羌塘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利用压实模拟计算地层古厚度及差异压实量的尝试
关振良
1992, 14(2): 152-158.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52
摘要(664) PDF(314)
摘要:
本文通过实例阐述了利用压实模拟计算地层古厚度和差异压实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下扬子苏南地区重磁场特征与上地壳层带构造的初步研究
姜永基
1992, 14(2): 159-169.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59
摘要(656) PDF(409)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下扬子苏南区重磁资料的计算机处理结果,结合其他有关资料,提出了该区重磁场若干特征及其反映的上地壳层带构造特点的初步认识:1.重磁场表现的一系列正负相间的异常条带,沿不同走向的重磁异常梯度带,异常轴向的突然改变、扭曲等特征,说明该区发育了数条北东向及北北东向复式背、向斜褶皱带以及北东向,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西向四组不同构造旋回期形成的断裂构造带;2.从重磁场强度分布、物性特征揭示与褶皱、断裂构造带伴生发育了不同层位、不同深度、不同走向的逆冲推覆构造及局部滑脱构造;3.全区上地壳显示三层特点:即基底构造层、含油气构造层、披覆构造层。
异烷烃和环烷烃的分析方法及地球化学应用
徐濂, 梁舒
1992, 14(2): 170-180.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70
摘要(624) PDF(32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地质样品微量异烷烃和环烷烃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从总烷烃馏份中分离出微量的异烷烃和环烷烃,单独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为微量烃类的样品分离分析,特别是对有机质含量低、成熟度高的我国南方碳酸盐岩样品的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
倪丘集断陷石炭二叠系煤系二次演化生烃的初步研究
韩云生
1992, 14(2): 181-187.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781
摘要(639) PDF(317)
摘要:
笔者应用氯仿沥青A、烃含量、氢碳原子比、煤岩显微组分和镜煤反射率等参数,系统地对比了处于同一断陷中原始沉积相同,但新生代覆盖厚度不同的南6和南11井,发现区内石炭二叠系煤系确实存在二次演化生烃过程,并初步判别了二次演化生烃门限深度为3400m,起始排烃深度为4000m,上述认识对今后寻找煤系二次演化形成的煤成气(油)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冀中拗陷新生代火成岩分布及含气特征
刘前志
1992, 14(2): 188-194.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88
摘要(587) PDF(343)
摘要:
新生代火成岩分布于下第三系地层中,为基性的喷发岩或侵入岩,由南向北,时代变新,厚度及分布范围增大。北部的廊固凹陷规模最大,分布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厚度超过500m,以辉绿岩为主。由于岩浆的侵入和喷发的热力作用,提高了生油门限深度,有形成大量油气的条件。与火成岩有关的有四种储集层:玄武岩、辉绿岩、凝灰岩和斑点板岩,均以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为主。其中以斑点板岩储集性能最好。可形成上倾尖灭、透镜体和构造-岩性三种圈闭。已发现的油气藏以构造-岩性为主。
用MnO/TiO2指标探讨安徽巢湖二叠系海陆相的变化
王子玉
1992, 14(2): 195-199. doi: 10.11781/sysydz199202195
摘要(683) PDF(695)
摘要:
本文在系统地化学分析资料基础上,应用MnO/TiO2比值,对安徽巢湖二叠系海陆相的变化和主要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与C/S比值、δ13C以及古生物和岩石地层沉积环境的综合分析结论是基本吻合的。从而证明了MnO/TiO2比值可以作为辨别海洋沉积物沉积环境的一项有效的地球化学标志,而用其来探讨地层海陆相的变化是可行的。
五大连池地幔成因的天然气
戴金星, 文亨范, 宋岩
1992, 14(2): 200-203. doi: 10.11781/sysydz199202200
摘要(673) PDF(409)
摘要:
本文主要对五大连池天然气的成因进行探讨。作者根据该区天然气组份和岩浆包裹体气组份以及某些元素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说明五大连池的天然气为地幔成因。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上侏罗统大磨拐河组障壁砂坝和斜坡裙沉积
沈凤, 张金亮
1992, 14(2): 204-212. doi: 10.11781/sysydz199202204
摘要(650) PDF(254)
摘要:
本文通过钻井取芯资料,并结合地震地层学和测井资料,对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障壁砂坝和斜坡裙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障壁砂坝分布在湖滨浅水区,与湖岸线平行展布,它们与局限湾泥岩和煤层共生,组成了数百米厚的沉积层序。本区障壁砂坝多为水进型,具有明显的层理旋回特点,并具细-粗-细的垂向层序特征。斜坡裙是乌尔逊凹陷新发现的砂体类型,分布在近滨至滨外斜坡环境,斜坡裙由内碎屑砂岩和纹层状砂岩组成,与暗色泥岩互层,内碎屑的定向反映了波浪作用。斜坡裙砂体平行于沉积斜坡展布,倾向剖面为不对称的丘形,向岸一侧陡倾,而向盆地一侧缓倾。
浅论储集层(体)的研究
贾振远
1992, 14(2): 213-215. doi: 10.11781/sysydz199202213
摘要(607) PDF(282)
摘要:
储油气层是含油气盆地勘探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对储油气层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含油气盆地的评价。储集层的研究不仅贯彻在整个油气勘探阶段之中,而且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更为重要。如何认识、研究、评价储集层,已成为储集层研究中的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