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35卷  第3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第3期目次
2013, 35(3).
摘要(727) PDF(558)
摘要:
盆地·油藏
准噶尔盆地缘地层不整合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展望
张善文
2013, 35(3): 231-237.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31
摘要(1475) PDF(772)
摘要:
基于大量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缘地层不整合样式结构特征,研究并总结了盆缘不整合的油气成藏特征及模式,提出了今后的勘探方向.认为: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运动与频繁岩相变化使得盆缘不整合广泛发育,在宏观样式上具有削超、削平、平行等3种类型,垂向上具有三层或二层结构,并形成了多种渗透性组合形式.受不整合样式结构及渗透性组合、盆缘地质背景、盆内源岩发育状况等的影响,盆缘不整合成藏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不整合可形成地层圈闭及其他相关类型圈闭;二是多油气来源、多充注期次、原生与次生油藏共存;三是不整合自身具一定输导能力,但横向输导范围有限,相关油藏中的油气需要由断层、骨架砂体以及不整合等构成的"断—毯"式输导体系进行运移.盆缘不整合相关油气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需要根据各地区油气发现情况与勘探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与评价工作.
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沙湾组沉积相新认识
宋璠, 杨少春, 苏妮娜, 向奎, 赵永福
2013, 35(3): 238-242.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38
摘要(1584) PDF(682)
摘要:
春风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的东北部,对该区沙湾组沉积环境、物源方向以及沉积相类型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一定分歧.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轻重矿物、粒度、微量元素分析等实验,结合测井相等方法对沉积相重新进行研究,认为该区主力产层沙湾组一段属于典型的水下沉积环境,砂体由北西和南西2个方向向油田中部交汇.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西北部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由南西向北东展布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以及西部平行岸线局限分布的滩坝沉积.
柴西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成藏影响
吴颜雄, 薛建勤, 冯云发, 张霞, 姜营海, 黄建红
2013, 35(3): 243-248.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43
摘要(1481) PDF(737)
摘要:
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晚期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活跃,对油气藏形成起了关键作用.以露头调查、地震剖面地质构造解释和油藏解剖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对柴西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成藏作用开展研究.新构造运动在现今地貌上表现为狮子沟组区域性不整合和北西西走向的地面构造特征.新构造运动期间断裂表现为深大断裂的再活动和新断裂的形成,并形成反冲构造、断展背斜、纵弯背斜和滑脱褶皱4种构造样式.新构造运动促进了圈闭的形成,并且是油气充注和油气成藏的关键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油气充注期匹配越好,越有利于油气成藏;断裂对构造圈闭的破坏作用越小,越有利于油气成藏.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及其勘探启示
马玉杰, 卓勤功, 杨宪彰, 方世虎, 唐雁刚, 郭小文, 王媛, 姜林
2013, 35(3): 249-254.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49
摘要(1317) PDF(738)
摘要:
综合运用多种成熟度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储层沥青测试、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油气充注过程为"早期成熟油、晚期高成熟油和高—过成熟气",早期形成的盐下古油藏受新近纪晚期断裂的破坏和高—过成熟油气的驱替,部分原油向上进入盐上浅层背斜圈闭汇聚成藏.随着膏盐岩盖层塑性增强,穿盐断裂消失,盐下圈闭再次聚集高—过成熟的油和气.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同时应重视浅层背斜油藏的勘探.因此厘定油气的成熟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对查明盆地油气构成和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卡拉沙依断层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张宇航, 汤良杰, 云露, 谢大庆, 邱海峻, 蒋华山
2013, 35(3): 255-262.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55
摘要(1361) PDF(677)
摘要:
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技术,对巴楚隆起中部卡拉沙依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卡拉沙依断层是巴楚隆起内部的多期活动断层,经历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等关键变形期.平面上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2条规模不同的断层自南西向北东呈剪刀式会聚,剖面内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由沿寒武系滑脱的坡坪式盲冲断层和基底卷入式高角度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含膏盐岩层系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层变形特征,基底先存构造的差异性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段变形特征,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期差异变形特征.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次洼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周卓明, 沈忠民, 张玺, 宋振响
2013, 35(3): 263-268.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63
摘要(1441) PDF(887)
摘要:
通过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次洼基本油气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营城组一段形成于断陷发育的鼎盛时期,发育稳定的大套泥岩夹薄砂岩地层.地化特征表明该段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丰富、热演化处于生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等特点.泥页岩中平均孔隙度达到3.52%,裂缝和微裂缝相对较发育,不仅可以为游离态气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且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41.1%,石英含量在15.1%~23.4%之间,岩石具有较好的可压性.钻井现场解析结果表明该段泥页岩中含气最高可达3.09 m3/t,且钻井气测全烃异常以及测试资料也表明该区页岩气的存在,说明该泥页岩中蕴藏着一定规模的页岩气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
长岭断陷营城组水文地质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韩志艳, 陆建林, 王保华, 张彦霞
2013, 35(3): 269-273.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69
摘要(841) PDF(465)
摘要:
对长岭断陷腰英台—查干花地区营城组主要探井油田水常规化学组分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NaHCO3型水占总样品数的80%,CaCl2型水主要分布于YS1和YS2井区;ρ(HCO3-)、总矿化度、脱硫系数等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匹配性,矿化度高值区对应脱硫系数低值,反映地层封闭性好、水交替作用缓慢,有利于油气聚集及保存.钾含量高可能是储层储渗性能好的一个标志,钡含量较高则反映了其地层处于较强的还原环境中,可能具有更为有利的天然气保存环境.结合该区构造活动的影响,表明根据油田水水文地质特征能有效地判断油气储集和保存条件.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构造特征和演化机理
路慎强, 陈冠军, 吴孔友, 冯德永
2013, 35(3): 274-279.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74
摘要(1393) PDF(538)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段盐膏层和沙三段超压泥岩层等塑性物质的存在,为弹性基础悬臂梁理论在该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自沙四段沉积晚期开始,东营凹陷东段的受力以及变形状态就类似于以下伏盐膏层为弹性基础,以南部广饶凸起为固定端,以北部陈南断层为自由端的弹性基础悬臂梁,在自身重力以及上覆沉积物载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自由端的沉降幅度逐渐增大,使得盆地整体呈箕状产出,在这个沉降过程中,塑性物质不断流动聚集,对上覆地层造成拱升,从而形成中央背斜带.此后悬臂梁又一分为二,单独作用,继续推动着整个凹陷的演化进程.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沙河街组储层特征
经雅丽
2013, 35(3): 280-284.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80
摘要(1452) PDF(611)
摘要: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勘探程度很低,沉积储层等基础地质条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沙河街组是青东凹陷主要的含油层系.综合岩心、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对该区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沙河街组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粒间溶蚀孔和粒内溶孔为主.沙四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晚成岩A期,非均质性较强;沙三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整体物性表现为高孔、高渗透的特征.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溶蚀作用的发生与有机质排烃伴生的有机酸有关,使储层物性得以改善;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使储层孔渗性变差.
北部湾盆地洼陷优选与油气分布
赵志刚, 吴景富, 李春荣
2013, 35(3): 285-290.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85
摘要(1378) PDF(869)
摘要:
北部湾盆地是典型的裂谷盆地,整体上可以划分为15个洼陷和早衰型、继承型、晚成型3种洼陷类型,15个洼陷可定性评价划分为四级.继承型洼陷是烃源岩分布和发育最有利的洼陷类型,其控制了富生烃洼陷的发育和分布;富生烃洼陷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已发现的油气藏均分布在富生烃洼陷的周缘.断裂及其活动性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和垂向分布,油气藏主要以断裂封堵的油气藏为主,并沿主要断裂分布.沿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断裂,形成"垂向多层系、多类型油藏叠置,横向沿断层分布"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对于早期活动强,后期活动弱的断裂,油气主要在深层流沙港组三段聚集,形成深层断层反向遮挡的油气聚集模式.
西非科特迪瓦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
程建, 段铁军, 倪春华, 袁东风
2013, 35(3): 291-295.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93
摘要(1622) PDF(842)
摘要:
科特迪瓦盆地是西非几内亚湾北段一个东西向的具拉分性质的复杂盆地,盆地具有转换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叠置的性质.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阶段:阿普特期以前为前裂谷期;阿普特期—塞诺曼期早期为裂谷期;塞诺曼期至今为后裂谷期.盆地3期演化相应地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沉积体系.科特迪瓦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聚集区带集中分布在北缘雅克维尔槽地南侧的东西向正向构造带上.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是"裂谷层序型成藏模式"和"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型成藏模式".圈闭类型以构造型、构造—不整合型和地层型为主.
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周长迁, 张庆春, 杨沛广, 段海岗
2013, 35(3): 296-301. doi: 10.11781/sysydz201303296
摘要(1438) PDF(877)
摘要:
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之一,主要产层为白垩系.在构造、沉积、钻井、测试等资料基础之上,研究认为多套优质成熟烃源岩、有利的储盖组合、一系列大型背斜圈闭控制着盆地内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受成藏条件控制,盆地中—南部和北部发育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南部发育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油气以通过输导层的水平运移为主,烃源岩差异造成原油性质的差异.盆地北部,侏罗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大型走滑断层运移到上白垩统储层,油气的差异运移聚集作用造成油气藏原油特征下轻上重.
油气地球化学
塔北隆起北缘原油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
李洪波
2013, 35(3): 302-306. doi: 10.11781/sysydz201303302
摘要(1402) PDF(549)
摘要:
对塔北隆起北缘原油进行了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刻画了原油的轻烃组成特征.所有轻烃化合物中,环戊烷系列化合物碳同位素在不同原油之间差异最小,对原油成因的鉴别意义小于其他化合物.优选的其他化合物碳同位素在不同成因原油中呈现出显著规律,轮台油气田煤成油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较重,主要位于-21‰-19‰之间;大涝坝油气田湖相油次之,位于-25‰-21‰之间;雅克拉油气田海相油最轻,位于-31.5‰-28‰之间.典型寒武系—下奥陶统来源的YN2井原油分布特征独特.上述分布特征揭示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可作为可靠的原油成因判识指标,尤其对于凝析油与轻质油更为有效.
南黄海盆地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郑仰帝, 蔡进功
2013, 35(3): 307-313. doi: 10.11781/sysydz201303307
摘要(1405) PDF(634)
摘要:
对南黄海盆地碳酸盐岩烃源岩(P1q-T1q)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及孢粉相等分析,研究海相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的形成和控制因素.通过对样品δ13C与δ18O相关性等的分析,发现碳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栖霞组δ13C相对青龙组偏重,预示着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更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栖霞组δ13C以均值为基准可以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并与孢粉相的变化相对应,表明不同层段烃源岩发育具有差异性.WX5-ST1井青龙组δ13CPDB(均值3.83‰)明显比CZ24-1-1井(均值-1.34‰)的偏重,并与高无定形孢粉相相对应,表明同一层段不同区域烃源岩形成也具有差异性.对比碳氧同位素和孢粉相资料,发现生物生产力与保存条件有效的匹配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层段.
碱性地层水对火山碎屑岩改造作用的实验研究
郭欣欣, 刘立, 曲希玉, 蒙启安, 宋土顺, 于淼
2013, 35(3): 314-319. doi: 10.11781/sysydz201303314
摘要(1270) PDF(632)
摘要:
以塔木察格盆地火山碎屑岩(流纹质凝灰岩、沉凝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密闭容器中地层水—火山碎屑岩相互作用的水热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碱性地层水对火山碎屑岩成分的改造.研究显示:在碱性地层水作用下,火山碎屑岩以石英溶解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石英的溶解度逐渐加大,而长石及碳酸盐矿物的溶蚀较弱;同时,通过扫描电镜(SEM)的观察发现:流纹质凝灰岩在100,120,140,160℃下样品表面有钙十字沸石生成;沉凝灰岩在100℃时有方解石生成,在120℃和180℃时样品表面有钙十字沸石生成.结合南贝尔凹陷石英保存完好,长石、碳酸盐矿物溶蚀溶解较强的特征,表明碱性流体对该区火山碎屑岩次生孔隙贡献较少.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原油成因特征分析
路清华, 邵志兵, 贾存善, 岳勇, 刘少杰
2013, 35(3): 320-324. doi: 10.11781/sysydz201303320
摘要(1555) PDF(684)
摘要:
玉北地区鹰山组原油为低凝固点、含硫、高蜡的中质油,饱和烃色谱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出现不同程度抬升,且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分碳同位素发生倒转,表明该区原油经历了至少2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与后期充注的高成熟原油相混合.地化分析主要表现为后期充注原油特征:弱植烷优势(Pr/Ph≤1.0),较高含量的伽马蜡烷(G/C30藿烷为0.24~0.4)及C35升藿烷/C34升藿烷>1.0的"翘尾巴式"特征,表明后期原油主要来源于还原—强还原生烃环境;正庚烷含量为46.47%~48.57%,C23-三环萜烷优势,较高的三环萜烷/藿烷,指示其生油母质为菌藻类;较高的庚烷值及四甲基萘指数表明原油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推测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气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蔡杰, 张敏
2013, 35(3): 325-330. doi: 10.11781/sysydz201303325
摘要(1341) PDF(693)
摘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33个煤系气源岩芳烃馏分GC-MS分析与研究,揭示出研究区煤系气源岩芳烃的组成特征与典型的煤系源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芳烃组成中表征高等植物生源输入的卡达烯、惹烯、1,2,5-三甲基萘、1,2,5,6-四甲基萘等化合物含量极低;而三芴系列相对百分含量表现出高硫芴与芴、低氧芴的特征,与典型煤系烃源岩中高氧芴含量之特征差异迥然.造成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气源岩芳烃组成的特殊性原因可能与该地区曾经遭受过海侵作用和高热演化有关.
方法·技术
盆地伸展系数求取方法与评价—以苏北盆地为例
包汉勇, 郭战峰, 张罗磊, 黄亚平
2013, 35(3): 331-338. doi: 10.11781/sysydz201303331
摘要(1632) PDF(714)
摘要:
伸展系数是张性盆地运动学分析的关键参数之一,对其计算可采用定义法、平衡剖面法和构造热演化模拟法.该文介绍了用这3种方法求取伸展系数的原理,并对苏北盆地晚白垩世伸展拉张以来的伸展系数进行了计算,综合分析后认为:定义法在获取了区域地壳厚度的基础上便能勾画出平面上的伸展系数分布图,便于区域比较,但对多期拉张的盆地而言,难以准确计算各期次具体的伸展系数;平衡剖面法能够恢复多期拉张的伸展系数,但因其自身难以做到真正的平衡,且没有考虑到地壳下部的热沉降,因而计算结果常需辅以其他手段加以对比分析;构造热演化模拟法在研究盆地构造形变的同时,综合考虑了深部构造热沉降,并且能读取不同时期任一点的地壳厚度,因而较定义法和平衡剖面法更为精确和方便.
胜利油田罗家地区页岩储层可压性实验评价
郭海萱, 郭天魁
2013, 35(3): 339-346. doi: 10.11781/sysydz201303339
摘要(1421) PDF(829)
摘要:
页岩储层的"可压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结合室内岩石力学和物性参数测试结果以及脆性指数计算方法,尝试对目标储层进行可压性评价,探索并形成较为系统的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结果显示,页岩抗张强度、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断裂韧性较砂岩和碳酸盐岩低;垂直层理方向粘聚力大于平行层理方向,沉积层理面胶结脆弱;受诱导应力的作用,平行的沉积层理(天然裂缝系)与主裂缝夹角越大,越容易起裂.断裂韧性实验中,当人字形切槽与沉积层理面的夹角在45°以内时,裂缝容易沿层理面扩展;大于45°时,裂缝将穿过层理面扩展.综合分析表明,该页岩储层可压性较强.
芳烃单体烃GC/IRMS分析分离的便捷柱色谱法
陈祖林, 张敏, 刘海钰
2013, 35(3): 347-350. doi: 10.11781/sysydz201303347
摘要(1368) PDF(655)
摘要:
介绍了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成本低,可将芳烃馏分中的萘系和菲系化合物进行快速分离的小型柱色谱法.通过GC-MS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将芳烃中的萘系和菲系化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富集,解决了总芳烃馏分在气相色谱易出现的UCM鼓包和多取代基萘系物和菲系物的共溢出现象.并通过GC-IRMS分析萘系和菲系化合物中单体烃碳同位素值检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方法试剂用量少、分析步骤简单快捷,可用于芳烃馏分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