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35卷  第6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第6期目次
2013, 35(6).
摘要(408) PDF(686)
摘要:
盆地·油藏
致密岩油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王震亮
2013, 35(6): 587-595. doi: 10.11781/sysydz201306587
摘要(1103) PDF(1931)
摘要:
致密岩油是我国石油勘探比较现实的接替领域。致密岩油研究的难点在于:致密化过程与不同级别孔隙对石油迁移的影响,石油可否发生明显运移;是否全部为连续性油气聚集。近年来,人们总结出国内致密岩油的主要地质特征,初步探索了致密岩油的形成分布、富集成藏特征,逐步建立了纳米级孔喉的观测技术。国外研究认为,致密岩层内的流体流动受控于优势孔隙—喉道的分布,中孔网络与有机质内的大孔相连,提高了致密岩层的渗透性;致密油在富集过程中也会发生明显的侧向运移;连续性油气聚集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威利斯顿盆地和大绿河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今后应关注:岩石致密化过程和微米—纳米级孔喉的形成分布、致密岩油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成藏机理、我国致密岩油的资源潜力评价指标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
川东北元坝区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分析
周德华, 焦方正, 郭旭升, 郭彤楼, 魏志红
2013, 35(6): 596-600. doi: 10.11781/sysydz201306596
摘要(1235) PDF(1219)
摘要: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储集空间特征、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对川东北元坝区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显著地质特征是: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千佛崖组千一—二段,为浅湖—半深湖沉积,黑色泥页岩夹灰岩或砂岩。有机质较为发育,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4%,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1.4%~1.6%之间,均处于凝析油—湿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总体上,中下侏罗统页岩气构造简单、稳定,断裂不发育,保存条件良好,有利于烃类形成。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总体与北美Eagle Ford页岩气特征相似。大安寨段暗色泥页岩厚40~115 m,孔隙类型丰富,发育水平缝和微裂缝,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52.7%,杨氏模量平均为37 GPa,泊松比平均为0.30,有利于压裂形成网络裂缝。
页岩气储层含气性影响因素及储层评价——以上扬子古生界页岩气储层为例
郭少斌, 黄磊
2013, 35(6): 601-606.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01
摘要(897) PDF(1018)
摘要:
页岩气藏属于自生自储型气藏,在进行储层评价时,应该重点考虑含气性。以我国上扬子古生界7口页岩气井岩心样品测试数据为基础,首先从总含气量入手,讨论储层含气性影响因素,包括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等温吸附气量、伊/蒙混层含量和可动流体百分数,研究发现可以用总含气量0.5 m3/t作为区分储层与非储层的界限,各项指标均和总含气量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进而运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储层评价,同时参考前人成果和经验数据,提出了储层评价方案和储层空间图像特征。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纪地层问题讨论
黄太柱, 蔡习尧, 郭书元
2013, 35(6): 607-614.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07
摘要(839) PDF(967)
摘要:
通过对大量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详细讨论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纪地层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该区两统4组新的地层层序,恢复了巴楚组与卡拉沙依组的原定义,新建玛扎塔格组。确认“巴楚运动”发生在早石炭世晚期,其在塔里木盆地表现为西强东弱。巴楚隆起东段砂泥岩段角度不整合于上泥岩段之上,西段为小海子组覆盖在中泥岩段或生屑灰岩段之上,至隆起西端——柯坪地区则为康克林组覆盖在四石厂组之上,巴楚组至玛扎塔格组剥蚀殆尽。巴楚隆起西部小海子组产Triticites带,发育逍遥阶,东部则缺失。建立了小海子组与南闸组的岩电划分标准,2组分别产S. suberectus–S. parvus–G. bella带、Triticites带与S. isolatus带、S. whitei–N. pequopensis带、Pseudoschwagerina带;2组间的间断由东向西逐渐缩小,至巴楚隆起西端为整合接触关系。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志留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王斌, 赵永强, 王恕一, 张根法, 罗宇, 陈绪云, 雷蕾
2013, 35(6): 615-620.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15
摘要(841) PDF(889)
摘要: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志留系储层特征进行了总结,从碎屑组分、沉积和成岩等多方面分析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志留系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分成熟度较低。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孔喉连通性差。沉积作用是控制志留系砂岩储层形成的基础;强烈的压实作用和普遍的胶结作用是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构造破碎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形成储层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烃源灶迁移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定位作用
柳波, 刘定勇, 郭天旭, 黄志龙, 刘振宇, 吴凡
2013, 35(6): 621-625.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21
摘要(951) PDF(728)
摘要:
根据油气源对比、成藏期次及烃源灶迁移演化分析认为,3套烃源灶的迁移演化控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今油气的分布:佳木河组气源灶早期生成的天然气没有保存下来,现今气源灶的位置控制了气藏的分布;风城组烃源灶在玛湖凹陷中心已处于过成熟阶段,只有灶缘还在生成油气,控制了其贡献的油气藏也主要分布在西北缘两翼;乌尔禾组烃源灶成熟演化总体相对滞后,凹陷中部仍处于大量生油气阶段,来源于该套烃源灶的油气藏也主要分布在西北缘地区的中部。单个烃源灶在不同地质时期供烃强度不同,多个烃源灶在同一地质时期供烃强度也不同,所以在西北缘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烃源灶供烃模式,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格局。
莺歌海盆地SE区上中新统重力流与内波内潮汐沉积新认识
杨红君, 郭书生, 刘博, 卢庆治, 佟彦明
2013, 35(6): 626-633.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26
摘要(923) PDF(692)
摘要:
综合利用岩心、微电阻率成像和常规测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构造带SY区和SE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流组一段地层发育一套海底扇背景下细粒沉积体,在重力流沉积过程中受到深水牵引流中的内波内潮汐的改造,形成了5种典型的岩相类型:(1)双向砂纹层理细砂岩相;(2)波状、脉状和透镜状层理砂泥互层相;(3)双泥岩纹层、泥质条带细砂岩相;(4)块状层理、递变层理细砂岩相;(5)漂浮泥屑、泥砾细砂岩相。研究表明,SE区黄流组一段整体上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少部分内波内潮汐沉积,同时可见重力流和内波内潮汐沉积互层。
南海北部二氧化碳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金晓辉, 林青, 傅宁, 黄霞, 祝有海
2013, 35(6): 634-639.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34
摘要(1357) PDF(1040)
摘要:
南海北部天然气富含CO2等非烃气体,非烃气体对于水合物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含CO2的天然气向上运移渗漏到浅层,条件适当时,CO2可作为碳源,被还原成CH4,在浅层形成水合物成藏。选取南海北部的几组不同CO2、N2含量的气体组分进行的实验表明,含CO2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温度比纯甲烷水合物要高,致使水合物的赋存深度增加,从而拓展了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高含CO2的天然气藏发生强渗漏并运移至上覆甲烷水合物层时,CO2可能会置换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使原有的水合物矿藏遭受破坏或甲烷饱和度下降。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二叠系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李莹, 马明永
2013, 35(6): 640-645.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40
摘要(983) PDF(1089)
摘要:
采用沉积学、岩石学与石油地质学等方法,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观察与实验基础上,对南华北地区周口坳陷二叠系进行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发现太原组胡石砂岩、山西组大占砂岩、下石盒子组砂锅窑砂岩、上石盒子组田家沟砂岩和孙家沟组平顶山砂岩是主要的砂岩储集体。砂岩中石英含量相对较高,颗粒间局部存在较大孔隙,部分颗粒因遭受过构造挤压等作用发生形变或破碎。长石含量相对较低,多为钾长石类。砂岩的填隙物以泥质、硅质、钙质和绿泥石质较为常见。本区岩石遭受的成岩变化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交代作用4种。综合分析本区二叠系砂岩储层的各项指标,认为砂岩普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和晚成岩阶段。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王小洪, 刘大锰, 姚艳斌, 谢忱
2013, 35(6): 646-650.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46
摘要(966) PDF(1251)
摘要: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含煤沉积体系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特征的研究,发现太原组主要为潟湖—潮坪—障壁岛沉积和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从主要可采煤层的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岩物性变化及煤层顶底板封盖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3号煤厚度较小,甚至出现变薄尖灭的现象;5号煤在全区发育且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好。煤层顶底板主要以泥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以厚层泥岩为顶底板的结构稳定的煤层更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白马滩镇以东地区为2套煤层的有利开发区块。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体系分频特征研究
许永哲, 王玉华, 陈雷, 陆永潮
2013, 35(6): 651-656.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51
摘要(972) PDF(895)
摘要:
川东北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滩埋藏深、横向变化大,用常规方法预测生物礁滩体描述困难。基于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分频技术以及井震结合,确定了不同沉积相对应的频率范围,在此基础上刻画出了生物礁随频率变化的形态和平面展布特征,划分和确定了岩性油藏边界,为该区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能河道砂体特征及勘探意义——以元坝地区须三段为例
王威
2013, 35(6): 657-661.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57
摘要(773) PDF(856)
摘要:
元坝地区须三段钙屑砂岩气藏具有“源储共生、高效运聚、成藏条件优越和整体含气”的岩性气藏的特征,储层主要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高能河道砂体中。元坝地区西北部须三段富钙屑高能河道砂体具有低伽马(伽马曲线均呈光滑箱型或微齿化箱型)、高电阻,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石英含量低,溶蚀孔隙和裂缝十分发育的特点。富钙屑高能河道砂体沉积厚度大,是须三段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基础;近物源,碳酸盐岩屑含量高,抗压实程度强,可溶蚀程度强,是须三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须三段钙屑砂岩气藏的勘探应以钙屑砂岩单层厚度大、钙屑含量高、石英含量低的近源高能河道砂体为主要对象。
油气地球化学
梨树断陷主力烃源岩与油源对比
顾忆, 秦都, 路清华, 李贶, 宋振响, 黄党委
2013, 35(6): 662-667.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62
摘要(857) PDF(1056)
摘要:
通过对梨树断陷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烃源岩、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主力烃源岩特征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在生物标记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认为梨树断陷中的原油主要来源于Ⅱ1型生烃母质,苏家屯地区有部分Ⅲ型生烃母质来源原油的混入。油源对比表明,梨树断陷原油主要来自沙河子组烃源岩,部分地区有营一段烃源岩的贡献。
鲁卜哈里盆地志留系热页岩特征及成熟度演化史
郑磊, 金之钧, 周瑾
2013, 35(6): 668-675.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68
摘要(1054) PDF(890)
摘要:
根据钻井资料,分析了鲁卜哈里盆地志留系底部热页岩在盆地内的发育状况。对岩心、岩屑样品进行了TOC测定、热解分析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认为热页岩演化已达成熟—高成熟阶段,有的甚至是过成熟阶段。对样品干酪根、沥青“A”及其族组分的碳同位素分析,确定了有机质类型为II型。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对3口探井进行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度史模拟,并对对外合作区块热页岩进行成熟度演化史模拟,认为该区块志留系底部热页岩由深凹至东部斜坡各阶段的演化时间依次变晚,凹陷区热页岩在早二叠世均已进入成熟演化阶段;而东部斜坡热页岩于早三叠世末—晚侏罗世末期才进入成熟演化阶段。
西藏乌郁盆地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易立, 李亚林, 王成善, 马鹏飞, 张海龙, 张小龙
2013, 35(6): 676-682.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76
摘要(976) PDF(984)
摘要:
乌郁盆地为西藏高原新生代山间盆地,渐新世以来自下而上发育渐新统日贡拉组、中新统芒乡组、上新统嘎扎村组、上新统宗当村组地层,这些地层中均有暗色烃源岩出露。地化分析表明,芒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生烃潜量大,处于生油高峰期阶段;nC21-/nC22+均值为1.2,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Pr/Ph均值为1.2,表明有机质沉积环境为深湖—半深湖弱还原环境;γ-蜡烷指数较高,均值达到了3.32,说明沉积时期水体出现分层并具有较高的盐度,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芒乡组烃源岩是乌郁盆地的主力烃源岩。芒乡组煤层样品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以Ⅲ型为主,进入成熟阶段,是良好的气源岩。
巴楚—麦盖提地区主要油气藏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丁勇, 贾存善, 邵志兵
2013, 35(6): 683-688.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83
摘要(964) PDF(847)
摘要:
巴楚—麦盖提地区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玉北地区玉北1井在奥陶系鹰山组测试获25.2 m3/d的海相工业油气流。玉北奥陶系油藏与巴什托(普)油气田的原油是否同源是困扰该地区油气勘探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玉北1井、巴什托(普)主要油气藏(田)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油—油对比、油源对比等综合分析,并类比塔河奥陶系原油进行了巴楚—麦盖提地区主要油气藏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分析。综合研究认为玉北地区奥陶系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塔河奥陶系原油相近。通过烃源有机相类比,认为玉北地区奥陶系原油可能来自塔西南地区中下寒武统斜坡相烃源岩;巴什托轻质油推测主要来自盆地—陆棚相寒武系烃源岩,部分来源于海陆交互相石炭系。
方法·技术
泥岩研究与盖层评价技术
秦建中, 刘伟新, 范明, 张文涛, 俞凌杰
2013, 35(6): 689-693.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89
摘要(883) PDF(1102)
摘要:
泥岩是沉积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样品保存性差、黏土矿物膨胀与收缩、颗粒细小,对于泥岩性质的认识并不深入。而弄清楚泥岩的性质有利于解决目前油气勘探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如钻井稳定性、超压风险、泥岩各向异性、泥岩岩石力学性质、物理特征及测井响应等。特别是在页岩气勘探过程中,对泥页岩的性质也需要有更多的认识。目前国内外泥岩性质研究与盖层评价技术已取得一系列进展。
一种泥页岩脆裂性质表征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鲍云杰, 杨振恒, 杨琦, 陈红宇, 付小东, 王杰
2013, 35(6): 694-697.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94
摘要(837) PDF(864)
摘要:
提出了一种泥页岩脆裂性质的表征方法——脆裂指数法,介绍了脆裂指数的测定流程和步骤。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对样品的大小、外形无特殊要求,对于泥页岩样品测试具有普遍意义。实验数据表明,泥页岩脆裂指数与孔隙度、比表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从测定流程、方法、实验数据以及文献分析来看,泥页岩脆裂指数具有表征孔隙发育程度及其内部结构,尤其是微孔隙、微裂隙的潜在应用价值。初步探讨了脆裂指数在表征泥页岩内部结构性质以及气体解吸行为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层间非均质大型平面模型水驱波及系数室内实验研究
王明, 杜利, 国殿斌, 李中超, 聂法健
2013, 35(6): 698-701. doi: 10.11781/sysydz201306698
摘要(1077) PDF(799)
摘要:
为认清层间非均质性油藏注水开发动态波及过程,依据中原油田的非均质特征,制作了层间非均质大型平面物理模型。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驱油实验,量化研究了正韵律高含水油藏地质模型不同注入体积及不同驱替压差下含油饱和度与波及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层间非均质模型三层的动用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动用程度与储层渗透率正相关。当注入体积从0.10 HCPV提高到1.15 HCPV时,高渗层波及效率从36.73%变化到100%,中渗层从24.49%增大到76.60%,而低渗层仅从14.24%变化到44.90%。驱替压差提高时,对低渗层的采出程度提高幅度远大于高渗层。通过后期分层调整措施,可以提高中、低渗层的采出程度,层间调整是层间非均质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有效措施。
SEC石油储量替代率预测方法探讨
魏萍, 张玲, 翟中喜, 肖席珍, 郭鸣黎
2013, 35(6): 702-706. doi: 10.11781/sysydz201306702
摘要(1336) PDF(1483)
摘要:
储量替代率是反映石油公司经营状况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石油公司合理制定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和考核各分公司的重要指标。由于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储量替代率的准确预测难度很大。介绍了SEC储量替代率的内涵和特点,从SEC储量变化构成特点探讨了SEC储量替代率预测方法,即通过预测年度的“扩边及新发现”新增储量、“老区提高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和“修正”储量这三部分的储量,进而预测SEC储量替代率。该方法具有简单、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利用该方法对2011年某油田的SEC储量替代率进行了预测和验证,并讨论了影响SEC储量替代率指标预测结果的4个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