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2年  第4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苏北东台坳陷下第三系生油岩的时—温指数的探讨
费富安
1982, 4(4): 231-242.
摘要(81) PDF(3)
摘要: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石油地质工作者都十分重视油气成熟度的研究,认为干酪根转变成石油的过程中,或石油裂解生成甲烷的过程中,时间和温度都是重要因素。苏联学者H.B.劳普汀在1969年和1971年曾提出时间-温度指数(即T TI值)以反映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成熟度,普遍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本文对东台坳陷的金湖、高邮、溱潼三个凹陷各层段的TTI值作过计算,并重点讨论了阜宁组二、四二个主要生油层的成熟度、生油时间和深度,以及形成圈闭的有利时间。
苏北下第三系原油的演化和深源甲烷气的踪迹
陆曦初
1982, 4(4): 243-253.
摘要(112) PDF(1)
摘要:
历年来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苏北石油地质论著,论点虽各不相同,但对原油来源于以阜宁组为主的下第三系生油岩系的看法则是一致的。各种论点都强调了断陷-坳陷盆地格局对油气生、移、聚、散的控制,并一致承认盆地基础岩系,尤其是古生代天然气有较好的潜在远景。 处在区域性地壳拉张背景、具断陷向坳陷转化特征的板内盆地,下第三系油气常可沿断裂运移而往往集聚于远离源岩的层位中。因此,深埋于盆地底部的古生代煤系地层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如有气态烃类生成和集聚,也应具有向上运移的条件,即在苏北这样一个具多旋回成油气条件的地区,“古生新储”是可能的。
块断运动与隐蔽圈闭——以辽河西部凹陷为例
陈景达
1982, 4(4): 254-262.
摘要(104) PDF(1)
摘要:
块断差异运动与辽河裂谷形成机制 渤海湾早第三纪诸坳陷是一个规模巨大的裂谷系。前第三纪的基岩断块主要由前震旦系混合花岗岩、震旦亚界和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以及中生界的火山岩组成,可近似地看成刚性岩块。这个地区的区域断裂构造线的走向主要有前中生代的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晚中生代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受这两组断裂构造线的切割,基岩被肢解为一系列大小各异的菱形断块。早第三纪在区域性引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剧烈的块断差异运动。
从真31井的岩相分析论真武地区仑山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滩岛的存在
黄志诚, 李汉生
1982, 4(4): 263-268.
摘要(118) PDF(3)
摘要:
江苏北部江都县真武油田,真31井揭示新生界复盖下的古潜山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属于碳酸盐台地边缘浅滩、滩岛环境沉积。从下扬子区的碳酸盐岩研究中了解,这些浅滩、滩岛位于早奥陶世宁镇皖南碳酸盐台地的西北边缘上。 本文通过对真31井的岩相分析,论证了这个浅滩、滩岛确实存在,进而指出它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晚元古代至三叠纪海相生油岩与生油潜力
丘东洲, 演怀玉, 王守德
1982, 4(4): 269-278.
摘要(129) PDF(2)
摘要:
中国晚元古代至三叠纪海相沉积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厚度一般在3000米以上,局部地区可厚达数万米。在这些分布广阔而厚度巨大的海相沉积中,含丰富的有机质,发育有多层组油气源岩,为我国丰富的油气资源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作者从沉积相与油气关系入手,以编制的中国晚元古代至三叠纪各期海域沉积相图和海陆变迁图(1:1000万)为基础,探讨各地史时期海相生油岩的沉积特征、发育与展布,进而用体积法分别分地区、分相带估算了晚元古代至三叠纪海相沉积生油潜力和资源量,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普查、勘探提供参考。
热蒸发法测定岩石中的轻烃
钱志浩, 曹玉兰, 荣正光
1982, 4(4): 279-284.
摘要(92) PDF(2)
摘要:
目前常用的生油岩氯仿抽提的方法,由于碎样、长时间加温抽提、驱赶溶剂等操作手续,碳数低于15的轻质烃类(C-15)几乎损失殆尽。也就是说,有机溶剂抽提的方法,仅适应于研究岩石中碳数高于15的重质烃类( C+15),显然,这种方法远不能适应于研究工作的需要。 1970年法国石油研究所杜朗和埃斯皮塔利首先采用氟里昂11( CFCl3)方法,定量的测定了岩石中C1-C15的轻质烃类。
陆源碎屑潮汐沉积的判别标志
夏文杰
1982, 4(4): 285-293.
摘要(173) PDF(3)
摘要:
在海岸地区,水动力条件以潮汐作用占主导地位的沉积环境,称作潮坪。潮坪可以出现在多种地理环境中,如障壁岛后的泻湖或海湾中,或与河口-三角洲共生,也可出现在面临广海的沿岸地区。 潮汐沉积是由潮汐作用所形成的一系列沉积物,称作潮积岩( Tidalite)。它可以是陆源碎屑岩,也可以是碳酸盐岩。潮汐沉积主要指潮坪沉积,但其它一些受潮汐作用影响明显的沉积物,如部分河口-三角洲沉积,也属此类,即潮汐沉积的含义稍大于潮坪沉积。
勘探地堑构造是发现煤成气的重要途径
蔡乾忠
1982, 4(4): 294-295.
摘要(103) PDF(2)
摘要:
地堑构造是裂谷作用进一步演化,使其断裂下陷而形成的负向构造体系。如果发生在地台上,除组成地台的原始岩层被陷落深理之外,还接受大量沉积物质,对下部煤系地层的保存十分有利,因此地堑构造是发现煤成气重要途径。 以华北地台为例,大约于东径110°以东,自印支运动以来,由于地壳穹状隆起发生拉张断裂,使地台遭受解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以北北东向为主的地堑系,而在高隆部位常常使中生界缺失,古生界被剥蚀。
对湖南印支运动的认识
周喜裕
1982, 4(4): 296-301.
摘要(120) PDF(1)
摘要:
湖南印支运动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印支运动是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它结束了湖南海侵的历史,并奠定了现今湖南构造面貌,使尔后形成的侏罗系或瑞替克-里阿斯统为孤立山间盆地磨拉式堆积。笔者综合分析了已有成果,结合参加湘中石油会战野外观察资料,通过对三叠系重新划分、对比,认为湖南印支期处于由海洋向陆地转变的时期,上三叠-下侏罗统为陆缘海型的淡水一半咸水的碎屑沉积。晚三叠-早侏罗世地壳运动并不十分强烈,除湘东遭受褶皱外,其它地区主要为巨型坳褶,且愈往西愈微弱,湖南现今构造面貌主要为安源前幕所形成。
水沥青的分析方法及石油地质意义
吴德云, 程桂英
1982, 4(4): 302-303.
摘要(127) PDF(1)
摘要:
为系统研究水中有机质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我们开展了地层水中水沥青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把扩散和溶解于水中、可被氯仿萃取的有机物质称为水沥青。
改进SP-2305气相色谱仪——分析宽镏程、高沸点烃类
王培荣, 谈俊雄, 徐虎
1982, 4(4): 303-304.
摘要(93) PDF(1)
摘要:
饱和烃分析中,采用SP-2305气相色谱仪,样品中的高沸点组份常有“滞留”现象,不但造成分析结果误差较大,甚至C30以上组份难以检出。针对这些缺点,我们对仪器主机的某些部件,如汽化室、鉴定器和连结管线等作了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样,103型色谱仪存在的类似缺点,也可采用类似措施予以改进。
水中气态烃的脱气方法
崔秀荣
1982, 4(4): 304-305.
摘要(105) PDF(2)
摘要:
水中气态烃一般系指溶解干水中的甲烷、乙烷、丙烷及丁烷等气体。如何从水中提取这些烃类气体,迄今还没有十分理想和统一的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水的结构效应方面,结合一些具体试验,对水中烃类气体的提取进行研究。
非水滴定法测定生油岩中的有机碳
叶增汉
1982, 4(4): 305-306.
摘要(131) PDF(4)
摘要:
岩石中分散有机质的丰度,是评价生油岩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应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生油岩中的有机碳,该方法体系稳定、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合于测定0.01-2%有机碳含量的样品。 岩样经磷酸处理,除去碳酸盐,在硫酸介质中以钒酸铵为催化剂、氧化铬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用乙二醇、乙醇、丙酮、氢氧化钾等混合液作吸收剂兼滴定液,以百里酚酞和百里酚兰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明显。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测定地层水中的芳烃
伍大俊, 张金来, 朱永豪, 马燕燕
1982, 4(4): 306-295.
摘要(137) PDF(4)
摘要:
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纯化合物检验及环境污染的监测等,我们应用这两种光谱对不同类型的水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