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4卷  第6期

目录
目录
2022, 44(6): .
摘要(189) PDF(46)
摘要:
盆地·油藏
陆相断陷盆地成藏流体动力差异性及表征
张守春, 王学军, 王秀红, 朱日房, 邱贻博
2022, 44(6): 941-949. doi: 10.11781/sysydz202206941
摘要(581) HTML (128) PDF(170)
摘要:
通过研究盆地各压力系统(超压带、过渡带及常压带)油藏烃类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建立地球化学指标变化与动力学条件的关联。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沾化凹陷为例,分析甾烷异构化参数、轻/重比参数随深度的变化,明确由超压充注到常压驱动的过渡。选取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单一压力结构)和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复合压力结构)的典型剖面,分析各区带地球化学参数差异性对应的动力学条件,各指标的变化与超压驱动及浮力驱动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并对成藏期异常压力的波及范围进行研究,该范围远大于现今油藏异常压力的分布范围,尤其在斜坡断阶带向外围有较大幅度延伸。在对动力条件进行地化表征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成藏体系与供烃范围。
断陷盆地斜坡带油气富集差异性及成藏主控因素——以苏北盆地金湖凹陷三河次凹为例
化祖献, 刘小平, 孙彪, 刘天, 刘杰, 刘启东, 刘世丽, 毕天卓
2022, 44(6): 950-958. doi: 10.11781/sysydz202206950
摘要(833) HTML (304) PDF(108)
摘要:
断陷盆地斜坡带紧邻深凹带生烃中心,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由于斜坡带断裂系统及沉积体系发育的不均一性,油气成藏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平面上油气富集程度与规模不同。苏北盆地金湖凹陷三河次凹斜坡带阜宁组二段油气聚集表现为“南富北贫”的特征,油气成藏差异性受多因素控制。通过地球化学测试及测井资料解释分析表明,研究区南部较北部烃源条件优越;纵向上发育下生中储型、自生自储型、上生下储型3种源储配置类型,以上生下储型最为发育,油气最为富集;平面上发育源储叠置型、源储紧邻型、源储分离型3种源储配置类型。北部以源储分离型为主,南部以源储叠置、源储紧邻型为主;南部断裂系统发育、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北部远离物源、砂体欠发育。优越的烃源条件、合适的源储配置与良好的输导体系是断陷盆地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中段二叠系栖霞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张庄, 苏成鹏, 宋晓波, 石国山, 汪仁富, 李素华, 董霞, 胡永亮
2022, 44(6): 959-970. doi: 10.11781/sysydz202206959
摘要(506) HTML (202) PDF(88)
摘要: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双鱼石构造、南段平落坝构造二叠系栖霞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而西部坳陷中段栖霞组勘探尚未突破。为了加快栖霞组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节奏,基于西部坳陷中段周边大量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内及邻区部分地震和钻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栖霞组油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西部坳陷中段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栖霞组具有与西部坳陷北段和南段相同的沉积背景,具备台缘优势相带,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同时,该区栖霞组通源断裂发育,能有效沟通寒武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上覆二叠系致密灰岩和泥页岩以及三叠系膏岩层可作为良好盖层,源—储—盖组合较好,具有形成规模性油气藏的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渗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渭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三段储层为例
黎明, 廖晶, 王肃, 贺子潇, 王惠卫, 王俊, 何辉, 朱玉双
2022, 44(6): 971-980. doi: 10.11781/sysydz202206971
摘要(800) HTML (327) PDF(59)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细小、孔喉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前期的注水开发中存在明显的渗吸现象,对油田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渗吸作用特征以及通过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认识不清。选取渭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三段(长3)储层样品,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各类渗吸等实验,分析了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不同介质类型以及不同含油饱和度下的渗吸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溶蚀孔、粒间孔以及晶间孔三类孔隙比较发育,不同孔隙类型为主储层对应的孔喉结构特征差异较大,溶蚀孔、晶间孔为主的储层其孔喉结构逐渐变差。直接渗吸实验表明,裂缝型储层渗吸驱油效率均高于基质型储层,平均渗吸驱油效率分别为34.8%和23.2%;残余油下渗吸作用可以提高储层驱油效率,但幅度有限(5.3%~6.7%)。储层物性、介质类型、孔喉结构、渗吸时机等是影响渗吸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储层物性越高、孔喉结构越好、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时,储层渗吸作用相对较弱,渗吸驱油效率相对较低。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
张波
2022, 44(6): 981-988. doi: 10.11781/sysydz202206981
摘要(343) HTML (117) PDF(67)
摘要:
为明确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运聚特征,指出下步油气勘探方向,利用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油气来源、输导体系及油气运聚方式进行了研究。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来自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断层与下古生界风化壳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其中北东向断层与东西向盆倾断层活动时期与渤南洼陷生烃期一致,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之一;下古生界潜山顶面风化壳厚度大,物性好,渗流能力强,可以作为油气远距离横向运移的良好输导层。原油主要充注方向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西排山与渤南洼陷通过孤西1号断层对接,渤南洼陷生成的油气可直接运移到西排山中聚集成藏;而对于中排山和东排山,油气首先沿埕东断层和孤北断层向东运移至潜山低部位,然后沿下古生界风化壳向高部位运聚成藏;同时中排山油气也可以沿东西向盆倾断层F1或F2走向运移进入东排山。西排山中部、中排山北部埕东断层上升盘及整个东排山是研究区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域。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高阳低凸起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单帅强, 何登发, 方成名, 张煜颖, 胡美玲
2022, 44(6): 989-996. doi: 10.11781/sysydz202206989
摘要(620) HTML (226) PDF(90)
摘要:
高阳低凸起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中部,其形成演化与相邻的保定、饶阳等凹陷的发育密切相关。剖析高阳低凸起的构造特征,将为整体研究冀中坳陷中部伸展变形系统提供重要依据。基于丰富的地震资料,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厘定高阳低凸起的构造发育特征;根据钻井分层,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明确同构造期地层的时代及构造发育时间;通过编制平衡剖面,开展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探讨高阳低凸起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高阳低凸起整体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变窄的宽缓背斜,并且西翼陡、东翼缓;凸起东侧发育有多条规模较大的NW—SE向断层,西侧发育的断层数量少且规模小;研究区南部发育的断陷期地层时代最老为晚中生代,北部为古新世。高阳低凸起为发育于冀中坳陷中区两侧边界断层共同上盘的“双向旋转型”滚动背斜,其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两侧边界断层的伸展活动,凸起南部开始发育的时间早于北部。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构造演化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
李强, 柳广弟, 宋泽章, 孙明亮, 朱联强, 田兴旺, 马奎, 杨岱林, 王云龙, 曹玉顺, 游富粮
2022, 44(6): 997-1007. doi: 10.11781/sysydz202206997
摘要(685) HTML (263) PDF(83)
摘要: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致密碳酸盐岩是当前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古隆起北斜坡的构造演化决定了成藏演化过程和当前的油气分布。基于单井、地震、分析化验数据,优选盆地模拟软件中的古构造恢复功能,重点恢复了北斜坡和高石梯—磨溪地区(高—磨地区)寒武系底界的构造演化过程,重建了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构造格局。北斜坡在桐湾期末为局部隆起高部位,与更高部位的高—磨地区之间存在古地貌洼地;加里东晚期北斜坡与高—磨地区为似“鞍—穹状”构造格局;印支期磨溪以北地区逐渐北倾形成单斜;燕山早期斜坡区的地层倾角进一步加大,至燕山中期倾角趋于稳定,基本与现今构造格局一致。北斜坡桐湾期的古构造形态为大面积的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台内滩储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在大规模海侵控制下,北斜坡和德阳—安岳裂陷槽部位由于沉积水体更深、局限—缺氧和古生产力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寒武系筇竹寺组黑色页岩的发育。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古油藏相对高—磨地区更早发生热裂解,加之源岩特征的差异共同导致北斜坡天然气δ13C1比高—磨地区气藏的更轻。局部构造高点与岩性圈闭的耦合控制了北斜坡地区独立的古油藏—气藏的形成和保存。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部斜坡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张长建, 吕艳萍, 张振哲
2022, 44(6): 1008-1017.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08
摘要(457) HTML (186) PDF(56)
摘要: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部斜坡深切曲流峡谷区中下奥陶统的古岩溶发育条件和洞穴发育特征,基于地震及钻井资料,利用层拉平法、构造趋势面、振幅异常等方法,还原了古水文地貌条件和古岩溶水系统,划分了深切曲流峡谷区岩溶洞穴类型,构建了深切曲流峡谷背景下岩溶洞穴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海西早期古岩溶作用,古地貌总体东高西低,岩溶地貌单元以峡谷、溶丘和洼地为主,地表主干水系深切曲流为研究区最低的岩溶水排泄基准,地下、地表分支水系由南北平台区向中心主干汇流;(2)深切曲流峡谷区地下河洞穴识别了暗河型、伏流型、穿洞型、顺河潜流型、渗流入流型等5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以下0~90 m,穿洞型、顺河潜流型溶洞易被泥质充填;(3)深切曲流峡谷、岩溶残丘和断裂联合控制了古岩溶洞穴的发育,形成了塔河岩溶盆地海西早期深切曲流峡谷区中心汇流型岩溶洞穴模式。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三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张坦, 齐育楷, 姚威, 赵永强, 郭景祥, 林会喜, 韩博, 杨红彩, 罗亮
2022, 44(6): 1018-1027.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18
摘要(466) HTML (175) PDF(75)
摘要: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分层数据解释,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埋深较大,具备发育本地成熟烃源岩的可能性。通过地球化学资料及盆地模拟分析技术,对该地区三叠系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度演化史进行模拟与分析,探讨烃源岩的成熟过程,厘定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进一步阐述其成藏意义。库车坳陷南斜坡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烃源岩分布广泛,在新和地区具有“南浅北深”的整体特征,南部地区埋深普遍在6 700 m左右,向北逐渐加深,最大埋深可达8 000 m以上。库车坳陷南斜坡整体沉降幅度一致,经历了早期稳定埋藏、中期持续沉降、晚期快速埋藏的演化过程。在三叠纪,该套地层稳定沉积,埋深厚度较小;白垩纪—古近纪期间,主要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地层持续沉积;新近纪至今,库车坳陷南斜坡进入快速沉降阶段,埋深厚度最大。库车坳陷南斜坡三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北部地区成熟早,古近纪初期达到了生烃门限(Ro=0.5%);古近纪末期演化至成熟阶段(Ro=0.7%);新近纪中期埋藏演化至高成熟阶段(Ro=1.0%);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Ro=1.30%),以生气为主。南部地区成熟晚,新近纪初期才开始达到生烃门限;新近纪中期埋藏演化至成熟阶段(Ro=0.7%);现今处于成熟阶段(Ro=0.86%),以生油为主。库车坳陷南斜坡存在远源和近源两种输导体系,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具有“双源供烃”的特征。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北部页岩油富集类型和烃类组成特征——以文410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冷筠滢, 钱门辉, 鹿坤, 徐二社, 周勇水, 鲍云杰, 李志明, 蒋启贵
2022, 44(6): 1028-1036.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28
摘要(500) HTML (182) PDF(54)
摘要: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北部页岩油的含油性及烃类组成特征,对文410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岩心样品开展了冷冻热解、三维定量荧光、气相色谱—质谱、岩石薄片等分析测试。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主要发育夹层型和裂缝型2种页岩油富集类型,烃类赋存主要为粒间孔和微裂缝2种形式,有效孔缝组合是页岩油高效富集的关键;岩心样品抽提物烃类组成特征主要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反映出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与低等水生生物;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较低的Pr/Ph比值,反映该区有机质沉积环境主要为咸化的还原环境;结合C3122S/(22S+22R)、Ts/(Ts+Tm)、C29ααα20S/(20S+20R)、C29ββ/(αα+ββ)等参数,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
四川盆地长宁西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划分及意义
廖崇杰, 陈雷, 郑健, 陈娅娜, 金值民, 李明隆, 陈鑫, 谭秀成
2022, 44(6): 1037-1047.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37
摘要(522) HTML (169) PDF(83)
摘要: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作为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已取得重大突破。为明确长宁西部地区岩相差异、纵横向分布规律、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岩心、X衍射测试、扫描电镜以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长宁西部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的页岩岩相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灰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混合质页岩相、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以及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相7种岩相。其中主要分布在龙一1亚段底部的硅质页岩相因其具有高TOC含量、高孔隙度和高含气性,是研究区最为优质的页岩岩相;其次五峰组沉积时期和龙一1亚段沉积晚期发育的混合硅质页岩相、含灰硅质页岩相、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相和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在储层条件上稍差于硅质页岩相,为研究区中等的页岩岩相。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优势岩相储层形成可能受2个因素共同控制,一是上层富氧而下层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该类型的沉积环境能够提供大量富有机质的硅质矿物;其次,在后期成岩作用中,充足的富有机质硅质矿物能为储层提供优异的孔隙类型。研究结果将为长宁西部地区页岩气富集区提供岩相学支撑,有利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的下一步勘探。
油气地球化学
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
张亚雄, 陈治军, 高怡文, 王小多, 韩长春, 李子梁
2022, 44(6): 1048-1058.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48
摘要(427) HTML (167) PDF(51)
摘要:
为明确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烃源岩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基于2口探井泥岩样品的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开展系统的评价研究,对有效烃源岩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油气资源潜力。艾西凹陷潜在烃源岩为发育于白垩系乌兰苏海组(K2w)、银根组(K1y)、苏红图组(K1s)、巴音戈壁组三段(K1b3)、二段(K1b2)和一段(K1b1)的泥岩,其中K1b3、K1b2和K1b1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有机质类型均偏腐殖型(Ⅱ型—Ⅲ型),成熟度均达到成熟热演化阶段。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表明,烃源岩沉积期的古气候温暖湿润,沉积水体主要为淡水,陆源高等植物的生源贡献占优势。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的沉积环境为盐度较高、还原性较强的环境,高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厘定了研究区有效烃源岩的TOC含量下限值为0.85%,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K1b3、K1b2和K1b1,它们在南凹漕带、中凹漕带、北凹漕带和西凹漕带具有一定面积的分布。估算出研究区的油气总资源量为5 091.05×104 t,结合活跃的油气显示证据,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冉子超, 李美俊, 李友川, 时阳, 王宁, 杨永才, 卢晓林, 肖洪
2022, 44(6): 1059-1069.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59
摘要(690) HTML (232) PDF(79)
摘要: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云凹陷13件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降A-奥利烷(Y1)和C27四环萜烷(Z1)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来源;而根据相关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各区域丰度相关性分析,判断出新C15倍半萜烷、降A-奥利烷和C27四环萜烷及双杜松烷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源或演化过程。另外,不同区域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差异明显。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研究区原油族群划分的良好指标。经分析,双杜松烷与新C15倍半萜烷的分布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更富集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降A-奥利烷、C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的分布主要受到生源的影响,而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小。白云东北、东区原油降A-奥利烷、C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相对丰度明显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位于白云东部的东沙隆起和云荔低隆起可能是研究区陆源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地。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深层烃源岩有机相预测
王祥, 马劲风, 王飞龙, 王震亮, 陈容涛, 闫昕宇
2022, 44(6): 1070-1080.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70
摘要(480) HTML (165) PDF(66)
摘要:
针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烃源岩层系多、非均质性较强等特点,开展了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元素分析、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在沉积相的约束下对比了ΔlogR系列方法、多元回归法、BP神经网络法预测有机质丰度参数的优劣,优选BP神经网络法进行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裂解烃含量的单井预测,进而计算得到氢指数预测曲线,结合总有机碳含量进行有机相分析,定量刻画各层系烃源岩的有机相,分析烃源岩的优劣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东营组二段下亚段烃源岩主要为Ⅱ2型干酪根,氢指数为125~400 mg/g,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3%,其有机相主要为BC相、C相和CD相;东营组三段烃源岩主要为Ⅱ1—Ⅱ2型干酪根,沙河街组沙一二段、沙三段烃源岩主要为Ⅰ—Ⅱ1型干酪根,这三套烃源岩的氢指数为250~650 mg/g,总有机碳含量为3%左右或大于3%,其有机相主要为B相、BC相和C相。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南部,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方法·技术
油气区带风险评价方法
刘曾勤, 吕睿
2022, 44(6): 1081-1087.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81
摘要(1591) HTML (167) PDF(83)
摘要: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油气区带勘探的固有属性,周详的勘探计划需要规避风险和准确认识不确定性。根据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特点,以及国际公司勘探项目评价标准,通过定量评估油气区带的油气生排烃能力、储层质量、封盖条件和圈闭有效性,建立油气区带风险赋值标准和评价流程。基于油气区带的数据密度、覆盖范围和地质认识,按照木桶理论确定4个风险要素的存在概率,将每个因素的风险概率值相乘获得油气区带的地质成功概率。该评价方法提供了一种将定性地质认识和勘探信息,定量转化为各个要素风险概率及区带整体的地质成功概率。地质成功概率综合反映了区带的勘探程度和地质特征,决定了油气勘探风险的大小。油气区带风险评价方法可以优选勘探区,聚焦勘探评价工作,为勘探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用于油气勘探目标评价的钻后评估方法
王义刚, 盛秀杰, 杨双, 曹晋
2022, 44(6): 1088-1091.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88
摘要(813) HTML (345) PDF(85)
摘要:
钻后评估是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勘探目标评价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钻前预测与钻后结果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对钻前评价与预测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不断校正和完善,使勘探目标的钻前评价和预测结果更加准确,进而提高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在介绍钻后评估主要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钻后评估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研究认为,在钻后评估中通过分析钻探成功目标和失败目标的地质风险评价结果及资源量计算参数预测结果,比较钻前预测和钻后估算产生较大偏差的关键要素,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在后续评价中进行重点改进,在提高后续勘探成功率,有效提升地质勘探人员勘探目标钻前评价和钻前预测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不同温压CO2吞吐下可动性实验研究
王子强, 葛洪魁, 郭慧英, 周浩, 张远凯
2022, 44(6): 1092-1099.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092
摘要(392) HTML (224) PDF(52)
摘要: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储集层主要发育微纳尺度孔喉裂隙系统,同时油质黏稠,动用难度大,注CO2吞吐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为了认清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注CO2吞吐下的可动性规律,对该区芦草沟组45块岩心进行了研究。储层岩性为云屑砂岩、砂屑云岩和岩屑砂岩;储层覆压孔隙度介于2.0%~22.7%之间,平均为11%,覆压渗透率平均为0.01×10-3 μm2,小于0.1×10-3 μm2的样品占比达90%以上。根据岩心物性分类,选取20块岩样开展核磁实验,对页岩油低场核磁共振实验测量的6个关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将页岩油压汞实验数据和低场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对比,在对数坐标下建立了页岩岩心的T2值与孔隙半径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T2谱定量获得了页岩的孔隙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开展9种CO2吞吐实验,结合采收率、动用程度等指标分析得知,半径小于300 nm的小孔隙中页岩油难以动用,300~1 000 nm的中孔隙和大于1 000 nm的大孔隙中页岩油动用程度相对较高,且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提高而增大。
未开发油气储量不确定性潜力评价方法
凡玉梅
2022, 44(6): 1100-1104.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100
摘要(414) HTML (147) PDF(39)
摘要:
保有未开发储量一般都经过多轮次筛选评价,品位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整体动用技术配套性差,因而采用传统确定性参数评价筛选整体潜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研究构建了一套未开发储量不确定性潜力评价方法,针对油藏非均质局部“甜点”潜力,通过建立不同技术条件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油藏参数的模型,计算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甜点”界限,输入相关油藏参数的概率分布,计算得到目标油藏可动用概率。该概率反映了储量动用的难易程度,定量化描述了储量动用的风险和动用规模。应用该方法对中国石化探明未开发储量进行评价,在油价每桶40~70美元条件下,筛选可动用潜力(4 300~5 900)×104 t。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为未开发储量评价筛选提供新的借鉴。
压汞法与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X区块为例
孙雅雄, 张坦, 丁文龙, 姚威, 张驰
2022, 44(6): 1105-1115.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105
摘要(512) HTML (184) PDF(61)
摘要:
为了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X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4+5、长6和侏罗系延安组延9、延10等4个亚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该区12块样品进行了储层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全岩X衍射实验及高压压汞实验,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形几何学定量地表征了致密砂岩的孔隙参数与分形维数。此外,讨论了分形维数与样品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参数(平均孔喉半径、分选系数)、孔隙几何参数(主要孔径、周长面积比、孔体比)之间的关系,还量化分析了沉积相及成岩环境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范围为2.164~2.895(平均2.395)。分形维数与渗透率、孔隙度、平均孔喉半径呈负相关关系,与分选系数呈强正相关关系。研究区致密砂岩主要孔径较小、周长面积比大、孔体比较小、分形维数高,且分形维数随着孔体比和周长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随主要孔径的增大而减小。可见样品孔隙结构相对复杂、各向异性较强且沉积环境会影响储层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压实、胶结、淋滤等成岩作用会对储层进行改造,二者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低钻揭洼陷有利烃源岩空间展布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识别方法——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恩平17洼为例
彭光荣, 龙祖烈, 史玉玲, 石创, 杨兴业, 刘灵, 马晓楠
2022, 44(6): 1116-1122. doi: 10.11781/sysydz2022061116
摘要(414) HTML (228) PDF(40)
摘要:
为解决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低钻揭洼陷有利烃源岩展布的综合识别问题,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恩平17洼为例,在对烃源岩发育地质背景、沉积特征及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的岩石物理特征约束指导地震反演;根据钻揭烃源岩岩相与反演阻抗体关系统计,通过地质建模进行有利烃源岩空间展布的半定量预测;结合原油的地化成因类型及来源认识分析预测方法及结果的合理性,探讨低钻揭洼陷有利烃源岩空间展布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识别方法。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沉积环境越好,有利烃源岩段的阻抗值越低,与差烃源岩或非烃源岩段之间的阻抗差异越大。从预测结果看,文三段、文四段及文五段是恩平17洼的主力烃源岩段,这一认识得到了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的支持。在石油地质背景条件基本明确的珠江口盆地各小洼陷,建立烃源岩岩相与反演阻抗值之间的定量、半定量关系,有助于快速明确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及规模,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郭旭升院士担任《石油实验地质》期刊主编及《石油实验地质》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名单公布
2022, 44(6): 1123-1123.
摘要(174) PDF(28)
摘要:
《石油实验地质》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名单
2022, 44(6): 1124-1124.
摘要(192) PDF(43)
摘要:
2022年总目次
2022, 44(6): 1125-1134.
摘要(149) PDF(3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