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20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积极开展无机成因油气领域的勘查─—无机成因油气是油气资源战略后备领域
陈沪生
1998, 20(1): 1-5.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01
摘要(800) PDF(384)
摘要:
无机成因油气领域可能存在比有机油气领域大得多的油气潜量.无机成因油气的成欧条件是:要有岩石圈级深大断裂作通道,以及无机控类运移到地壳表层的过程中不被氧化.根据这些条件和岩石圈结构特征,提出了2种无机成因油气可能成藏的模式;一是在有较厚的还原环境沉积段(在还原环境沉积段中,氧逸度低,无机烃类可以保存不被氧化)的裂谷系或裂陷盆地(这些盆地一般都有与岩石圈底部相通的深大断裂)内的有关圈闭中成藏,往往与有机油气混合成藏;二是在与裂陷盆地相邻共生的隆起区内,水平破裂带(地壳深部烃类的储集体)隆升后的残留体(是理想的裂隙圈闭).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无机油气的有利远景区以及勘查无机油气领域的方法.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科学技术问题
刘泽英, 穆青
1998, 20(1): 6-9.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06
摘要(605) PDF(369)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急待解决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煤层气勘探开发科学技术发展目标及当前的煤层气科研项目五项建议.
民和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张虎权
1998, 20(1): 10-13.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10
摘要(598) PDF(464)
摘要:
本文在前期系统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二次资源评价基础上,对民和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总结,展示了盆地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高青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特征
蒋有录, 荣启宏
1998, 20(1): 14-19.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14
摘要(740) PDF(331)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青油气田的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具有独特的成藏地质背景,油气成类型丰富多样,油气沿高青大断层呈带状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成该模式,高有大断层及馆陶组泥岩盖层对油气分布起控制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热场特征与有机质成熟史
周江羽, 吴冲龙, 韩志军
1998, 20(1): 20-24.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20
摘要(662) PDF(477)
摘要:
根据现个地温梯度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反演了鄂尔多斯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分布,在综合研究盆地古、今地热场特征的基础上,对地热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指出了主要影响因素的特点.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史,探讨了盆地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有机质成熟史.
潮水盆地北部亚盆地中侏罗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
葛立刚, 陈钟惠, 武法东, 张志洪, 许太伦
1998, 20(1): 25-29.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25
摘要(683) PDF(384)
摘要: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针对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实际,将湖水盆地北部亚盆地中讲罗统龙凤山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2个二级层序.通过系统的沉积体系及沉积淀化分析,发现从一个三级层序到另一个三级层序,或物源区有很大变化,或沉积作用方式发生变化;物源区随时间的变化,反映了构造的控制作用.
“复杂地区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及其在汤原断陷的应用
罗群, 白新华, 张树林
1998, 20(1): 30-38.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30
摘要(583) PDF(342)
摘要:
地质构造复杂、相应剧烈是陆相断陷盆地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常使地震资料的品质受到很大影响,给地震资料的正确解释带来了很大困难.断裂解释模型的多少、地质观点的差异和解释经验又造成同一地区不同的解释人员不同的解释结果.笔者在广泛调研陆相断陷盆地基础上,总结前人解释经验,运用“平衡地质创面”等理论方法,计对防相断陷盆地的特点,建立了“复杂地区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对减少人为因素,消除解释的多解性.使地震资料解释更为合理有益挂的指导意义.
克拉玛依油区高矿化度重碳酸钠型水的发现与特征
王仲侯, 张淑君
1998, 20(1): 39-43.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39
摘要(827) PDF(336)
摘要: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区的风城池田、玛北油田的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下部发现了矿化度高达150g/L的NaHCO3型水(按苏林分类),是迄今为止准噶尔盆地地层水矿化度最高者,水化学特征首先是硼(B)含量高达1700~2300mg/L,是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到的.其次是CO32-+HCO3-含量非常高,占水中阴离子总量的56%~88%,CO32-高达31~39g/L,HCO3-了高达14~36g/L,相应的Ca2+和Mg2+含量皆小于0.1g/L,与高矿化及NaHCO3型水同时产出的原油密度变化较大,为0.789~0.895g/cm3.此水压力高,沿断裂从内部上升与早期形成的CaCl2型水混合形成中局矿出应的Na2SO4型水,见于八区二叠系、三叠系油藏的古边水区.高矿化度NaHCO3型水的成因,推测是在地壳深部,由成因不明的高压力、高浓度的CO2气体进入水中形成的.根据发现点的分布,可能与深层潜伏的深断裂有关,并和轻质原油(密度<0.84g/cm3)的分布带基本一致.
CT在油田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钱伟, 施伟军
1998, 20(1): 43-43.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43
摘要(578) PDF(290)
摘要:
计算机X射线层析,简称CT,是一种新的测量不透明物体内部密度及结构的放射性成像技术.其问世之初,仅应用于医疗辐射学上.八十年代后期,CT扫描仪经历了很大的发展,CT技术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展.石油工程中的CT应用在国外已开展多年,但在国内,这个领域的CT技术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而事实上,石油工业中越来越需要象CT技术这种非破坏性评价的方法,以达到对储层岩石更为精细的描述.
石西油田石炭系油水分布规律及含油性评价
王屿涛
1998, 20(1): 44-48.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44
摘要(742) PDF(323)
摘要:
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油水分布在平面上具有明显规律,即由南向北原油性质逐渐变重,且不受构造的控制,地层水的变化则东、西两块有别,西块为低矿化度水分布区,离子浓度梯度由南向北;东块为高矿化度水分布区,高于浓度梯度由西向东.综合研究认为,原油和地层水的迁移方向均由南向北;油自中部断裂是分隔东、西两侧地层水分布并进而影响油气丰度的主要因素.
裂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
张功成, 徐宏, 周章保, 蔡希源, 金利
1998, 20(1): 49-54.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49
摘要(714) PDF(649)
摘要: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正们盆地或局部构造的形成过程,合理地挪释盆地演化史和局部构造发展史.裂陷盆地构造沉降数值模拟可以估计上地壳与壳下岩石圈的伸展率及岩浆侵入体积.伸展率可用以计算裂陷盆地的古热流史,为预测烃源岩的演化程度提供依据.
油气资源的动态预测与经济分析
刘毅, 刘敏, 陈强路
1998, 20(1): 55-60.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55
摘要(561) PDF(267)
摘要:
本文应用概率统计理论和随机抽样模拟技术,建立了勘探过程模拟法,动态地研究油气勘探过程中资源量的发现与勘探工诈量之间的关系.它能预测探区资源量有多少、油气成的规模及可能的数目、为获得某一资源量应投入的勘探工作量、费用与勘探效果等.这方面的信息将有助于探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
定量储层沉积学是获取储层建模地质信息的重要途径──以青海省油砂山露头研究为例
雷卞军, 张昌民, 林克湘, 刘怀波, 屈平彦, 马文雄
1998, 20(1): 61-67.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61
摘要(668) PDF(386)
摘要:
本文以青海省油砂山露头研究为例,从5个方面不同层次阐明了定量储层沉积学是获取储层建模地质信息的重要途径:(1)沉积体系和做相分析是认识储层宏观特征的基础;(2)通过砂体测量,掌握砂体大小、几何形态、展布方向及内部非均质性;(3)镶嵌照片与密集柱状剖面相结合以确定破体的连通性和面积比;(4)各类砂体的发育程度及其物性分析为储层评价提供依据;(5)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研究揭示储层做现非均质性.
戈壁荒漠区遥感环形影像异常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金琪祥, 谭青, 曾华盛, 毕兰英, 袁玉松
1998, 20(1): 68-74.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68
摘要(680) PDF(293)
摘要:
西北某荒漠区的油气化探和遥感调查综合研究发现:(1)根据遥感图像解释的12个环形影像以色调异常为主.影纹结构异常欢之,其影像特征多为浅黄、桔黄、紫红色调.(2)7号环形影像(R7)及其周缘的化探与地物波谱联测数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R7实质上是一个烃蚀变异常,1995年位于R7附近的一口参数并打出了工业油气流.(3)统计表明,多数环形影像异常内的C2、C3、C2-、△C、Hg等指标的平均值高干区域背景值.(4)各环与R7(标准环)的秩相似指数分析表明,与R7相似程度最接近的是R8,其次为R9、R3、R4、R1、R6、R12.以上环形影像异常很可能是油气蚀变所致,因此值得重视.
油气藏上置化探异常形态类型及其成因讨论
汤玉平, 丁相玉, 龚维琪
1998, 20(1): 75-79.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75
摘要(565) PDF(328)
摘要:
通过对塔北、鄂尔多斯、松辽等地区典型油气到上宣化探异常形态类型的总结,认为油气藏上置异常基本类型为环状.环异常范围一般与油气区对应,环状高值带指示油水边界.研究认为,从与已知区对应关系以及环异常的连续度和自然弯曲形态上,组构具常有优于指标含量异常.环异常可能反映了油气田边线处烃类渗漏最强烈,边缘井烃类浓度和运移梯度显著高于油气吉井和外围干井的事实也说明了油水边界处存在与微裂缝系统发育和边水活动性及高溶解烃有关的高烃渗漏区.
泥质岩盖层封盖性能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付广, 陈章明, 吕延防, 卢连生
1998, 20(1): 80-86.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80
摘要(800) PDF(445)
摘要:
选取差储层排替压力差、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异常含气浓度和断层封闭性、泥质岩单层厚度、沉积环境分别作为泥质岩盖展微观封闭能力和宏观展布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赋存权值,并根据其在泥质岩盖层中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封盖性能的影响程度对其进行权重分配,再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泥质岩盖层封盖性能综合评价仅值大小.探讨了泥质岩盖层封盖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大庆长恒及其以西地区嫩二段泥岩盖层封盖性能的综合评价中,其结果与该区实际地质条件十分吻合,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生油岩可溶物的显微荧光在划分有机质类型中的应用
李佩珍, 张学军, 王丽华, 刘庆
1998, 20(1): 87-91.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87
摘要(638) PDF(314)
摘要:
本文对4块标样和4块现代生物及自然刻面作品的可溶有机物进行显微荧光光谱的测量分析表明:标样的荧光,随着苦环数的增多,λmax向长波移动;浮游植物、石孔莼等水生生物光谱峰在兰区,马尾范藻、柽柳叶等陆生植物光谱峰在红区;利用物质原始有机质的差异,用氯仿A的λmax与干酪极腐泥组关系图,可以进行生油岩类型的划分.
干酪根自由基浓度作为古地温计的应用
邱楠生, 汪集
1998, 20(1): 92-94.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92
摘要(593) PDF(341)
摘要:
干酪根自由基浓度是研究有机质热演化的有效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热参数之一.本文根据新生代盆地干酪根自由基浓度与样品埋藏深度的关系,建立了推算古地温梯度的标准曲线图,并利用此标准曲线估算了塔里木盆地和辽河盆地两口井的古地温梯度.这一方法对于无镜质体地区和无磷灰石地区的古地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小五家子油气田油气显示特征分析
陈建飞
1998, 20(1): 95-97.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95
摘要(673) PDF(233)
摘要:
本文应用气测和地质录并资料对小五家子油气田的油气显示特征作了分析总结,找出一般性规律,并指出该油气田试出油气的显示指标也可用于类似油气田中的油气(天然气为主型)钻探录并与开发.
地化录井中一种新的生、排烃量计算方法
肖丽华, 孟元林, 高大岭, 郝翠绢, 李宏, 侯创业
1998, 20(1): 98-102. doi: 10.11781/sysydz199801098
摘要(532) PDF(408)
摘要:
本文综合考虑了成岩压实、有机质热浪化和类型的影响,以干酪根中无效欣在生烃过程中其绝对含量保持恒星这一原则,建立起一个新的有机碳恢复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适用于地化录并应用的生、排烃量计算公式,从而使整个过程比以前的图解法更加准确、高效.本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辽河油田海上、陆上和外盆地的地优录并.但本文中仅以铁岭盆地的一口井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铁岭盆地昌参2井的地化录井表明,其生径强度为263.794×104t/km2,排烃强度为138.166×104t/km2,资源密度为13.190×104t/km2,达到了我国Ⅰ类含油气盆地的生烃强度标准,昌图凹陷具有较为充足的油气来源,可望形成一些中、小型油气田,下一步勘探的方向主要是寻找圈闭和有利的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