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45卷  第3期

目次
目次
2023, 45(3): .
摘要(175) PDF(44)
摘要:
盆地·油藏
苏北盆地走滑构造与复杂断块油气成藏
邱旭明, 陈伟, 李鹤永, 段宏亮
2023, 45(3): 393-401. doi: 10.11781/sysydz202303393
摘要(856) HTML (331) PDF(134)
摘要:
基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开展苏北盆地成盆成烃成藏研究。苏北盆地经历了断拗、断陷、拗陷3个演化阶段,在中国东部喜马拉雅期以伸展拉张为主的构造发育过程中,盆地内发育雁列、羽状、帚状等具有走滑作用的断层组合,并且已发现油藏和圈闭呈定向排列特征,也与走滑作用密切相关。伸展—走滑作用控制了盆地的成盆演化,造成了各凹陷呈多字形斜列,并且每个凹陷内部形成了多个生烃次凹;控盆控凹断裂差异发育特征控制了不同的油气主要运移方向,形成3种运移模式,雁列、羽状控凹断裂控制下的油气运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次级断层组合和地层形变造就的断层转换带和构造高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并形成多种类型的断鼻断块油藏。
中国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资源潜力探讨
郭秋麟, 米石云, 张倩, 王建
2023, 45(3): 402-412.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02
摘要(1585) HTML (404) PDF(178)
摘要:
鉴于我国页岩油在类型划分、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标准和资源潜力预测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将页岩油划分为夹层页岩油、纯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三大类。根据这三大类页岩油明显不同的赋存与形成特征,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容积法、基于热解烃S1含量体积法、基于氢指数变化的生烃量法资源量计算方法模型,并确定各种方法模型的关键参数及参数下限标准,最后按照统一的参数标准评价了我国主要盆地页岩层系的三大类页岩油资源量。我国纯页岩油、夹层页岩油、原位转化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45.4×108, 95.1×108,708.2×108 t, 可采资源量分别为9.4×108,7.1×108,460.3×108 t。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推动国内原油增产稳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富碳酸盐矿物页岩储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徐效平
2023, 45(3): 413-421.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13
摘要(798) HTML (335) PDF(93)
摘要: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氮气吸附和X衍射等分析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牛页1井、樊页平1井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的湖相页岩的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纹层类型、孔径分布、孔体积、比表面积、纹层数量及溶蚀孔形态等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主要岩相类型及纹层特征,不同岩相的孔径、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富碳酸盐矿物页岩的孔隙及纹层特征。东营凹陷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砂质灰岩、含有机质纹层状砂质灰岩、含有机质块状灰岩4种岩相类型。纹层镜下特征主要有平直状、透镜状、夹层状、波状等特征。实测氮气吸附数据显示东营凹陷富碳酸盐矿物页岩具有更大的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同时,溶蚀孔和纹层的发育使得富碳酸盐矿物页岩具有更高的储集能力和水平渗透率。因此,富碳酸盐矿物页岩是东营凹陷优质储集单位。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实验评价及油气意义
李映涛, 汝智星, 邓尚, 林会喜, 韩俊, 张继标, 黄诚
2023, 45(3): 422-433.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22
摘要(526) HTML (201) PDF(84)
摘要: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走滑断控油气藏储量丰富,大型走滑断裂和天然裂缝是油气主要储存空间和流动通道,研究此类储层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顺北地区5口钻井储层段39块灰岩样品和7块白云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钻取心样品开展岩相薄片分析、天然裂缝精细描述和脆性实验评价,研究顺北储层天然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和影响规律。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和一间房组储层岩性为白云岩和灰岩,岩相包括颗粒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粘结岩、泥灰岩、硅化灰岩和粉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在灰岩样品中,泥灰岩脆性指数和天然裂缝发育密度最高,粘结岩脆性指数和天然裂缝发育密度最低;在白云岩样品中,中粗晶白云岩的脆性指数高于粉细晶白云岩,且样品晶粒越粗,天然裂缝越发育。天然裂缝发育密度与岩石样品脆性指数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白云岩的孔渗物性和脆性指数高于灰岩,在相同脆性指数条件下,灰岩的裂缝发育能力更强。因此,灰岩地层中的高脆性段更有可能成为顺北地区的地质甜点区。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克里摩里组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李慧敏, 赵振宇, 宋微, 张涛, 赵当妮, 蒋婷婷, 张丽, 陈朝兵
2023, 45(3): 434-442.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34
摘要(348) HTML (173) PDF(54)
摘要: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以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天然气聚集程度最高,但其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复杂,导致勘探效果不理想。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钻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克里摩里组有效储层发育类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有效储层发育模式。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克里摩里组有效储层类型主要有白云岩晶间(溶)孔、灰岩岩溶缝洞和构造微裂缝,局部发育台缘滩颗粒孔型储层;有效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古岩溶风化作用及构造运动,其中潮坪相及台缘滩相为克里摩里组提供了原始储层的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岩早期的白云岩晶间(溶)孔和台缘滩颗粒孔型储层;埋藏成岩作用阶段,重结晶作用对原始白云岩储层改造明显,晶体骨架更加稳固,新的晶间(溶)孔形成或经历二次重结晶改造,同时台缘滩颗粒孔的原始结构部分被破坏、充填或改善,形成现今的台缘滩残余颗粒孔;古岩溶风化作用控制克里摩里组中上部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发育,高产井主要发育在岩溶斜坡沟槽地带的上槽方向及岩溶高地;多期构造运动不断改造、控制微裂缝系统的发育,形成断裂带周边分布的多孔介质储集体。因此,寻找克里摩里组潮坪相和台缘滩相有利相带、岩溶古地貌上倾部位或断裂带高部位,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昭通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类型及其储层特征
任官宝, 陈雷, 计玉冰, 程青松
2023, 45(3): 443-454.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43
摘要(510) HTML (247) PDF(52)
摘要:
页岩岩相对页岩储层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页岩的生烃能力、储集和压裂性能。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及各类地化测试数据,对昭通东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储层特征和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相、混合质页岩相、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南部与北部岩相纵向分布存在差异,南部五峰组—龙一1亚段岩相呈现出从黏土质页岩相组合向硅质页岩相组合再向混合质页岩相组合过渡的特征,北部呈现出从混合质页岩相组合向硅质页岩相组合再向混合质页岩相组合的过渡趋势;横向上岩相展布非均质性强,连续性差。不同岩相储层特征存在差异,硅质页岩储层性能较好,具有有机碳(TOC)含量高、含气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征;黏土质页岩TOC含量和含气量较高,但脆性矿物含量极低;混合质页岩储层性质复杂,总体上硅质含量高的混合质页岩储层性质较好。基于TOC含量、含气量、脆性矿物含量,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页岩岩相评价标准,确定了优势岩相,研究区混合硅质页岩相、含灰硅质页岩相和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相为Ⅰ类优势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混合质页岩相和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为Ⅱ类优势岩相;混合黏土质页岩相和含硅黏土质页岩相为非优势岩相。
松辽盆地王府断陷边界正断层差异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
张希晨, 刘晓波, 杜长江, 周丹妮, 李强, 张宏祥, 梁琰, 李磊
2023, 45(3): 455-465.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55
摘要(638) HTML (329) PDF(47)
摘要:
为揭示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深化对边界正断层变形机理的规律性认识,在构造解析及断层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在“连续正演”和“控制变量”方面的优势,探讨边界正断层差异变形的控制因素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根据断层活动强度划分为4个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王府西边界正断层活动性最强,但由北至南断层倾角逐渐增大,并且在局部呈现“上凸”形态。(2)综合构造物理模拟和实际地质背景表明,边界正断层形态受控于岩性横向变化、同构造沉积作用和基底先存凸起等3个主要因素。边界正断层若同时发育在不同岩性的地层中,或者伴随强烈的同构造沉积作用,都会导致倾角发生改变;此外,断层延伸到坚硬的基底凸起附近会改变延伸趋势,绕过其顶端继续传播,导致在局部出现“上凸”形态。
应力作用下气藏水体微观赋存特征及渗流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盒8段致密储层为例
马云峰, 赵建国, 孙龙, 暴玉宁, 曹青赟, 巩肖可, 陈朝兵, 王恒力
2023, 45(3): 466-473.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66
摘要(568) HTML (210) PDF(47)
摘要:
针对致密气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微观赋存特征随其所受应力大小实时变化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储层为例,通过核磁共振、高压压汞以及驱替实验,定量表征不同应力条件下孔隙结构、水体动用及束缚水分布特征,分析应力对气水相渗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效应力由7 MPa增加至17 MPa后,储层孔隙度由8.39%减小至7.65%,最大孔隙半径由38.3 μm减小至35.2 μm,其中半径为0.3~18.9 μm范围内的孔喉数量减少幅度最大;由于孔喉尺寸减小,参与渗流的孔隙数量减少,束缚水饱和度由51.3%增加至59.7%,束缚水水体尺寸的分布范围由0.012~17.4 μm增大至0.012~20.1 μm;孔隙变化及束缚水分布特征的变化进一步导致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均减小,气相相对渗透率由0.481减小至0.283,等渗点的相对渗透率由0.157减小至0.09。
北极斯维尔德鲁普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资源潜力评价
李刚, 胡靖靖, 白国平, 张凯逊, 邱海华, 王瑞丰
2023, 45(3): 474-485.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74
摘要(595) HTML (280) PDF(60)
摘要:
斯维尔德鲁普盆地(Sverdrup Basin)是北极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基于IHS数据库和公开文献资料,分析了斯维尔德鲁普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划分了盆地内含油气系统和成藏组合;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盆地内绝大多数已发现油气藏分布于盆地西部,即萨宾(Sabine)次盆和爱丁堡(Edinburgh)次盆;油气主要富集于侏罗系和三叠系碎屑岩储层中。盆地内可划分出2个含油气系统,分别为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和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后者的油气资源潜力远高于前者。后者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均值为石油474.81 MMbbl (1 MMbbl=1×106 bbl,1 bbl=0.137 t)、天然气13 620.82 Bcf (1 Bcf=1×109 ft3,1 ft3=0.028 3 m3)、凝析油63.66 MMbbl,合计油当量2 808.61 MMboe (1 MMboe=1×106 bbl),其中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占盆地内待发现油气总可采资源量的80.82%。横跨盆地西部的下侏罗统构造型成藏组合、爱丁堡次盆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构造型成藏组合和萨宾次盆的上侏罗统构造型成藏组合是最有潜力的勘探区带。
中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结构特征与勘探领域
田纳新, 吴高奎, 刘静静, 陶崇智, 高敏, 王大鹏
2023, 45(3): 486-496.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86
摘要(578) HTML (427) PDF(71)
摘要:
中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而对盆地结构特征和成藏条件认识不足制约着区内深水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分析地震、钻井和重磁异常等资料,以塞内加尔盆地和斯科舍盆地为重点解剖对象,研究了中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结构特征及其深水油气成藏条件并预测勘探领域。中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经历了断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三期演化,相应发育断陷层、坳陷层和陆缘层,基底性质和转换断层联合作用控制了被动陆缘盆地的结构。三叠纪—早侏罗世断陷期,发育垒堑结构,以河流、湖泊和三角洲等陆相沉积为主;中晚侏罗世过渡期,转换断裂活动形成边缘脊或海底隆起带,加之研究区古生界弱基底易拉伸减薄而沉降,与向陆方向高地势构成局限环境,为坳陷层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垩纪漂移期,发育台缘礁、三角洲—坡底扇两类储集体。斯科舍盆地坡底扇和塞内加尔盆地台缘礁勘探前景广阔。
油气地球化学
膏盐影响烃源岩Tmax的实质——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为例
齐雯, 陈凤, 方朋, 张斌, 高硕, 洪智宾, 张平, 吴嘉
2023, 45(3): 497-503. doi: 10.11781/sysydz202303497
摘要(463) HTML (244) PDF(58)
摘要:
沉积盆地中的地质观察和热模拟实验研究均揭示了含膏泥岩生烃高峰提前的现象,而生烃高峰的提前量与膏岩含量之间的关系却尚未明确。选取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S49-1井中不同膏岩含量的下干柴沟组烃源岩粉末样品,对原样进行抽提,除去可溶有机质(SOM);取部分抽提残余物进行酸洗,除去碳酸盐;对原样和两步前处理后的固体残余物分别进行岩石热解分析。与原样的Tmax相比,不含SOM的残余物的Tmax更高,而去除SOM和碳酸盐矿物的样品Tmax更低,这表明含膏泥页岩中的SOM和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均可促进有机质热演化。虽然后者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但却与其硫酸盐矿物含量不成正比。这表明硫酸盐矿物与有机质的接触面积对Tmax的影响更为重要。该结论进一步通过不同比例的干酪根与硫酸镁粉末混合物的Tmax值进行了验证。因此,硫酸盐矿物的赋存状态会直接影响有机质与硫酸盐的接触关系,进而对热演化生烃进程产生影响。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及天然气勘探意义
孙自明, 刘光祥, 卞昌蓉, 郭小文, 王岩磊, 何生
2023, 45(3): 504-516.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04
摘要(556) HTML (308) PDF(78)
摘要: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向上能否穿越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并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聚集成藏(即油气跨层成藏),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开展了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和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盖性等研究,探讨了油气跨层成藏及其天然气勘探意义。四川盆地东部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闭性良好,但在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使其封盖完整性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提供了重要的垂向运移通道。该区寒武系油气成藏经历了盐下早期古油藏(S3—P1)、油气跨层成藏(P2—T2)和古气藏(T3—K1)等演化阶段;油气跨层成藏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特征,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是寻找洗象池群原生古气藏的重要线索。确定和评价原生古气藏将是今后研究区洗象池群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致密油“近源成藏”关键地球化学证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近源组合为例
肖正录, 李勇, 喻健, 张海, 路俊刚, 尹相东, 韩玫梅
2023, 45(3): 517-527.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17
摘要(615) HTML (325) PDF(78)
摘要:
致密油“近源成藏”的结论是依据石油在低渗储层中难以长距离侧向运移的储层特征推断得出的,一直以来缺乏地球化学方面的直接证据。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近源组合(长6段—长81亚段)中烃源岩特征和油源差异性的分析,探究了致密油近源成藏的地球化学依据,并解释了引起近源成藏的原因。研究区近源组合中的石油皆来自于原位长7烃源岩,即便是邻近区块的油源也存在差异,石油在致密储层中难以发生大规模的侧向运移。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平面上具有显著差异,并沿沉积中心呈环带状分布。不同相带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差异导致的油源差异,是前期学者们发现致密油“近源成藏”的根本原因。致密油“近源成藏”改变了之前油源对比全盆地、同一层烃源岩一概而论的观点,对未来单一盆地中不同类型油气资源量的分区分带精细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技术
石油地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实验室比对结果评价
魏彩云, 马行陟, 胡国艺, 许怀先, 柳少波, 魏金红, 翁娜, 吕玥
2023, 45(3): 528-536.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28
摘要(610) HTML (274) PDF(63)
摘要:
为了解全国石油地质行业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实验室间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水平,促进行业间交流,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石油地质相关实验室开展了比对工作。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测试比对共有全国23家实验室参与,选取全油、饱和烃和芳烃3类样品,根据相关标准规定了统一的实验方法,利用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方法评价了各实验室数据质量。结果表明,各实验室数据稳定、可信,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气相色谱全油轻烃比对参数合格率为95%,饱和烃和芳烃参数合格率均为97%;气相色谱—质谱比对饱和烃参数合格率100%,芳烃参数合格率为95%,总体满意率较高。部分实验室相关参数出现问题数据及离群值主要原因与样品储存条件、保存时间、仪器型号、测试方法以及人员操作误差等相关,建议各实验室加强质量管控措施,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能力水平。
甾烷类化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功能单体的筛选及MIPs制备
马荣, 原陇苗, 刘艳红, 王之语, 吴应琴
2023, 45(3): 537-548.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37
摘要(448) HTML (306) PDF(41)
摘要:
为了制备对甾烷类化合物具有特异性选择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利用紫外光谱法对预聚合体系进行筛选,确定功能单体的种类、配比及其作用方式。将3种模板分子(胆固醇、β-谷固醇、去氧胆酸)分别与4种功能单体,即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酰胺(AM))的相互作用强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功能单体AA均可与3种模板分子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形成稳定的预聚合体系,从而优选出AA为MIPs的功能单体。另外,通过不同比例AA紫外光谱吸光度变化和差示紫外光谱分析,显示3种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AA的最佳浓度比均为1∶4,且形成的稳定配合物构型分别为胆固醇-1AA、β-谷固醇-1AA及去氧胆酸-3AA。同时,以EDGMA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成功合成了MI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MIPs制备良好。因此,此方法可用于对甾烷类化合物具有特异性选择能力的MIPs功能单体的筛选及其制备,并为深层—超深层烃源岩油源对比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原油中芳烃化合物的柱层析与银离子薄层色谱分离方法对比研究
王霆, 宋浩, 王瑞林, 文志刚, 何文祥, 何家豪, 何长荣, 李洪波
2023, 45(3): 549-559.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49
摘要(569) HTML (152) PDF(43)
摘要:
对比研究银离子薄层色谱法(Ag+-TLC)和柱层析法对原油中不同环数芳烃的分离效果与适用范围,旨在为后续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芳烃定量分析和单体烃同位素测试提供理论支撑。银离子薄层色谱法可以更好地富集单环芳烃,并将不同异构体的单环芳烃差异化富集于不同的组分中,但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程度较低,损失严重,且易引入杂峰干扰;而柱层析法对双环和多环芳烃化合物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银离子薄层色谱法适用于单环芳烃的精细分离,可用于富集烷基苯和芳基类异戊二烯系列化合物,并满足测定其单体烃同位素的检测要求;而柱层析法则能较好地富集萘、菲和三芳甾烷等系列化合物,并达到了测定单体烃同位素的分离度要求。
烟道气驱替石英狭缝孔中页岩气的分子模拟
钱英强, 杨雪, 刘晓强, 李美俊, 陈泽琴, 薛英
2023, 45(3): 560-565.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60
摘要(397) HTML (145) PDF(33)
摘要:
为了探究石英狭缝孔中烟道气封存联合页岩气采收技术的效率,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探讨了地质埋深、地层水含量和烟道气注入比例对烟道气(CO2/N2)驱替石英狭缝孔中页岩气(CH4)效率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各组分的密度分布、负载量、吸附热和相互作用能,确定了各组分的吸附机理和CH4的采收率。混合组分中CH4和N2的负载量(ΓCH4ΓN2)与地层水含量呈负相关。随着地质埋深的增大,ΓCH4ΓN2迅速增大,在埋深达到2 400 m后趋于平缓。CO2的负载量(ΓCO2)在埋深2 400 m出现最大值;在埋深小于2 400 m时,ΓCO2与地层水含量呈正相关;埋深大于2 400 m后,ΓCO2与地层水含量呈负相关。CH4的采收率在埋深400~600 m处出现最大值,并随烟道气中CO2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表明烟道气中的CO2对CH4有较强的驱替能力。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实验及数值模拟
梁卫卫, 党海龙, 刘滨, 张天龙, 王小锋, 侯玢池, 崔鹏兴, 王谦, 张凤远
2023, 45(3): 566-575.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66
摘要(492) HTML (197) PDF(51)
摘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形成机理及其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基于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室内实验,阐述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成因机理及延伸过程,建立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表征方法并进行了相对应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按照成因主要分为天然闭合型、人工压裂诱导型和超储层破裂压力型3类。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生长机理主要为注入压力与岩石破裂压力或裂缝延伸压力的反复作用促使岩石发育裂缝或使已存在的裂缝不断延伸。改进的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实验表明,注入压力呈现反复的“升—降”特征,且注入压力是岩石产生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的主控参数。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模拟结果也验证了注入井井底压力呈现周期性“憋压上升—起裂下降”趋势。诱导动态裂缝产生后,裂缝体系内的压力和饱和度场是随着动态裂缝的开启和延伸而动态变化的,且沿裂缝体系变化明显,裂缝系统两侧波及范围小。
基于氮气吸附实验与分形FHH模型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7段为例
安成, 柳广弟, 孙明亮, 游富粮, 王子昕, 曹玉顺
2023, 45(3): 576-586.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76
摘要(700) HTML (321) PDF(73)
摘要:
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对页岩油的赋存具有重要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长组7段的10块泥页岩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合分形FHH模型,计算分形维数,对研究区泥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化表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含油性参数的关系,确定长7段泥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华池地区长7段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属于好—极好烃源岩,含油性与可动性较好,多达到中含油级别,主要由石英与黏土矿物组成;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及少量有机质孔为主,孔隙形态有两类,分别为平行板状狭缝形+单边狭缝形及墨水瓶形+平行板状狭缝形,孔径以微孔和中孔为主,宏孔发育较少。多数样品具有分形特征,表征小孔隙的分形维数D1介于2.264 7~2.714 9之间,表征大孔隙的分形维数D2介于2.373 3~2.777之间。其中,D2同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及S1的相关性较好,可以表征孔隙结构发育特征和页岩的含油性;而D1仅可表征页岩油的可动性。泥页岩的孔隙发育主要受控于有机碳及石英含量,与长石含量有一定的关系,黏土矿物含量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预期货币价值法在国内页岩气区块竞标中的应用与探讨
赵琳洁, 王保华, 李浩, 刘超英, 周小进
2023, 45(3): 587-592. doi: 10.11781/sysydz202303587
摘要(597) HTML (241) PDF(40)
摘要:
矿权竞标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低勘探程度区,如何准确开展区块经济评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以预期货币价值法(EMV)为基础,考虑“风险—价值”双因素模型量化地质风险,运用概率分布模型量化资源量的不确定性,明确关键参数的选取依据,梳理出针对低勘探程度区页岩气区块的经济评价方案,并应用于南方滇黔桂盆地桂中坳陷页岩气某区块。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资源潜力、工程技术条件、开发方案、预期经济价值及油气补贴政策等不同方案组合下的多个场景,形成的多套经济评价方案可为决策者提供多样化的区块经济评价参数数据,能有效指导区块竞标方案决策。
综合信息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液滴形状分析仪
2023, 45(3): 593-593.
摘要(206) PDF(33)
摘要: